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清明上墳記

散文:清明上墳記

往期推薦:閃小說:桃事

小說:車輛年審

【作者簡介】雷煥,陝西銅川人,銅川市王益區作協會員。熱愛寫作,作品散見《聲威報》《銅川日報》《華商報》等報刊網路平台。

散文:清明上墳記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孫趕上墳。處處青山煙霧起,焚香祭拜悼先人」。當代著名詩人左河水的這首七言絕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清明節這天的民間景象。

丁酉年的清明節,渭北高原天氣陰沉,雲層厚重,似乎就要下雨的樣子。

每年的清明節都要給逝去的先人、親人上墳(掃墓祭奠),這是炎黃子孫的傳統,尤其是長輩們更看重這個節日。先人墓地在鄉下的人們,無論平常多忙,混得是好是壞,最晚要趕在清明節這天給先人上墳。誰若是因故沒有上墳,回到村裡會被唾沫星淹死:「XXX勢大,把先人都忘了」!任你百般解釋也不頂用。村上的墓地一年四季雜草叢生,荊棘遍地,月黑風高之夜遠遠望去鬼火點點,儼然就是亂墳崗。清明這天,各自的墳頭都被花花綠綠的長錢(彩紙剪的一指寬,一米長的紙錢)裝扮起來,墳前久旱的松柏也有幸喝到孝子們挑來的水,顯得愈發朝氣蓬勃,蒼翠偉岸。

十里鄉俗各不同。我們老家講究:同姓同族的人清明這天相約一塊上墳,若是有未過3年的新墳,清明前一天同去上墳。上墳要準備的用品:火紙、長錢、香、冥幣、白酒、白蠟燭、供品(包括在家做的羮飯、糕點水果、饅頭等)。火紙即燒紙,上墳前要在家跪在地上,用一張百元大鈔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按滿第一張火紙,稱之為印紙,表示一打火紙都印上了先人要花的「錢」;長錢要用花花綠綠的彩紙剪成一指寬,一米長的紙條,也代表紙錢的一種,之後找一根1米左右的細棍穿上,挑著去上墳;香即祭祀燒的香,一兩把足夠;冥幣集市上到處都是,做的和真幣樣式差不多,只不過面額大了去了,有幾百萬上億的,一塊錢就能買幾億。供品比較講究:菠菜炒雞蛋,代表後人博才者多;蔥代表後人聰明;芹菜炒肉,代表子孫勤勞能幹;豆腐,代表後人都富或都有福;韭菜代表長壽等。有意思的是祖輩傳下來說千萬別帶粉條,帶粉條後人中會出鼻吊(鼻涕老掛在嘴邊)。以前上墳講究只能男丁去,現在女孩家也跟著去,家裡如果沒有未過三年的新墳,上墳倒成了一種愉悅的鄉村踏青旅遊。

散文:清明上墳記

我家沒有新墳,爺爺奶奶過世十多年了,一個堂叔因病故去也過了三年。聽村裡的長輩說,我家祖輩大宋年間就在村上,六十年代沒有平墳前,有十幾畝大的陵地,裡面有上千年的柏樹,還能看到明朝時的墓碑。後來經歷農業學大寨,文化大革命,祖墳被夷為平地,柏樹被強行充公,墓碑被打砸成碎石墊路,族譜也沒有了下落……祖父弟兄三人,祖父排行為二,老爺(祖父的父親),30來歲就去世了,留下老婆(祖父的母親)和七個兒女,大爺(祖父的大哥)13歲就挑起了全家的重擔。看著祖墳被平,墓碑盡碎,柏樹被充公,祖父弟兄三人肝腸寸斷,欲阻止卻無能為力,大爺領著兩個兄弟冒死趁著天黑搶回一個墓碑埋在老宅後院。文革中我家被評為中農,祖父弟兄三人也經歷批鬥遊街之苦。我想找尋那遺失的族譜,問遍了父輩,沒有人知道下落,父親說曾經在祖父住過的土窯洞側牆有一個小儲藏室,裡面有數十個牌位,但那窯洞早已倒塌30多年了,老爺和他上輩人變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迷!

清明節上午11點多,三叔開車回來約好了幾個堂叔,我們幾個晚輩也領上孩子,挑著長錢,提著供品,沿著鄉間小路浩浩蕩蕩去上墳。上墳的人來去匆匆,相互笑著打招呼。路邊花紅柳綠,金黃的油菜花散發著醉人的清香,引來無數蜂蝶與之共舞,睡了一冬的麥田像一張張綠色的毯子呈現在我們面前。5歲半的兒子第一次走這麼遠的路隨我們去上墳,看見什麼都新鮮,我給他用樹枝擰了一個笛,「嗚嗚」地吹著,甭提多高興了。幾個叔叔和父親談論著流傳下來祖輩的故事,我心裡又想起那遺失的族譜,不覺有些惆悵。約莫半個小時,找到了記憶中的老爺老婆的墳,在一個廢棄的煤礦的路邊,早已不見墳頭,大家擺出供品,焚香燒紙,磕頭,用火紙包了點羮飯埋在土裡,撕下幾縷長錢掛在路邊的樹上。5歲多的兒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虔誠地磕頭,引來爺爺們的讚許:「這娃孝順」。

散文:清明上墳記

老爺上面的先祖,只能憑記憶在廣闊碧綠的麥田裡,扯幾縷長錢算是祭拜了。爺爺奶奶的墳前還有墓碑,儘管雜草荊棘叢生,但十幾年前父輩們種的柏樹已有杴把粗了,鬱鬱蔥蔥像是墓地的守護神。在給大爺上墳時,我看到了他當年冒死搶回來的墓碑,矗立在墳後的土牆上,依稀可以看到:「皇清嘉慶二年,XXX」,下面至重孫輩,小字模糊不清了,這位先祖距今200多年了,他的身世被定格在這塊冰冷的石碑上。

祭拜完先人,埋了一點供品,剩下的供品不能帶回家,大家分著吃,據說是預意後人要團結一心,不要紛爭。

回家的路上,雲開見日,春風拂面,滿眼綠影婆娑,奼紫嫣紅,紅紅綠綠的長錢將青翠的山塬裝扮得嫵媚動人。我在想,流傳了兩千年的清明祭祀傳統,在六七十年代被扣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險些絕跡,八九十年代又重新興起,祭祀先人的靈魂,也是洗滌自己心靈的過程。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不要總是急匆匆地往前沖,適時回過頭看一看,想一想,不忘根本,才知進退。如此,前邊的路或許更寬廣。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策劃總監:於小蘭

編輯:姚小紅、洪與、鄒舟、楊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走出太陽山(10)
詩歌:風景(外一首)
小說:走出太陽山(9)

TAG:作家薈 |

您可能感興趣

散文:清明祭
散文:清明祭戰友
散文:清明時節
散文|清晨
散文:雲龍澗小記
散文:捕鼠記
散文:秋的記憶
胡少明散文‖老街記憶
散文:拔牙記
散文詩:散記夏天(一)
散文:老屋(上)
散文:春風裡的記憶
散文詩:散記夏天(二)
散文:清明無雨卻有情
散文:記憶之城
清風遊記散文 時光,守望
散文之青春筆記
散文:記憶中的寒假
散文:《青竹賦》作者:劉明
散文《清醒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