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免疫周】關於疫苗的9條流言與真相
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世界免疫周」,而每年的4月25日,也是我國的「全國計劃免疫宣傳日」。今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題是「接種疫苗,利於防病」。
免疫接種是公認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衛生干預措施之一。
從人類文明誕生直到距今一百多年前,傳染病一直是人類死亡原因之首,人類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而疫苗的發明和發展,改變了這一狀況。如今,人類已經成功研製並大規模投入使用的疫苗,可以預防26種可致死的嚴重傳染病。每年,全世界因為接種疫苗而免於死亡的人數約為200~300萬。
接種疫苗,不僅保護了接種者本身,還能保護那些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傳染病不可能憑空降臨在某人身上,傳染病的傳播依賴於三要素——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消毒可以殺滅病原體,隔離可以切斷傳播途徑,而疫苗則是使人變得不再容易感染特定疾病。對於尚未接種大多數疫苗的嬰兒、因疾病導致免疫功能不全的病人、免疫系統已逐漸衰退的老人等易感人群而言,只要他們周圍的人全都接種了針對某種疾病的疫苗,那麼這種病魔就很難穿過這堵「人牆」,去侵害他們,這就是「群體免疫」。
疫苗還能通過預防疾病,來遏制抗生素耐藥性病原體的產生和傳播,這同樣也能在無形中避免許多悲劇的發生。
自1988年至今的近30年來,全世界的脊髓灰質炎病例數已經減少了99%以上,曾經這是一種席捲全球的恐怖疾病,如今只在阿富汗、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這3個國家仍存在地方性傳播。2015年,全世界約有1.16億嬰兒接受了白百破三聯疫苗接種,約有85%的嬰兒在一歲以內接種了麻疹疫苗。這些疾病一度令人聞風喪膽,讓無數孩子夭折,但隨著計劃免疫在全球的推行,現在已逐漸走向銷聲匿跡。
從2008年9月起,我國實施了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將15種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兒童通過計劃免疫接種11種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含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可獲得對12種傳染病(乙型肝炎、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護。必要時還會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包括成人)進行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或者鉤端螺旋體病疫苗的應急免疫。
疫苗就像一把隱形的保護傘,無聲無息地保護著每一個人。或許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要接種疫苗,所以每次有關於疫苗的負面新聞時,輿論總是鬧得沸沸揚揚;又或許是因為人們得到疫苗的保護時總是不知不覺,所以人們常常忘了它的好,一來二去,關於疫苗的很多不實傳言便甚囂塵上。
下面,就整理了9條最常見的關於疫苗的流言,以及各自相應的真相,快來看看吧!
流言1:疫苗不良反應很常見。
真相:只有少數人接種疫苗後會發生不良反應,其中絕大多數反應為一般反應(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短期低燒、乏力等),水痘和麻疹疫苗可能會引起輕微的水泡狀或斑點狀皮疹,一些疫苗可能會引起兒童發熱,但並不會造成長期的健康損害或後遺症。只有極少數反應為異常反應,其中嚴重異常反應更少。在嚴重異常反應的發生者中,還有相當部分先天免疫功能缺陷者,即使不接種疫苗,他們也容易因為過敏、疾病而出現嚴重的癥狀。
流言2:麻疹(或其他疾病)已經消失了,即使不打預防針也沒事。
真相:到目前為止,天花是唯一被疫苗根除的疾病。很多疾病的病原體仍然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只不過因為人群普遍接種了疫苗,才呈現出「已經消失」的現狀。目前我國麻疹的發病率相比上世紀50年代,已經下降了99.8%,確實可以說幾近消失,但其實麻疹並沒有被人類完全攻克。在英國「疫苗導致自閉症」的文章發表後,許多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麻疹疫苗,即使那篇文章後來被雜誌撤銷、被多方否定,造成的社會影響卻無法挽回,疫苗接種率大大降低,結果麻疹的感染率隨之陡增20倍。可見,即使一種疾病彷彿已成為歷史,仍不能掉以輕心。
流言3:國產疫苗不安全,要打進口的。
真相:中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疫苗生產大國,我國疫苗產品的批簽發制度堪稱全球最嚴,多年來的監測結果也顯示,我國疫苗接種後異常反應發生情況並未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範圍。舉例來說,我國生產的乙腦減毒活疫苗,投入使用幾十年來,已出口多個國家,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出現一例疫苗導致乙腦等嚴重不良反應的確診病例。我國的乙腦減毒活疫苗按規程接種後保護率可達90%以上,且保護時間長,而進口乙腦滅活疫苗的保護率在60%~90%之間,還因為免疫原性弱,必須每3~5年複種一次,隨接種次數增加,過敏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增加。我國的乙腦減毒活疫苗保持著嚴重不良反應為零的好成績,而進口乙腦滅活疫苗有多次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進口乙腦滅活疫苗的生產國日本,由於日本國家疫苗不良事件諮詢委員會審查了接種乙腦疫苗後出現的一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例,認為不能排除病例與疫苗間存在因果關係,於2005年5月30日頒發文件,在本國的常規免疫中暫停使用乙腦滅活疫苗。
(日本政府暫停使用乙腦滅活疫苗的文件地址 http://www.mhlw.go.jp/topics/2005/05/dl/tp0530-1a.pdf)
流言4:減毒活疫苗裡面含有活的病原體,很危險,應該選擇滅活疫苗。
真相:雖然理論上確實是滅活疫苗更「萬無一失」,但減毒活疫苗由於引起的人體免疫反應更接近天然病原體感染,往往產生保護的效果更好,持續時間也更長,且接種次數較少,更少發生不良反應。滅活疫苗一般需接種2~3次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保護效果,保護持續時間短,由於多次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較高。因此,在具體接種時,哪種更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流言5:疫苗就是用病原體做的,好端端的人本來不會生病的,接種疫苗後反而會生病。
真相:在推廣疫苗接種後,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均出現大幅度降低,足以反駁這一條流言。疫苗的工作原理並不是「導致患病」,事實上,疫苗含有的是多次傳代減毒或已滅活的病原體,甚至並不含有完整的病原體,而只有病原體的「零部件」。傳染病都有潛伏期,如果已經感染疾病,在潛伏期內接種疫苗,就可造成「接種疫苗後反而生病」的假象。若同一批次疫苗只有極個別接種者患病,絕大多數接種者正常,就可以證明患病並不是疫苗的原因。
流言6: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效果比疫苗好。
真相:自然感染的後果往往是嚴重的,例如脊髓灰質炎會導致不可逆癱瘓,麻疹可導致腦炎和眼盲,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可導致認知障礙,先天性風疹感染會引起出生缺陷。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極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
流言7:不能同時接種多種疫苗。
真相:兩種含有活病毒的注射劑型疫苗,必須間隔滿1個月,以免影響後一種疫苗的免疫效果(隻影響效果,不影響安全性)。技術上,2種滅活疫苗、1種滅活疫苗與1種減毒活疫苗在同時接種時,一般不會產生免疫干擾或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可以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進行接種(注射於不同部位)。在兒童免疫計劃中同時接種的不同疫苗,其聯用的安全性都經過深入研究,使用前也經過充分評估,並不會影響效果或安全性,反而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還可減少疫苗接種後的不適。
流言8:打過疫苗,結果還是生病了,說明疫苗根本沒用。
真相:首先,疫苗並不能產生100%的保護率,大多數疫苗的保護率在80%~95%之間,少數人接種疫苗後體內並不會產生足夠多的抗體。但只要接種疫苗的人達到一定比例,疫病就無法在人群中擴散開來,即使是體內沒有產生抗體的人,也同樣得到了保護。其次,疫苗並不都是終生有效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出生時都接種了乙肝疫苗,上學後還要再補種。疫苗的保護時間依疫苗種類而定。麻疹、風疹和脊髓灰質炎疫苗完成一次完整接種可常年有效,流感、腦膜炎球菌、百日咳和白喉以及破傷風疫苗需要在青少年接種,成年後加強。
流言9:孕婦不能打疫苗。
真相:確實有一部分疫苗是應該避免在孕期接種的,但並非所有疫苗都不行。如有需要,可諮詢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接種。另外,感染風疹病毒的孕婦有85%幾率生出嚴重缺陷的小孩,因此,建議計劃懷孕的女性在懷孕前接種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


※為什麼小時候時間過得慢,而長大後過得快?
※漱口水辣嘴還致癌?牙醫怎麼還讓我用!
※美國也掃黃,不但掃黃,還有專門的「掃黃犬」?
※日本竟把臭名昭著的《我的奮鬥》加入課本,而且不是第一次了?
※教授制販"喪屍葯"被判——喪屍葯是什麼?
TAG:知識百科 |
※世界強化免疫日,那些關於疫苗的事你都得知道!
※關於問題疫苗
※關於疫苗接種的那些事
※第一支甲流疫苗——流感疫苗研究世界領先
※關於流感疫苗那些事兒
※狗—自閉症—疫苗:疫苗造成自閉症的言論進入寵物的世界
※宮頸癌疫苗、流感疫苗 第二類疫苗價格有調整
※春季流感怎樣預防?兒科醫生;關鍵在於按時接種流感疫苗
※預防接種宣傳周,說說疫苗那些事——甲肝疫苗篇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中國狂犬病疫苗事件的媒體聲明
※世衛組織關於中國狂犬病疫苗事件的媒體聲明
※自閉症真的與接種疫苗有關嗎?
※3月中山仍處於流感流行季,專家建議可接種流感疫苗!
※狗狗疫苗免疫流程
※胰腺癌免疫疫苗:治療癌症之王的新希望!
※人類「宙斯盾」 流感疫苗種類!
※美國疫苗癌症根治率97%!真相究竟如何?
※美國國家疫苗傷害補償計劃:在疫苗傷害表中新增用於孕婦的疫苗種類
※【免疫規劃40周年(下)】持守疫苗安全的生命線
※關於疫苗的兩個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