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秦漢時期,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在商周以來的積累上有所提高,大量的巫師方士預示吉凶,製作預言與隱語,作為吉凶徵兆或符驗;壺之古制無流,口足相若,溜肩鼓腹。這件彩繪壺腹部凸雕青龍、朱雀等,表達著漢代人篤信讖緯,天人感應的心態。(西漢 凸雕龍鳳紋彩繪陶壺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這件腹部繪有翼龍紋,其動勢仍保留了漢代風格,這件瓷器紋飾密布,題材繁多, 以雲氣間隔,畫工頗顯嫻熟。(青釉褐彩貼花雙系盤口壺 三國吳 南京市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南朝尚未發現龍紋瓷器,但北朝卻有大量的單龍柄雞首壺出土,如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的龍柄壺(北齊 青釉龍柄雞首壺 山西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此類壺大同小異,卻具有雞首龍柄雙要素,應為當時北方流行產品。(北齊 青釉龍柄雞首壺 河北磁縣文物保管所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河北省滄州市出土的一把龍柄貼塑盤口壺,與前者不同,龍不再以半身單首出現,而是通體緊附於壺身,四肢蹬抓有力,為後世唐代風格雷同的鳳首龍柄壺開了先河。(北齊 青釉龍柄雞首壺 河北磁縣文物保管所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隋唐之後,龍紋在陶瓷上的體現開始增加。以此為例,其龍形象強勁有力,前雙肢上持博山爐體,身體以蛇之蜷曲纏繞爐身數圈,整個形 態動感極強,其龍首雖低頭俯視,仍威嚴孔武。(隋 綠釉螭龍荷瓣爐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隋之龍柄瓷器顯然是步北齊後塵,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隋朝白釉雙系龍柄雞首壺,1957年出土於隋李靜訓墓。墓中出土瓷器若干,除此壺之外,還有一把雙柄雙身壺,造型詭異,不似實用器。(唐 白釉雙龍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此壺借鑒西域金銀器風格,腹身模印力士像,下腹塑寶相蓮花, 流露出六朝以來佛學氣息,而龍柄鳳首結合優雅,充滿了異域風韻。此壺與河北省滄州市出土的那把同類型壺十分接近,恐時間亦相去不遠。(唐 青釉鳳首龍柄壺 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唐代南方越窯青瓷曾出土於浙江省慈溪市一件,器身的細線划出龍紋,線條生澀,顯然不是經典之作。這件四系盤口尊胎釉均不佳,可 以肯定不是唐越窯主窯場的產品,但它畢竟是後來五代越窯龍紋作品的先驅。(唐 青釉劃花四系盤口尊 浙江慈溪市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晚唐至五代龍紋在瓷器上有上佳表現。該五代越窯龍紋碗,刻劃三龍,二龍首尾相接,呈行走狀;一龍團身如圓,反身向尾;龍之形象與唐代銅鏡紋飾近同,雙角分叉,三爪彎曲如刀,細頸長鬣,上吻翹而長,身形極富彈性,有一觸即發之勢。(五代 越窯龍紋碗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此時的越窯還有一類細刻如針的作品,該五代越窯龍紋粉盒,龍呈圓形布局,如銅鏡布局一般,三爪細頸,首尾呼應;兩件作品異曲同工。這類青瓷作品雖不多見,但仍體現 晚唐至五代思想開放意識。(五代 觀復博物館藏 越窯青釉錐花雙龍紋粉盒)

馬未都談龍紋|登天潛淵—漢唐及五代

專註於文化收藏領域裡的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艷益皇都賞粉彩
北方神玄武新說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瓷尚西風|清代宮廷瓷器上的洛可可時代
拋磚引玉:對「胡星岳」犀角杯的新認識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馬未都談龍紋|清代
馬未都談龍紋 清代
馬未都談龍紋|龍有九似—遠古及先秦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從瓷器上的龍紋看明朝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