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大概會有這麼一家書店:小時候放學了,先不回家,跑到書店裡翻翻連環畫、看看寓言故事,書里的事情總是那麼有趣。這就是新華書店。今年,它已經整整八十歲了。在八十年里,它穿過戰爭的硝煙,經歷了改革的浪潮……在新華書店的歷史中,有著中國幾代人共同的閱讀記憶。


從窯洞開始的記憶


4月24日,是新華書店成立80周年的日子。在中國,在愛讀書、愛買書的人的閱讀記憶中,都繞不開新華書店。但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它最初誕生在延安清涼山的窯洞里。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新華書店發祥地延安清涼山舊址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這年的4月,新華書店在延安清涼山萬佛洞中誕生了。據說,最開始它還有個名字,叫做「新華書局」,當時中央黨報委員會發行科在萬佛洞底層的一個小石窟里開設門市部,為了方便對外聯繫,發行科刻制了一枚木質長方形的圖章,並用新華書店的名義開票和結算貨款。

1939年9月1日,延安北門外新華書店門市部正式開業。新華書店遷到延安門外新址後,增加了書報刊銷售品種,充實了人員和機構,還設立了發行、進貨、門市、會計等科室。很快,隨著出版的書籍和發行戰士的腳步,新華書店走出延安,走向全國。由它印刷、發行的書籍穿越戰火紛飛的大地,讓迷茫中的國民看到了希望。


有趣的是,新華書店在剛建立的時候,不僅名稱和辦公地點幾經變更,經營範圍也是五花八門。初期,新華書店除發行圖書外,還發行《解放》《中國青年》《文藝突擊》等雜誌。新華書店印刷廠還擔負印刷「抗幣」「邊幣」和糧票、軍用地圖、柴草票、郵票等職責。1940年初,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將新華書店改名為新華書店總店,負責陝甘寧邊區圖書、期刊、貨幣、糧票、文件等編印發和組織協調全國的出版發行工作。1948年,河北省平山縣銀行發行的第一批人民幣,就是由新華書店印刷廠印刷的。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1948年10月,華東新華書店濟南分店第二門市部

1940年3月在山西省興縣成立的新華書店,是延安新華書店總店首家分店;1949年2月10日,北平第一家新華書店在王府井大街原國民黨正中書局、獨立出版社舊址開業。新中國成立後,新華書店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局面。1949年10月,全國新華書店第一屆出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做出了《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正是以此為基礎,之前被戰爭分隔的各地新華書店開始由分散走向統一。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1949年7月,新華書店哈爾濱分店


1951年1月1日,新華書店總店正式成立,對全國各分支店的人、財、物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而截止到五十年代末,在全國各縣基本上成立了由各級黨委宣傳部直接領導的新聞出版、宣傳文化機構。幾乎同一時期,新中國的文化建設拉開序幕。從農村掃盲、《婚姻法》的發布到新華字典的發行,新華書店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農村發行網路也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

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想像,上個世紀人們起大早排長隊,只是為了到新華書店買一本書,但事實的確如此。以「文革」的結束為分水嶺,隨著高考自學叢書和文學名著的發行,新華書店再度成為社會的焦點,數不清的年輕人懷著對知識、科技最美好的夢想和渴求,守在新華書店門口的長隊里,等著買教輔書、參考書,那個時期的新華書店也成為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記憶。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帶來新「衝擊」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社會的轉型,當年的輝煌逐漸一去不返。1982年,國家放開出版社的圖書印刷權和總發行權,新華書店由此失去圖書批發的壟斷地位;當互聯網開始成為圖書發行業務新的主戰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民營書店也給老牌的新華書店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西四新華書店經理牛守義已經在此工作了22年,這家書店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輝煌,如今也依然讓他感到自豪。因為1994年王府井新華書店的拆遷改造,西四新華書店和花市新華書店成了當時北京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兩家書店。


1998年,西四新華書店全年銷售達1850萬碼洋,單位面積(每平方米)產值突破6萬元,考慮當年圖書價格較低的因素,這樣的業績已是十分驚人。這一時期的西四新華書店儼然是北京的一個文化中心,能夠引領一時的文化風尚。比如1997年著名主持人楊瀾在這裡舉辦了新書《憑海臨風》的首發式,牛守義說那天整個書店被擠得水泄不通,甚至後院的小平台上都站滿了人。鐵凝等著名作家發布新作時,也都願意選擇此處舉辦簽售交流活動。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西四新華書店


可是,西四新華書店的舊樓雖然在2010年經過翻修而煥然一新,但它的人氣卻再也回不到巔峰時刻。據牛守義介紹,近年來西四新華書店的年銷售額僅在三四百萬元左右,工作人員也從最多時的54人一度減少到個位數。在夾縫中求生存,便只能獨闢蹊徑,牛守義給書店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發掘特色品種,他選擇的是連環畫。現在,這裡已成為京城連環畫品類最集中的書店,吸引大量連環畫愛好者和收藏家前來淘寶。


「突破封鎖線」


正如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新華書店總店副總經理張雅山所說:「戰爭時期,面對一張張求知若渴的面孔,新華書店人一次次突破封鎖線,將書從一個根據地轉往另一個根據地,每一次的歷練造就了新華書店人的傳統——自我犧牲和艱苦創業的精神。我們希望新一代新華書店人將這種精神傳遞下去,而這種精神在當下的表現應該是不斷優化服務,創新服務模式,滿足讀者日益增多的閱讀需求。」


王府井新華書店在1994年11月時為配合王府井大街的整體改造工程而拆除,據老員工們回憶,老書店的最後一個營業日是那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上萬名讀者冒著紛紛揚揚的雨夾雪跑來為書店送行,在關門時刻,店領導帶著全體店員站成夾道歡送隊伍,送走了最後一位讀者,人群中一位老師傅忍不住抽泣起來。6年後的2000年,就在離原址不遠的王府井大街南側,一幢高8層、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王府井新華書店以嶄新的面貌重裝上陣,但是店名中去掉了「新華」二字。而在此之前的1998年5月,已經有一座大型書城——北京圖書大廈矗立於繁華的西單路口,這座當時亞洲最大的書城同樣隸屬於新華書店旗下,但也沒有突出「新華」字型大小。


新華書店,就這樣悄悄地變了模樣,曾經遍布街頭巷尾的4個大紅字招牌雖已漸漸隱沒,當下在全國共計有8000餘處發行網點的新華書店其實卻依然不顯山不露水地佔據著中國實體書店的龍頭老大地位。


現在在新華書店的陣營中,既有王府井書店等這樣主打文化Mall概念的大書城,也有崇尚小而美風格的軒客會等小型書屋;既有為特定人群打造的書店如廈門江頭少兒主題書店,也有結合地域文化策劃的特色書店,如充滿俄羅斯風情的哈爾濱果戈理書店等。

新華書店80歲生日,這份閱讀記憶從窯洞到互聯網



廈門江頭少兒主題書店


此外,新華書店也在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模式。據張雅山介紹,如今每個省的新華書店集團都有自己的電商平台和門戶網站,其中如四川的文軒網和浙江的博庫網等在全國圖書電商平台都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張雅山說:「新華書店一般都是大型綜合國有書店,本來立店目標之一就是滿足社會各階層讀者的需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新華書店也在不斷改進,力爭做最美書店。我們新華書店把最美書店定義為『最美形象、最美服務、最美員工、最美陳列』,『四個最美』的有機整合,代表著新華書店的未來。」


綜合整理自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澤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澤傳媒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記憶》1938年,日本人北平祭祀孔廟老照片
2018北京「記憶」——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年度作品
記憶:1972年,北京街景
記憶 2004年的房寺
記憶:20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老城記憶:1950年代的北京
中國舊影1980年代,炎炎夏日的生活記憶
月球記憶!50年過去了,你對1969年登月有什麼記憶?
老照片:1949年的台灣省台北市記憶
記憶:80年代的郴州老照片
香港舊影1950年代,淡出記憶的昔日街景
2018寫生記憶 走過春天
老照片:承德記憶1932年,日漸敗落的熱河行宮
記憶:1984年,武漢最時尚的香港理髮廳
世界盃記憶,記憶中的1994年美國世界盃七大永恆瞬間
老照片,80年代的北京,童年的記憶
老照片:承德記憶1932年,日漸敗落的熱河行宮!
「8·15」這個日子,承載了國人多少記憶
老照片:城市記憶1929年,古香古色的老北京
1920年韓國底層人真實生活老照片,春日記憶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