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春傷逝背後的那些殘酷真相

青春傷逝背後的那些殘酷真相

老實說,我一直不太看國內作者寫的小說,尤其是同齡人寫的小說,更是有種寫不出深度的錯覺。是以當別人為我推薦張悅然的《繭》時,我起初是有些拒絕的。然而當我翻開小說,當即產生一種慶幸之感。張悅然的文字太流暢了,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每一句都重要,每一段都不能跳過。那緊湊的情節,那抽絲剝繭般的漫長過程,讓我一口氣讀下去,欲罷不能。


作品分別以兩位主人翁各自的角度,敘述了兩個家庭截然不同的命運。這兩個家庭起初看似毫無瓜葛,隨著情節越來越緊湊,一個龐大而不堪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這個殘酷的真相影響了整整三代人,他們的不幸遭遇在1967年的那個雨夜便埋下了伏筆。兩位主人翁——李佳棲息和程恭,追尋著上一代的足跡,循著線索不斷走向秘密的核心。作品滲透出的那些哥特氣息的詭秘氛圍,帶讀者回溯50年前那個動蕩的年代,受人敬仰的院士和意識全無的植物人之間的秘密交纏,滲透在兒孫背後的綿長歲月中,使他們在愛與罪的陰影里苦苦掙扎。小說將現實生活、生死離別與恩恩怨怨交織在一起,融進了三代人的命運中,通過兩個家庭的命運浮沉,在刻畫人物與命運抗爭靈魂的同時,這個由歷史、懸疑與記憶交織而成的謎底亟待解開。

青春傷逝背後的那些殘酷真相


人生大事的確莫過於生死,李佳棲的祖父,那個即將走向死亡的院士,臨死前卻只有一個親人在身邊。這唯一的親人也只是「喜歡爺爺的前半段人生,喜歡想像要是他在當中的某個地方停下來,現在我們一家人的命運會是怎樣。」這也形成了作品從開始直到結束都揮散不去的陰鬱氣息。就像書中不止一次的講述每個人的夢境,這些噩夢糾纏著他們,令人窒息。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實現,夢是潛意識的反應,而潛意識中,則藏著我們的意識所不能接受的那些東西。而張悅然就是通過這些夢境渲染主人翁那些無助、惶恐、悲愴的情感掙扎,令讀者從潛意識裡感受到懸疑氣氛。


《繭》是張悅然暌違十年推出的長篇力作。以80後一代人的視角,直面祖輩、父輩的恩怨糾葛,通過一樁駭人罪案層層抽絲剝繭的漫長過程,將幾代中國人的現實際遇與心靈困境展開在讀者面前。超過20餘人不同時代的青春,層層追溯,同輩,父輩,祖輩,於我們,是隔斷不了的牽引。那些長期蟄伏在幽暗心靈深處的記憶偷偷從裂罅中潛出,影像被高高擲起,畫面完美清晰,仿若昨日。然後,恰如第一滴雨試探落地,旋即大雨如注,洪水洶湧,所有對話爭先恐後地湧出,鮮活場景如電影上映般一幕接著一幕,現出那個久遠時代的迷離與延續,幾度令人扼腕。


張悅然的小說無論語言還是內容都是經得起讀者反覆推敲閱讀的,在不斷的領悟後,心靈即會抵達世俗生活中所未發現的秘境。上一代人所擁有的歷史觀真實地反映在作品裡,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大好時光里隱藏著的罪惡。小說中的世態人情就如一扇窗戶,可以讓讀者窺見人性中最隱秘的一面。《繭》不僅是一篇簡單的懸疑作品,更是一篇關乎人性的寓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瓣 的精彩文章:

命運與選擇——作繭自縛或破繭成蝶
撲倒他們的不是真相而是負重的靈魂
懸崖邊的名士有感—言有盡意徐徐
歌手,吉他和詩
寒冬之下,亦有花開

TAG: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青澀的手法,那樣青春的人
古鎖的故事——那些掛在木門上的青春與逝去,美好與期望
屬兔人的青春裡面,覺得最殘酷的事情是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多叛逆,真的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青春的熱血與傷痕
青春易逝,有你真好
悲愁·喪·傷感背景圖:愛你,用盡我青春里最後的瘋狂
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最好的青春時光 同時有著多少殘酷
邪淫之後容貌氣質嚴重下降,致我逝去的青春
致那終將逝去的青春
戀愛中的一些小技巧,初涉感情的男女要注意,勿讓青春留遺憾!
青春無敵的我們
青春無解是一種殘酷
趙薇這一身美回青春的樣子,瘦了之後更有靈氣了,顏值真的耐打
青春那些充滿歡樂與痛苦的日子,我們還要繼續追逝嗎
後來的我們,願你的青春沒有遺憾
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愛」
致敬,那些不一樣的青春
忽爾今夏——那場終不悔的愛情和青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