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古人的謚號是怎麼擬出來的么?

你知道古人的謚號是怎麼擬出來的么?



你知道古人的謚號是怎麼擬出來的么?



以前的君主、貴族、大臣,在去世之後,通常都會獲得一個謚號。所謂謚號,從本質上說,乃是指國家根據逝者生前的功過是非給出的一個評價,通常是一至幾個字不等,具有蓋棺定論的性質。而整一套擬謚的制度,就是謚法。

按近代學者王國維的研究,謚法起源於西周中期。之前是沒有謚號的,像周文王、周武王,都不是謚號,而是國王生前的尊號。到秦朝時,秦始皇曾廢除謚法:「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 但秦二世而亡,漢朝又恢復了謚法,從此延續至清末,最後隨帝制的終結而退出歷史舞台。不過,最後一位獲得賜謚的士大夫,卻是王國維先生,他於民初沉湖自盡後,溥儀感其「孤忠耿耿,深惻朕懷」,賜謚「忠愨」。


謚法的成熟期與興盛期是唐宋時代,標誌是形成了一套周密的制度。按宋朝謚法,王公及職事官三品以上,具有獲得賜謚的資格,三品以下的官員,原則上不給予賜謚。給謚的程序如下:「王公及職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錄行狀上尚書省考功,移太常禮院議定,博士撰議,考功審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參議,具上中書門下,宰臣判准,始錄奏聞,敕付所司,即考功錄牒,以未葬前賜其家。省官有異議者,聽具議以聞」 。


根據這一程序,王公貴族及三品以上官員去世後,由親屬將其生平事迹撰寫成書面報告(行狀),遞交尚書省考功司請謚;考功司收到申請後,將逝者行狀送太常禮院議謚,由太常博士根據逝者行狀擬謚;謚號擬好之後再送考功司複審,經尚書省全體禮官合議確認;然後送宰相核准,抄錄成報告進呈皇帝過目,最後以天子的名義賜謚;議謚的過程中,禮官如果對所擬謚號有異議,可以提出反駁,這叫做「駁議」;親屬對所定謚號不滿,也可以提出申訴,這叫做「論枉」。這麼嚴謹的給謚程序,是唐宋時期才有的。唐宋之前,謚法並不嚴密;明清時期給大臣賜謚,則基本上由皇帝定奪。


由於謚號涉及對一名高級官員一生功罪的最後評定,「皆跡其功德而為之褒貶」,於是有些「徼幸之徒」,臨終之時,「自顧生無片善,死有百責,則誡其子孫不復請謚」;又有一些官員去世後,其子孫擔心得到的是惡謚,也放棄了請謚:「近日臣僚薨卒,雖官品合該擬謚,其家子弟自知父祖別無善狀,慮定謚之際斥其繆戾,皆不請謚」。為防止出現這種逃避「蓋棺定論」的情況,宋朝實際上推行「親屬請謚」與「朝廷徑謚」雙軌制:「凡有臣寮薨謝,不必候本家請謚,並令有司舉行。」也就是說,符合賜謚資格的官員,去世後即使其家屬不請謚,朝廷也將按程序給予賜謚。

又由於擬謚的依據,主要乃是參考逝者的行狀,宋人發現,行狀「皆其親舊之厚善者所作,虛美隱惡,人情不免。縱不虛美,尚書隱惡,有司信此以定謚,果能得其實乎」?為避免最後所賜之謚名實不符,宋哲宗時又增設了一道由史館鑒定逝者行狀的程序:「臣僚合得謚者,俟陳乞恩數於朝廷,即以姓名下禮部、太常寺定謚,仍許令關會史館,以采其終始。如此,則名隨實得,善惡俱張」。


總而之言,古人對謚號極重視,議謚的過程也比較複雜。一個人應該得到什麼謚號,可不是隨意想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里的那個高衙內,下場如何?
你知道唐朝的小區是怎麼樣的嗎?
十問潮汕姑娘:潮汕妻子是不是比較包容老公在外「包三小」?
道學家朱熹迫害過歌妓嚴蕊嗎?可別被文人騙了
歐陽修:早年寫了首艷詞,不想惹來一身臊

TAG:吳鉤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四大美女的名號是怎麼出爐的嗎?朕知道
你怎麼知道它是老的?
你知道「臭男人」這個詞的來歷嗎?
女人這4個暗示,過來人都知道,你懂嗎?
黃子韜是怎麼從被黑到轉粉的?你知道嗎?
你知道一直哭窮的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嗎?
玩了這麼多年拳皇還不知道他們的出場詞是什麼吧?——奧溜根!
將軍知道|我爸可能出軌了,怎麼辦?
你知道自己民族的標徽嗎?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你知道這個動漫,但你知道是誰配的音嗎?
你知道嗎?痛苦和情緒都是「想出來的」!
結石可能是你「吃」出來的!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你知道龜為什麼進化出殼來嗎?
如果女人有這三個反應,那是她在委婉的向你表白,你知道么?
你知道高血脂是怎麼悄悄找上你的嗎?這些80%的人都不知道!
你知道天的那邊是什麼嗎?
向女人表白後得到的五種回復,真正意義原來是這個!你知道哪個?
女人經常腰痛?可能就是這6種疾病發出的「信號」,還好你早知道了!
心理測試:你的貴人會在哪裡出現?想知道嗎?選一款自己愛的發簪
忙碌的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