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脾胃是後天之本,要想寶寶脾胃好,每餐只吃七分飽

脾胃是後天之本,要想寶寶脾胃好,每餐只吃七分飽

中醫理論認為:「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裡所說的「三分飢」並不是不讓孩子吃飽,而是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每餐七分飽就足夠了,因為小兒脾胃運化功能不好,雖然需要水谷精微的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多後反而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疾病。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病例:一個小女孩,4個多月,體重接近22斤,超該年齡段標準體重近10斤,卻經常性嘔吐、便秘和腹瀉,到當地醫院檢查各消化器官正常,只是血脂和膽固醇高,生長激素分泌較遲鈍。最後,醫生說小孩脾胃功能差是先天性的,只能用中藥慢慢調理。可是孩子吃了近一個月的葯,卻沒有見到任何的效果,體重仍舊在快速增長,而嘔吐、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也沒有得到任何緩解。

按照常理來說,孩子長得胖,脾胃功能應該很好才對,可是為什麼會患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呢?後來經過詳細的了解,最後總算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小女孩之所以會出現嘔吐、便秘和腹瀉等癥狀,並非脾胃功能差的關係,而是與她每餐吃得過飽有關。小女孩到目前為止,一直吃的是母乳,因為沒有經驗,為了不讓孩子餓著,媽媽每次給孩子餵奶時總會喂上1個多小時,「吃飽總比餓肚子好」,她父母是這樣認為的。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如果每餐讓孩子吃的太飽,難免會讓孩子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

1)嘔吐

嬰幼兒的胃不像成人那樣呈垂直位,而是處於橫位或半橫位,平時正常餵養之後,為了避免寶寶嘔吐,也需要把寶寶豎抱著拍拍背,使胃內空氣排出來。如果寶寶吃得太飽,胃內食物過多,空氣難以排出,所以很容易出現嘔吐的癥狀。

2)便秘和腹瀉

吃得太飽容易加重小兒胃腸道的負荷,無論是胃腸道的蠕動還是分泌的消化液,都不能滿足過多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容易出現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問題。

3)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吃得過飽會刺激胃腸道血運加強,從而增加心臟的負擔。

4)身材矮小

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可刺激兒童骨骼生長。因此,每次給寶寶餵奶不要太飽,否則會阻止生長激素分泌,讓孩子長不高。

5)影響智力發育

寶寶吃得過飽,會造成腦缺血,因為此時胃腸里血液供給增多,而腦部相對處於缺血狀態,腦部需要的養料和氧氣供給相對減少,這就會影響到腦的發育,從而引起寶寶智力發育障礙。

6)肥胖腦

寶寶吃得過飽,會導致營養過剩,營養過剩不僅導致「肥胖兒」,同樣還會導致「肥胖腦」,使脂肪在幼兒腦組織堆積過多,大腦皮層的腦回變淺,腦的皺褶減少,並且神經脈絡叢的發育也差,使寶寶智力水平降低。

現在一個家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個人同時喂,總怕孩子吃不飽,經常又是哄又是騙,又是唱戲,又是扮鬼臉,總之一定要讓孩子吃下去才行。孩子不想吃了,還覺得吃的不夠多,還要拿勺鍋巴追著去喂。

這種情況也曾經在我們家出現,小的時候,為了讓寶寶吃飯而拚命的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每次一吃飯,爺爺就拿個玩具又唱又跳的,其實這種強行喂之,誘餌喂之,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記得以前晚上睡覺前還要喝300毫升的米糊,相當於一大碗粥。其結果就是孩子晚上睡覺很不安穩,一個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孩子休息不好,折騰的大人也夠嗆。累啊!

所幸我及時思考,並調整了。到現在一日三餐非常規律,睡前的一頓也早就戒掉了。孩子是獨立個體,他自己知道飢與餓,不想吃飯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表現,強行喂之,誘餌喂之,就會導致惡性循環,極易造成積食。

還有睡覺前吃多,也是極不妥當的。加重脾胃負擔,脾胃要休息了,你偏不讓他休息,脾胃功能能好嗎?胃不和則寢不安。怪不得睡覺也那麼不安分。大人睡覺前都不想吃東西呢。還有大人沒有胃口的時候也不想吃東西,孩子也一樣,吃了不舒服啊,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歸根結底,還是要媽媽們勤觀察,多思考,多總結,孩子飲食有積滯的時候,胃口不好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要尊重孩子。記住這個原則: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大人說了算;吃不吃,吃多少,孩子說了算。

孩子沒有胃口的時候,我一般是打米糊吃,放兩塊八珍糕,方法是:就是買現成的八珍糕,然後粉碎,當粥快成的時候,倒進去一起煮,很香的,非常好吃,對脾胃的調理也有很不錯的功效。有時候也會放些平常不愛吃的菜,比如南瓜,蠶豆等等,反正打細了吃不出來,而且放些菜,口感也不錯。米糊首先是粥,而且用粉碎機打碎了,特別容易消化,不用擔心積食等問題。

還有一招特別管用,既能治便秘,又能治腹瀉,還管消化不良、積食、咳嗽,可以說可治小兒一切疾病,而且功效非凡,推薦給大家------太極按摩,這招簡直太帥了,我一般做完,第二天孩子胃口就會變好。

其實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媽媽的手心對著孩子的肚臍眼,根據孩子的呼吸起伏,吸氣提呼氣按,用力極輕,全神貫注於自己的手心,用心體會,用氣不用力、

手法要點:手要熱,心要靜,一手按臍或按摩腎,萬念胥捐,凝注於手。如雞溫卵,一刻不可閃失,如貓捕鼠,一心注意在手,隨著病兒呼吸,不即不離而行按摩之。大家仔細體會,如雞溫卵,如貓捕鼠的感覺,全神貫注,要十分專心,並將自己的意念集中到手心(勞宮穴)將自己的能量傳遞給孩子,呼氣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力,吸氣的時候,與孩子達成共振,於20分鐘左右即可見效。

太極穴即肚臍眼,亦名神闕。治療範圍:對5歲以下小兒有特效、尤其是對不乳,吐乳,呃逆,腹脹、腹痛、積滯、厭食、自汗、盜汗、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有特效。對感冒、發燒、咳嗽、痰喘、肺閉等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按摩術的主要歌訣:(一)

想到按摩重而靈,病孩哭鬧不安寧。

只因膽怯怕生人,不知手重娃疼痛。

若用輕手去嘗試,多行按摩即安寧。

最後悟得烤手法,熱手按摩娃歡迎。

(二)

按摩輕為宜,可緩不可急。

新生小嬰兒,更要手浮皮。

臍乘呼吸氣,腎用橫摩力.

隨著呼吸按,呼按吸要提。

內經未記載,發掘書中秘。

仲景傳薪法,體會出來的.

想知道為什麼有此功效嗎?簡單說一下,選取的穴位是肚臍,即神闕穴,此穴能夠調節全身氣血,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胎兒是通過臍帶從母親那裡吸收營養的,因此神闕穴是我們出生前的命脈。人出生後,任脈總領一身的陰經,它循環於胸腹的正中,上聯心肺,中經脾胃,下通肝腎。而神闕穴是任脈的經氣之海,也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可以調節全身氣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要想寶寶脾胃好,寶媽要做到這幾點
寶寶脾胃不好吃這個,堅持每天吃,你給孩子吃過嗎?
想要寶寶脾胃好,做到「三覺」不睡、這飯不吃是重點,必須收藏
這菜,天冷要常吃,6元一斤,對脾胃好,咳嗽痰多更要多吃!
三伏天是養脾胃的最佳時機,做好這3點,你的脾胃會一天天變好
寶寶有這3個「反應」,一般是已經吃飽了,別再餵了,免得傷脾胃
想要寶寶脾胃好,做到「三覺」不睡、「兩飯」不吃很重要
寶寶臉上有3個癥狀,是脾胃不好了!一個也沒有,寶寶很健康!
脾胃不好,常吃四寶
脾胃是後天之本!養脾胃,中醫分享了這些妙招
脾胃虛弱的孩子,想健脾,記住早起、飯後兩不要,每天三「一點」
「羊身有一寶,吃了脾胃好」!吃羊肉不如吃它,冬天手腳再不冰涼
春天來了,想要給孩子調理脾胃,幫助寶寶長高,可以吃這些蔬菜
寶寶脾胃本就不好!冬天再不注意調理,受苦的不僅是寶寶還有寶媽
脾胃不好,常吃四寶!
寶寶不好好吃飯,有這個表現,脾胃可能已被傷害
脾胃不好的「救星」來了,每天吃一點它,健脾又養胃,保護你的胃粘膜!
脾胃是後天之本,這4個部位,能看出脾胃的好壞
脾胃是後天之本,找一穴位多按它,健脾養胃,調經止血!
天氣熱了,最適宜喝粥,家人常喝脾胃好,比米飯都要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