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大衛: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座博物館

科大衛: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座博物館


缺少文獻,是否能做歷史研究?走進田野,如何觀察研究對象?面向未來,歷史人類學又有怎樣的前景?


2017年4月22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舉辦「民間記憶、地方文獻與中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民間記憶與地方文獻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榮譽講座講授科大衛先生作主題演講,題目為「田野與文獻:從區域史到世界史」。這次演講由華東師大歷史系主任王東教授主持。



科大衛: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座博物館

科大衛教授正在演講,舉起手機拍照者為劉志偉教授。(吳錚強 攝)



民間文獻與田野考察


科大衛認為,歷史人類學是一門綜合文獻解讀與田野考察的學問。這裡所說的「田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政府文書、專業書籍、鄉村廟宇,都可看作「田野」。對於歷史學者而言,主要依靠的材料是文獻,而文獻並不是專為學者而製作的,研究者在分析時,需要了解文獻產生的背景、時人觀感和文獻保存的歷史。文獻本身是層層篩選的結果,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脫離「田野」去看待文獻,何況有時候研究者甚至很難找到足夠的文獻資料,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無法進展,這時需要採用新的觀念去看待文獻。

長期以來,研究者過於注重國家層面的文獻資料,忽視民間文獻。這幾年情況有所好轉,無論是學者還是圖書館,都有意識地搜集民間文獻。隨著技術的發展,觀念的改變,很多珍貴的民間文獻得以發掘,如家書、族譜、地方檔案等,這讓歷史學者很興奮,但興奮之餘也需要有些反思。對於文獻而言,要考慮到歷史學者對文獻的影響,這有點像考古發掘。考古學家把文物挖掘出來後,為了減少對現場的影響,會做詳細的考古調查報告。歷史學者也應如此,搜集了這麼多地方文書,每一份都是獨立的文獻,文獻之間缺少連貫性,這會讓研究變得很零碎,研究者還是需要從整體去把握文獻。


像人類學家那樣做口述歷史


沒有文字材料並非無法研究,即便有文字,寫下的東西也未必成真,就好像教師給學生上課,課上沒講的並不代表沒有傳授,學生筆記上沒有寫的內容,並不意味不需要學習。在這一點上,科大衛希望歷史學者向人類學者借鑒經驗。口述是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如今口述歷史在史學界提的比較多,不過對此需要反思。很多訪談者去做口述工作,提個錄音機,請受訪者來口述中心接受採訪。他們總是希望口述者能夠像歷史學者一樣去表達,訪談者只要筆錄即可,這並不是做真正的研究,畢竟受訪者大多沒有受到專業的史學訓練,如何判斷口述的真實性呢?


講到這裡,科大衛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他去給一位老先生做訪問,開始訪談前,老人家總會先跑到書房,拿出一本書,他告訴科大衛這是學者給他做的記錄,他怕一會做訪談記不住,得核對一下,這樣的訪談自然難以採信。人類學家則不同,他們不做口述歷史,他們直接到研究對象所生活的區域,差不多一有時間就聊天,當然也不是漫談,研究者的學術關切也會有些影響,不過相對來說比較自然,因為並不是帶著找資料的目的進入研究,而是希望能了解一個人、一個群體的思想世界,這其實就是在做「田野」。


科大衛說,他十分仰慕人類學家厄內斯特·蓋爾納(Ernest Geller),給他編文集的編輯稱讚蓋爾納,認為他既可以把象牙塔里的學者看作一個族群,到了田野中,也可以把研究的對象看作是學者,在他看來,在田野里的一些小故事,背後說不定有大的學問。人類學者比較關心如何去思考問題,而不是搜集資料。


科大衛: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座博物館


鄭振滿、趙世瑜等教授在講座現場。澎湃新聞 圖



小故事裡的大學問


面對「他者」的文化,研究者未必就懂很多。科大衛認為,應該學會傾聽研究對象的聲音,要看對方怎麼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問題,研究者要思考自己能否和對方形成一個對話,進入對方的思維世界中去。他舉了幾個小故事,來佐證這一觀點。

在科大衛看來,人們主要通過聯想相關事物來將不同的記憶碎片拼合起來。比如在鄉村的刻印本里記載村民唱歌,會發現裡面的歌詞很有意思。有四季變化、家庭狀況、道德觀點等,甚至會唱到公雞、魚。這些都是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比較容易聯想記憶,雖然有些零碎,但很鮮活。他們可能對歷史書上寫的大事件並不感興趣,而對生命中的重要節點,如結婚、生孩子、長輩過世等,會記得比較清楚。


若干年前,科大衛去考察台灣宜蘭縣原住民中的噶馬蘭人。由於語言不通,訪問時請當地的牧師推薦適合訪問的研究對象,牧師每次都會推薦三位老人,一位已經過世,一位在醫院裡,另一位是健談的老太太。顯然,最後只能採訪最後那位老婆婆。她之前接待過不少學者,這讓科大衛比較困惑,他希望能找尋到一些和別人不同的研究線索。帶著好奇心,他走進老人家中,和他們家人一起吃飯。有意思的是,他發現老人並不和晚輩共飯,晚輩告訴科大衛,因為老人不會用筷子。這讓科大衛很感興趣,後來發現是因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為了達到所謂「文明開化」的效果,教育原住民使用筷子,年輕人學得很快,而老輩仍保留著用手吃飯的習慣。如果不是家人親口所說,研究者很難想像一雙筷子居然能分化一個家庭的文化。


禮儀文化也是科大衛長期關注的領域。他發現在很多地方,禮儀文化雖然隨著歷史發展有所改變,但還是保留了不少以前的傳統。這些禮儀常在宗教場合上出現,因為儀式需要由特別的人來執行。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即便是在同一場合,禮儀之間也會有些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科大衛舉了香港新界的例子。他看到當地人一方面請道士做法事,但對他們所說的話並不了解。有一次他們掛出張天師的像,上面畫的是張天師坐在老虎上,問那些村民,他們說是武松打虎。另一方面,他們會祭拜自己本土的神。兩種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如何交集在一起的,這就很耐人尋味。


小故事裡有大學問,在科大衛看來,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個博物館,對於研究者而言,當他們走進這些博物館參觀時,是否感受到更豐富的圖景,走出之後有沒有從材料中挖掘出新的問題,這個值得青年學者思考。畢竟材料是讀不完的,怎麼利用材料,提出問題,才更為關鍵。


科大衛:每個人的歷史都是一座博物館


聽講座的老師和學生。澎湃新聞 圖



展望未來的歷史人類學


作為長期耕耘在歷史人類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科大衛在該領域有著突出的貢獻,其所帶領的學術團隊與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有著密切的合作,以區域社會研究享譽學界。科大衛一直關注著歷史人類學的發展動態,在講座中,他回顧了學界已有的一些研究,並對未來的學科發展進行了展望。


科大衛認為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受益於學界的一些思想資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宋明理學的研究,通過這些研究可以了解自宋以降的觀念變化,比如從朱熹後開始出現的拜祖先傳統。當然他們的研究也有不足,以往的的研究多在思想史領域進行開拓,注重文本中的觀念,這只是一方面。思想上所浮現的東西,需要在社會的積澱中成為一種傳統,而這也存在著時空變化的差異。比如朱熹的理學思想,在珠江三角洲可能就體現得不太明顯。二是宗教中的儀式研究,尤其是道教。在實際的田野考察中會發現,鄉村保留下了一些古老的廟宇儀式、祭神傳統,它們因時而變,從中可以反映出社會的變化。道教材料並不好讀,需要借鑒有關研究才能懂得宗教儀式的運作機制。三是制度史研究。研究地方社會的梁方仲、傅衣凌等老一輩學者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在他們的影響下,學界開始關注制度在地方社會的運作,社會史也得以蓬勃發展。此外,中國的歷史人類學還借鑒了弗里德曼、華德英等人類學家的成果,對宗族、族譜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學界的這些思想資源,為歷史人類學的實踐提供了很多啟發。


具體到區域研究,並非要求每個地方都要做地方史,而是要以區域的眼光去看待。科大衛認為,地方社會研究的基本單位是區域,應該要做到不同區域之間的比較,最終要回到「中國社會是怎麼形成」的問題。那麼接下來的研究該怎麼做?科大衛在講座中提供了他的參考意見。一是關注家庭的歷史。家庭是一種親密的人際關係,在傳統社會的大家庭格局下,人們可以共同居住,享有共同的家庭財富,但具體到一個家庭內部是如何居住,如何使用財富,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缺乏。二是關注商業的歷史。很少有人會去研究清朝的會計,這些會計處理賬簿會面臨怎樣的狀況,他們所記錄的數據對於當時的社會系統而言有沒有意義,這些內容值得思考。三是做好口述材料的及時整理。口述的一個問題在於,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當事人或離世,或因年紀而不便口述,這都是令人遺憾的事。目前是做1950年代口述材料的好機會,需要有研究者去保留、記錄這代人的歷史材料。


演講尾聲,科大衛就歷史人類學與世界史研究的關係做了闡述。他認為,中國的歷史人類學應該做立足於中國史研究的世界史。這要求學者既要有本土學術傳統的繼承,也要有開放的世界學術眼光。科大衛認為,這種世界史應該是有創造性的研究,而不是簡單的材料整理。歷史學中簡單的數目字研究,容易讓史料淹沒在各種圖表之中,形成一種假象,這在研究中需要避免。(文/俞詩逸)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京東文學獎大眾榜單公布,「雞湯文」VS「嚴肅文學」成焦點
「智識過剩鬧恐慌」:日本社會的「高等遊民」
鏡頭下的自閉症家庭:孤獨世界,舉步維艱
一場推特上的西班牙國家德比:皮克和拉莫斯「對罵」這10年
葉揚談古詩文教育的「桐城家法」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歷史上十大最偉大的科學家排名,霍金是唯一還活著的人
大秦帝國:它是一個歷史黑洞,亦是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
中國最有名的五大歷史博物館,北京就佔了兩個,你去過幾個
西南聯大——三個人,一段歷史
歷史上的六大曠世鬼才:其中有一個是女的!
世界現存的三個歷史謎團,第一個是一代大帝,最後一個讓人驚艷
盤點歷史上那些把死棋下活的人,青史留名,個個都是人精
一覽美國歷史上幾位「第一夫人」芳容 個個都是絕色美人
歷史上死的最慘的兩個大人物?其中一個被滅十族
歷史上用情最專一的五大絕世好男人,其中一個是歷史上唯一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
歷史上的三個麗華,一個千古賢后,一個亡國皇后,一個亡國寵妃
敦煌藝術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大奇蹟和瑰寶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洪氏十大歷史名人!總有一個人的故事能吸引你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蒙古人活捉了的皇帝
「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
NBA歷史6大體能怪物:現役僅詹姆斯,綠軍兩歷史名宿,張伯倫第1
毛主席崇拜的歷史人物沒幾個,他算其中一個
歷史上導致國家發展滯後的六大罪人,慈禧墊底乾隆第三,第一卻是一個小人物
海賊王:三位特殊的巨人族,第一個能力者並非茉莉、一位承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