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失荊州並非為關羽大意造成

失荊州並非為關羽大意造成

失荊州並非為關羽大意造成

關羽是三國蜀漢政權的名將,因其勇猛善戰、忠義無雙,後世尊為「武聖」。說其為一代名將,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關羽大意失荊州,難當名將之名。

「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認為關羽因為自身傲慢大意,而失去了荊州,給劉備集團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關羽並非大意而失荊州。看我給你慢慢道來:

其一,劉備集團戰略重心轉向益州,關羽據守荊州壓力空前增大。

據史料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江南四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這時期劉備率領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起據守荊州五郡,在曹魏虎視眈眈,孫吳蠢蠢欲動下,可以說只是勉強鎮守得住。

到建安十六年,劉備在劉璋邀請下,親自率領數萬軍隊入西川,和劉璋翻臉後又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只留下關羽一人守荊州,到劉備集團完全佔領益州後,戰略重心發生根本轉變,由以荊州為主要根據地,變成了由益州變為主要根據地。

失荊州並非為關羽大意造成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且地處平原地帶,難以據守,劉備集團在得益州後,放棄荊州改益州為主要根據地的做法並不錯,在主力部隊轉移的情況,據守荊州五郡的壓力空前增大,而這些壓力都壓在關羽一個人肩上。

其二,在曹魏、孫吳傾國之兵壓境,關羽據守荊州的實力過於弱小。

此時關羽手下再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兵力也只剩下約兩萬人,駐守在南北一千華里,東西五百華里的荊州地區。

據史料記載,孫權在劉備取得益州後,就要求劉備歸還其佔據的所有荊州地區,劉備當然不肯,孫權直接派官員去接收荊州南部的三郡,結果被關羽全部趕走。孫權大怒之下,直接派呂蒙偷襲攻取非關羽據守的三郡。劉備知道消息後,派關羽率領軍隊在長沙西北的益陽和魯肅呂蒙率領的吳軍對峙,企圖奪回南部三郡。後因曹操出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和東吳劃湘江為界,把長沙桂陽劃歸東吳。

此時,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分別帶領部隊隨劉備入川,除了直面曹魏的南郡由關羽親自駐守之外,其餘各郡並沒有很強的守御力量,而他所面對的卻是魏、吳的傾國之兵壓境。

其三,孫吳集團背盟棄義下黑手,讓關羽腹背受敵。

劉備回西川後,關羽的轄地少了一半,只有湘江以西三郡。此時劉備孫權重新結盟,表面上雙方為盟友,實則各自依舊派重兵提防對方。

失荊州並非為關羽大意造成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率軍前往襄陽攻打曹仁,適逢大雨,關羽利用漢江倒灌,水淹曹魏七軍的時機,果斷出擊一舉擒于禁,殺龐德,包圍樊城,威震華夏,一代名將豪氣干雲天,曹操都想遷都以躲避關羽的鋒芒。

而此時,孫吳卻背盟棄義在背後向關羽下黑手,先是派呂蒙偷襲荊州,呂蒙先裝孫子向關羽示弱,又派陸遜封堵南郡西邊的宜都郡的秭歸夷道,在北有曹軍,南有呂蒙,東有孫權,西有陸遜,手下兵卒又少,萬般無奈之下,關羽只得便戰邊退至當陽東南的麥城。

在這場曹魏、東吳異常默契圍攻戰役中,關羽正面攻打曹魏,實不曾想背後盟友舉全國之兵偷襲,而關羽憑一己之力,率領區區萬人的部隊英勇作戰,此戰充分證明關羽不愧為一代名將。最後荊州的丟失,可以說不是什麼大意所致,而是實實在在的實力懸殊和蜀漢戰略的失誤,此戰也讓一代名將關羽盛名千古傳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仲淹憂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仲淹憂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終極原因
關羽倒底是託大失荊州還是大意失荊州
關羽失荊州是大意還是必然?
關羽大意失荊州?說:因為關羽傲慢,才讓荊州丟失的
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關羽大意失荊州?原來跟龐統有關!
關羽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是劉備的縱容所致
劉備得荊州實屬不易,關羽卻大意失荊州,蜀漢從此走向沒落
關羽大意失荊州,逃跑時為什麼不假扮成普通農民呢?
都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關羽大意,還是另有陰謀?
劉備集團存在三大劣根性,致使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鍋不該關羽背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大意嗎?這個陰謀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失敗的開始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為何不派援兵?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拒絕與孫權和親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如果沒有被活捉,劉備敢殺了關羽嗎?
關羽失荊州並非大意,他到死都不相信一件事;劉備也是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