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晚清,他寫出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只為科普世人

晚清,他寫出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只為科普世人



晚清,他寫出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只為科普世人



「初本以算術著,繼乃以教育著,近更於小說界,嶄然露頭角,蓋棺戢雄志,吾為中國哭斯人。」這是著名小說家曾樸悼念徐念慈時寫下的話。


徐念慈是晚晴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和出版家,此外他還是一位小說家,雖在文壇上只馳騁了三四年,卻留下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


未出國卻學會兩門外語

徐念慈1875年生於江蘇昭文縣趙市(今屬常熟市),本名丞乂(音同義),字念慈,別號覺我,亦署東海覺我,有一弟(徐粹庵)一妹(徐韻芬),父徐金篆,邑諸生(即為縣裡的秀才)。


徐念慈「生而穎悟,讀書不求甚解,論事富判斷力」,人稱他「少小挺英姿,天賦自瑰異」。他對科舉所需的帖括之學不甚上心,勤習算術與外文,「弱冠精通英、日文字,擅數學,能文章,以時譽鳴鄉里」。


21歲時,徐念慈考中秀才。


據《常熟地方小典故》稱,該縣清末留學日本習文理法政的有殷潛溪、徐念慈等,殷、徐相交甚深,殷投水自殺後,徐念慈曾撰文哀悼,可從徐念慈年譜看,他從未踏出國門。


1898年,「新學潮流,輸入內地」,24歲的徐念慈與丁祖蔭(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張鴻在常熟開辦蒙養學堂,「日夕與儕輩討論學術,靡間寒暑」,徐在此當了6年半老師。1899年,該學堂擴為中西學堂。


1902年,蔡元培、蔣維喬、黃宗仰等在上海商辦中國教育會,「以教育掩護革命」,徐念慈亦參與其中。1903年,徐念慈加入興中會,同年翻譯了英國馬斯他孟立特的冒險小說《海外天》,並寫作白話小說《情天債》(未完成),開始走上文壇。


1904年,30歲的徐念慈創辦競化女學,在開學歌中他寫道:「辛峰兮郁蔥,文明秀氣鍾。我輩姊姊妹妹,入學勤課功,願及時發憤將普通科學攻。男女原平等,自由之神鑄像銅。組織新社會,女權恢復是英雄。改革舊社會,解脫奴隸有幾重。」


包天笑讓徐念慈開了眼界


1904年秋,徐念慈與曾樸、丁祖蔭在上海創辦小說林社。此社緣起是曾樸在上海經營絲業失敗,「虧累甚巨」,只好轉做書店,以發行小說為主業。


小說林社發行的第一本小說是《福爾摩斯再生案》,「經營了一年之後,果然提高了社會上欣賞小說的興趣,於是重新集股,擴大組織」。

為「廣羅人才,作大量小說的生產」,徐念慈找到剛到上海的包天笑。徐與包本有舊誼,包天笑在青州府中學校執教時,省政府下令中學必須設體操課,包跑到上海請朋友幫忙,徐念慈便推薦自己的弟弟徐粹庵去任體操課教師。


此時包天笑已在《時報》上班,徐念慈和他約定,只用上午9點至12點來小說林社坐班,月工資40元,包在報館本有80元月薪,額外多了一筆收入,當然高興。


包天笑也寫小說,小說林社願以千字2元收購,是當時上海標準價,並非人人都能拿到,如平江不肖生(向愷然)的《留東外史》被書商所欺,千字僅拿到5角錢。包天笑將自己翻譯自日語的《法螺先生》和《續法螺先生》給徐念慈看。


這兩篇小說出自德國的《敏豪生奇遇記》(即《吹牛大王奇遇記》),由日本大江小波(岩谷小波)將其譯成日文,徐念慈「讀之,驚其詭異」「津津不倦」,很快便仿寫成《新法螺先生譚》。



晚清,他寫出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只為科普世人



對科幻的理解尚屬膚淺


1905年,小說林社將《法螺先生》《續法螺先生》和《新法螺先生譚》三篇小說合成一集《新法螺》出版,徐念慈給自己的小說署為「昭文東海覺我戲撰」,並自謙道:「乃為東施效顰,博梓里一粲,不揣簡陋,附諸篇末,文雅君子,尚其諒諸。」


《法螺先生》《續法螺先生》屬民間故事,以荒誕、搞笑為主旨,並無科幻成分,而《新法螺先生譚》卻是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說,它講了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新法螺先生對現代科技不滿,一日他遇宇宙強「風」,靈魂與肉體被分開,他先後到了月球、水星和金星,又回到地球,感到地球腐朽透頂,開始研究「腦電」,並設立學校傳授「腦電」術,認為這可以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結果「腦電」推廣後,人們不再需要現代科技,致工人紛紛失業,反對的人要殺死他,新法螺先生只好逃離上海。

小說涉及了大量技術名詞,如「諸星球所出之各吸力」「離心力」「衛星」「洗腦」「循環系統」「動物磁氣學」,此外徐念慈還知道「墜物漸加速之公例」。


許多技術內容與情節關係不大,被硬性加入其中,有賣弄之嫌,這是因為當時作者認為科幻小說是為科普服務的,介紹新知越多,小說價值就越高。魯迅先生曾說:「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


老翁立刻變少年


令人驚訝的是,《新法螺先生譚》的核心卻是反科學的。


在小說中,新法螺先生「乃將靈魂之身煉成一種不可思議之發光原動力」,光力達太陽的一萬萬倍、月亮的兩百萬萬倍,這種超級「精神武器」究為何方神聖?


徐念慈寫道:「餘思自電氣學發明後,若電信,若德律風,既為社會所歡迎,旋又有所謂無線電者。余謂此尚是機械的,而非自然的也。自然力之利用,莫若就人人所具之腦藏,而改良之,而推廣之。人與人之間,使自然有感應力。」


這並非徐念慈獨家發明,譚嗣同在《仁學》中就明確地說:「腦即電也」「電氣即腦」「腦為有形質之電,是電必為無形質之腦」。康有為也認為,世界的本源就是「電氣」。


那一代學者多無實驗能力,只能從哲學上去理解現代科技,他們驚喜地發現西方只講物質科技,誤以為中國抓好精神科技就能後來居上,便硬性將物理概念移植為哲學概念,加上譚嗣同等人受西方催眠術誤導,以為那就是精神科技的曙光,結果落入片面強調精神力量的誤區。


自康有為之後,許多思想者都認為改變當時中國積弱積貧的局面,只能靠改造精神。


在《新法螺先生譚》中,主人公來到水星,將一老翁腦汁取出換新,其立刻變成雄壯少年,這顯然是以老翁比喻清王朝。


晚清,他寫出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只為科普世人



文人經商難成功


《小說林》最突出處,在於作者們對小說有較高的理論認識。徐念慈指出:「小說者,文學中之以娛樂的,促社會之發展,深性情之刺戟者也。」「小說固不足生社會,而惟有社會始成小說者也。」


然而,徐念慈在經營上卻乏見識,他看商務印書館以教科書為中心,便「起競爭之心」,提議編輯部增出參考書,總經理曾樸認為太冒險,但股東都贊成徐。


在徐的力推下,小說林社出版了《植物學》《礦物學》等6種參考書,在編達18種,此外還要出「帝國最新十大詞典」,其中每種詞典均貴至2元以上,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曾樸不善理財,他晚上寫《孽海花》,白天睡覺,下午三四點才起,起來後必先抽鴉片。包天笑說:「文人辦點商業的事,終究是失敗的多數。」


小說林社的書銷路不差,但放出的賬收不回來,管理亦不得法,比如自己有印刷所,可倒閉時搜出半房間的鉛字,都是拆了版不歸原位,隨便扔在那裡,後來只好當做廢鉛賣掉。曾樸母親知道兒子缺乏經營能力,怕他把家產耗光,因此也「不肯給他大批的錢」。


夙願未成空遺恨


由於書店發不出工資,徐念慈只好四處兼職,致其胃病加重,1908年6月13日,「舊疾發作,誤服猛劑,吐瀉不止」,3天後竟駕鶴西去,時年僅34歲。

徐念慈究竟誤服的是什麼猛劑已無從查考,孟森在輓聯中說「瀛洲不死葯,巫醫畢竟誤先生」,看來產自日本。徐念慈去世後,小說林社以3000元盤給有正書局。


小說林社時間不長,卻出版了120多種小說,在「小說界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


徐念慈因先後翻譯《黑行星》《新舞台》等小說,被認為是「開拓翻譯新途徑的前鋒」,與林紓不同,徐多用白話翻譯,忠於原文,「對於後來翻譯界的影響至大,實非林譯小說可企及」。


翻譯之外,徐念慈曾計劃以日俄戰爭為背景寫作長篇小說《遼天一劫記》,他說:「余嘗選歷史事實,擬著一軍事小說,遠者為美國獨立記,近者為日俄戰紀,而以日俄之戰尤有裨益。一、戰具精;二、戰法備,且易調查;三、兩強相犄扼,非有程度之懸絕;四、我政府處於中立之地位,而人民實受切膚之禍。從此編輯,必有裨益於社會。但心有餘而才不足,又無餘晷以限之,奈何?」


《遼天一劫記》的廣告都已打出,可惜這部徐念慈眼中的「痛史」,竟「經營數年,齎志而歿,未著一字」,實在遺憾。


徐念慈之子徐辛農,生於1900年,曾就讀於北洋大學,後轉學至上海復旦大學。系南京江南水泥廠創始人之一,後一直擔任總會計師一職。


文/唐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家庭報 的精彩文章:

孩子腦癱,竟然是媽媽孕期肥胖所致!
作品中海草總是纏住人腳使人陷入絕境,但實際上它還有另一面
海狗為什麼會性侵犯企鵝
有時,我們還是要給孩子輸液
這種生物竟會吃掉自己的大腦

TAG:中國家庭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偃師造人》中國古代第一部科幻小說
媒體人評論:中國科幻產業元年, 這一代人剛起步
看完復聯,你會驚呼這位網路大神6年前寫的科幻小說的牛X
科幻小說:我的人生竟然是一出太空版《恐怖游輪》
科幻小說:從今以後,你是宇宙里唯一的人類了
泰瑟槍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期的科幻小說中
山海經到底出自哪個時期,是寫的科幻小說,是前人留下的地球奧秘
一周加印10次,這本中國科幻小說在日本賣瘋了
日漫科幻神坑,最長停刊時間兩年3個月!《獵人》都算小兒科了!
韓國科幻小說:這個沒有腿的人還要上天了?!
世界公認最棒6部科幻片,阿凡達第五,而他是科幻片「第一霸主」
18世紀如何幻想外星人?最早科幻小說《大戰火星人》原始插畫
山海經是後人寫的科幻小說,還是前人留下的地球奧秘?
劉兆玄又出書了,這次是科幻小說
我決定要寫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長篇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我挖出心臟,送給了一個外星人
這次,讀懂中國科幻另一極
中國古代第一個「黑科技研究所」,研究出來的東西堪比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