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名臣,兩赴刑場,刀架在脖子上仍正面懟雍正

一代名臣,兩赴刑場,刀架在脖子上仍正面懟雍正


李紱,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和詩文家。


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由編修累官內閣學士,歷任廣西巡撫、直隸總督,因參劾下獄。治理學宗陸王(陸九淵、王守仁),被梁啟超譽為「陸王派之最後一人」。



一代名臣,兩赴刑場,刀架在脖子上仍正面懟雍正


雍正元年(1723)七月,任兵部右侍郎。


當時,由於各地運往京城的漕糧屢遭搶劫,李紱奉命將湖南等地的漕糧押運至天津收貯。因擔心漕糧壞損,按旨將其估計出售,將盈餘余銀五千兩交給守道桑成鼎入庫,並將此事告知直隸巡撫李維均,但李維均卻匿而未報,而桑成鼎在李紱赴任廣西時,將銀押解到了廣西。


為此,年羹堯進京時,上疏彈劾李紱巧取此項銀兩,應於嚴懲。後來雍正經過仔細調查,弄清事情原委後,親書「奉國罄心」四字,對其予以獎勵。

雍正二年四月,李紱出任廣西巡撫。在此期間,李紱還查核了康熙年間廣西巡撫陳元龍等貪污納銀款八十二萬餘兩的積案,責令其期限返還,自此,廣西吏治之風隨之一新,邊地也得以安寧,他也因此受到雍正帝的嘉獎。


雍正三年八月,李紱被任命為直隸總督,他在赴京途中,得知雍正的寵臣田文鏡任河南巡撫時,待吏苛刻,視科班出身的官員為眼中釘,李紱不畏強權,直斥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躪踐踏讀書人」,因此開罪田文鏡。



一代名臣,兩赴刑場,刀架在脖子上仍正面懟雍正



李紱開罪於雍正,並不是單純攻阡田文靜,而是通過攻擊田文靜在河南推行的「雍正新政」,反對雍正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縉紳一體納糧」和「改土歸流」的改革。而李紱始終是站在官僚地主土司和讀書取得功名的利益集團的立場上,代表這些人的利益。

雍正的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激烈反對,特別是在改革中還有一項是五年逐步取消滿人吃朝廷補貼,督促滿人就業的改革,更是遭到了滿人的反對。可以說,雍正的改革,是一下子就走進了深水區。其難度可想而知。而李紱雖出身平民,但他身為一方大員,又在讀書人中有巨大的影響力,惟其出身平民,他的反對就更為有力。


所以,雍正正是看到他是通過攻擊田文靜來攻擊他的新政,成為他改革路上的嚴重障礙,不搬掉他,雍正的改革就推動不下去。好在他格致功夫甚深,為官清廉,雍正才放過他。


雍正五年,李紱又以庇護私黨受到彈劾,議罪二十一款,被革職交刑部審訊。他身處獄中,兩次決囚,雍正命人將其綁至西市,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問他:「此時知田文鏡好否?」


李紱回答道:「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刑部查抄他的家產時,發現室內簡陋,別無長物,甚至夫人的首飾,都是銅製品,根本不像達官顯宦的家屬,雍正對此頗為感動,確信李紱清正廉明,於是將其赦免。出獄後,他閉門謝客,專心著述,歷時八年。



一代名臣,兩赴刑場,刀架在脖子上仍正面懟雍正


乾隆十五年(1750),李紱病逝,享年78歲。


李紱一生勤政愛民,打擊腐敗,是清一代少有的硬漢,因彈劾田文鏡三次入獄,兩次赴刑場問斬,卻沒有半點怯懦。李紱一生清白,效國為民,禍福不動心,生死置度外。家鄉人民為紀念他,將撫州的一條繁華街道取名為「穆堂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戴氏宗親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著名的秀恩愛事件!
鬼子作戰能力真如電視劇那樣嗎?老兵講述真相
經典老照片,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圖片!三
此國盛產美女 現任總統是北大博士 稱中國為第二故鄉

TAG:戴氏宗親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代名臣,兩次赴刑場,雍正把刀架在脖子上也奈何不了
他當眾頂撞女皇武則天,被押上刑場時,驚險的一幕發生了
赴刑場伴君的京城第一名妓,竟然拔刀自刎倒在丈夫身上
實拍通姦的下場!女子被打到抬出場!整個場面猶如古代刑場!
清代皇子們每次來到這個宮殿前,大多都會發抖緊張,像上刑場一樣
古代女犯上刑場前,為何要破除處子之身
明朝倭寇大首領,上刑場還坐著轎子,罪名卻是叛國!
實拍!兩位母親在刑場上驚人一幕…人性在這一刻亮了!
實拍!伊朗刑場上驚人一幕… 母愛在這一刻閃亮
兩人做卧底假扮夫妻,被捕後,兩人在刑場上舉辦了他們的婚禮
死刑犯奔赴刑場給父母的最後一段話,發人省醒!
民國最紅女漢奸明星被判槍斃,在刑場上說出一句話,竟無罪釋放!
她是另一個江姐,光著身子上刑場,故事卻讓民眾們都黯然落淚
曹操在背後抹淚,此人走向刑場,心中只有兩個字
實拍:伊朗刑場上讓人落淚的一幕
這些改變歷史的經典會面,竟然都發生在刑場上
中國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劫皇帝戲皇妃,刑場上視死如歸,折服劊子手
刑場上驚人一幕,人性在這一刻亮了!
這些改變歷史的強人經典會面,竟然都發生在刑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