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湘雅三醫院全景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機器人手術場景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醫生操作手術機器人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湘雅三醫院現任領導班子

湘雅三醫院:國內機器人手術新標杆



2017湘雅機器人手術國際會議代表合影


前言:2010年7月1日,以羅愛靜為黨委書記、陳方平為院長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領導班子組建,不久後班子形成共識:作為醫療衛生行業國家隊中的「後來者」,不能走「先行者」的老路,跟在「先行者」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必須打破常規,走「差異化發展,特色化趕超」之路。在醫療技術、服務流程、診療設備同質化的現實情況下,醫院靠什麼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靠創新,靠特色。創新成為了醫院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特色鍛造了醫院核心競爭力。湘雅三醫院在國內醫療機構中唯一同時擁有進口「達芬奇」機器人和國產「妙手」機器人,成為了全國醫療衛生行業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


吳希林 梁國清 余希 蔣凱

外科手術經歷了由傳統開放手術到腹腔鏡手術的變革,手術機器人的問世,標誌著外科術式的「第三次革命」。如今,機器人手術正成為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手術室里的日常場景。


湘雅三醫院院長陳方平介紹,自2015年10月15日開展湖南省內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以來,截至2017年4月25日,共成功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870例,總數居同期國內醫療機構前列。目前,醫院共有13人取得「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資質。同時,湘雅三醫院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進口「達芬奇」機器人和國產「妙手」機器人的醫療機構。


2017年4月20—21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和中南大學手術機器人研究所聯合主辦「2017湘雅機器人手術國際會議」,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的Huiwen Xie教授、韓國延世大學的Koon Ho Rha教授等6位國外專家,以及國內知名大學和醫院的30餘位專家共同探討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最新進展,推動我國機器人手術的臨床應用與研究發展。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2016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Timothy R. Billiar親臨祝賀,他說:「機器人手術是外科學領域一項令人興奮的關鍵技術,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在機器人手術領域取得引人矚目的可喜成績,相信這項技術將造福湖南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更多的百姓。」


1 開啟湖南外科「機器人手術」時代


2006年,我國引進第一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11年來,我國共有63台「達芬奇」,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多個領域的高難度手術的重擔,正逐步落到這個機器人身上。


雖然叫「機器人」,但它長得並不像一個「人」,而是由醫生控制台、床旁機械臂系統及成像系統3個部分組成。


醫生控制台遠離患者所處的無菌區域,主刀醫生只需坐在控制台上,通過雙手和雙腳來控制器械和高清攝像頭,完成一系列的手術操作。床旁機械臂系統位於患者床邊,裝有攝像頭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機械臂,深入患者身上幾個1厘米大小的洞口,根據醫生髮出的指示,實施切斷、止血及縫合等動作。成像系統為高解析度3D鏡頭,10倍以上的放大倍率,提供給手術者比開放手術更為清晰精確的視野。


2015年10月15日,湘雅三醫院開展湖南省內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開啟湖南外科「機器人手術」時代。因為手術效果更好,病人生活質量更高,機器人手術已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選擇。2017年3月份,湘雅三醫院完成機器人手術量位居全國第五。「達芬奇」最忙的時候,一天做9台手術。有數據顯示,接受機器人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可減少3天左右。


2 婦科機器人手術量穩居全國第一

32歲的劉女士,自2003年早孕人流術後至今,一直沒有實現當媽媽的願望。當她正在準備做試管嬰兒時,檢查發現患上了宮頸癌Ia2期。按照常規手術,必須實施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當拿到確診結果時,劉女士茫然無助的眼神定格在那彷彿凝固的空氣里!眼看著要失去孕育新生命的子宮,一股無以言狀的悲傷湧上她的心頭。她不顧一切也想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了幫助劉女士實現當媽媽的願望,婦產科主任薛敏教授決定為劉女士實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薛教授和「達芬奇」助手一起,成功完成次廣泛宮頸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劉女士孕育生命的搖籃保住了。當得知手術成功,手術室外等候區的家屬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近年來,隨著子宮頸癌篩查技術和腫瘤治療技術的發展,早期子宮頸癌患者數量增加,因而有更多的年輕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經驗顯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具有手術操作精細、準確、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點,為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


「相比傳統腹腔鏡,機器人器械有7個方位、可540°旋轉,比人的手靈活,而且小巧,濾除了人手顫動,特別適合在盆腔等狹小的空間內進行複雜的操作。比如做保留子宮的宮頸癌廣泛切除時,由於必須進行盆腔的深部操作,機器人手術具有很大的優勢。」薛敏教授介紹,通過控制台3D影像使手術視野更清晰,就像是真的鑽進了病人肚子里一樣,而且能將視野放大 10倍以上,在分離血管及血管旁組織時,看得清清楚楚,手術操作的精細和準確度更高、創傷小。


迄今為止,薛敏教授已順利完成了全子宮切除術、宮頸癌根治術、內膜癌、卵巢癌、外陰癌、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等高難度機器人手術。目前,婦科累計完成機器人手術734例,穩居同期婦科全國第一,該科共有5位醫生取得開展機器人手術資質。


大多數子宮內膜癌患者比較肥胖,開腹手術術後切口感染風險大,也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的一種不利因素。不管採取開腹手術還是傳統腹腔鏡手術,對瘦的患者進行全子宮切除、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等操作時,比胖的患者容易。而採用機器人方式,術者坐在控制台前進行手術,患者的胖瘦不給醫生的操作帶來影響。且內膜癌患者由於肥胖有足夠的空間放置機械臂,不至於機械臂之間發生碰撞。


國外曾報道了機器人、傳統腹腔鏡與開腹3種術式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比較研究:機器人組患者的體重指數比傳統腹腔鏡組高,機器人組的淋巴結清掃數最多,住院時間最短,失血量最少,併發症最少。


薛敏教授介紹,機器人手術系統突破了腹腔鏡下某些視野盲角、操作死角的局限性,分離、止血、縫扎更得心應手。而且它的三維視野及位置轉換面更具優勢,視野清晰、操作靈活、精細、穩定的基本條件,清晰觀察到血管走形、淋巴脂肪組織和血管、尿管等的位置關係,完成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也是可行的。


3 複雜手術由機器人「接手」


來自隆回縣的63歲女性患者田某,20年前就曾做過胃穿孔修補術,2012年4月25日又做了腎結石手術,這次因為大便出血,於2016年2月21日求治於湘雅三醫院。診斷結果為:低位直腸惡性腫瘤,同時合并有附件區囊腫。

由於這個腫瘤距離肛門不到5厘米,保留肛門的難度非常大,常規的開刀手術難以完成,通常是需要在腹部做個人工肛門,大便會從這個人工肛門排出,而且這個人工肛門會在術後終其一生掛在肚子上。一想到從此以後每天都從肚子上拉大便,生活多麼不便啊。家屬及病人強烈要求手術並保留肛門。


「機器人手術在低位直腸腫瘤病人保留肛門手術中優勢非常明顯,低位保肛成功率極大提高。」湘雅三醫院副院長朱曬紅教授介紹,考慮病人合并有婦科疾病,決定兩個手術一起做,為此聯合婦科薛敏教授共同完成手術,為其量身制定手術方案。


其實,在此之前,朱曬紅教授已經使用「達芬奇」為多個病人成功實施了遠端胃切除、淋巴結清掃和保留肛門的低位直腸癌根治術。機器人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同時淋巴清掃更徹底,術後複發率更低。尤其對於低位直腸癌患者而言,由於腫瘤位置低,常規手術保留肛門難度大,而藉助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作,既能完全切除腫瘤,又保留了肛門,提高了患者術後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


這位患者同時合并了婦科附件區囊腫,需兩科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手術。傳統的多科室聯合手術,消耗大、失血多、時間長,對麻醉、備血,醫生體力、技術,患者的身體承受能力,都有嚴苛的要求。術後患者的恢復更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而機器人手術方案在此患者的手術中優勢不言而喻。機器人手術具有在狹小空間可靈活操作的特性,術中操作快、失血少、患者消耗少,術後就恢復快,生存質量就必定高。


手術如期安排,首先是薛敏教授熟練地完成了婦科方面的手術,接下來是朱曬紅教授充分利用了機器人手術的優勢,成功地為患者保留了肛門。術後病人康復非常順利,不到一周就出院了。


「螺螄殼裡做道場」是「達芬奇」的拿手好戲。目前,湘雅三醫院機器人手術已經運用於婦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等複雜手術。據了解,泌尿外科中的前列腺癌根治術、膀胱癌根治術95%以上都是由「達芬奇」操刀。而且,絕大多數病人不需要輸血,能更好地保護周圍臟器,住院時間也相對縮短了。


「前列腺的位置位於盆腔最底部,傳統腹腔鏡難以深入,而『達芬奇』機器人擁有7個自由角度的機器腕,可放大10到15倍的三維高清雙鏡頭,很適合在狹小的空間中工作,因此在泌尿外科手術上佔有許多優勢。」泌尿外科主任何樂業教授介紹。


比如像前列腺癌根治術,機器人機械臂操作靈巧穩定,視野真實清晰,在手術中,如髮絲般精細的性神經隱藏在盆腔深處,而機器人靈巧的「手」極大減少了「誤傷」,讓神經、血管的保留成為可能。同時,在結紮背深靜脈叢和吻合尿道等步驟上可輕鬆實現多方向縫合,患者術後發生尿失禁等併發症的幾率減小。


目前,該院大部分前列腺癌根治術、膀胱癌根治術、腎臟部分切除術都是藉助「達芬奇」完成的,其中前列腺癌根治術佔90%以上。因為創傷較小,操作精確,用「達芬奇」做手術,絕大多數病人不需要輸血,能更好地保護周圍臟器,住院時間也相對縮短了。

普外科余梟教授介紹,「達芬奇」突破了人眼和人手的局限,幫助醫生完成原來不可能完成的一些手術。


83歲的周爺爺來自永州,2016年12月中旬,被診斷為「十二指腸乳頭癌合并十二指腸梗阻、乳頭出血」。考慮到患者年齡大,心肺功能和營養狀態較差,家屬入院前求助於省內外多家大型醫院,得到的答覆均為「不建議手術」,因為傳統的開腹手術切口大、創傷也大,加之患者基礎條件較差,術後恢復希望較小。


患者家屬手術願望強烈,抱著最後一線希望,慕名來到湘雅三醫院。普外科余梟教授、汪長發和孫吉春主治醫師團隊接診病人後,組織相關專科專家進行術前會診討論後,制訂了機器人輔助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方案,手術進行順利,全程僅用不到4小時。


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在床上進行一些活動,康復速度和效果遠遠勝出預期,病人和家屬笑著對手術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4 領銜研發國產手術機器人


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醫學博士辛哈說:「手術機器人的前景非常廣闊,但是現在機器人的尺寸還是有點大,所以將來還要縮小尺寸,將來也會有更多公司研發生產手術機器人。我知道中國也有在研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把研發成果運用於臨床,將會降低機器人手術成本,造福更多百姓。」


「其實,『達芬奇』幾乎能參與所有外科手術,但目前主要應用於腫瘤切除。」朱曬紅教授介紹,究其原因,主要是設備和耗材價格高,普通患者難以承受。


為了打破國外手術機器人技術在全球的壟斷局面,從2008年開始,我國開始了一條手術機器人自主創新的道路。朱曬紅介紹,由中南大學聯合天津大學及其他科研單位研發的低成本、緊湊的新型微創手術機器人「妙手」已經在湘雅三醫院完成了胃穿孔修補術、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等8例臨床手術,患者術後情況良好。也驗證了國產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及服役有效性。


朱曬紅透露,新一代國產手術機器人去年已經完成動物試驗,現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隨著不斷優化升級,目前已在機械功能上與國外同類裝備水平相當。例如,國產機器人系統運用直觀運動控制,通過動作映射完成對從操作臂的控制,完成「眼—手」操作,手術視野與開放手術一致,保證了「眼—手」協調;精巧的手術器械可以模仿人手腕的靈活操作,同時濾出不必要的顫動,可將人手的動作按比例縮小,所以手術器械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人手的靈活度和精確度。


雖然「妙手」與「達芬奇」同為主—從式操作模式,然而「妙手」獨特、新穎的設計使得國產手術機器人使用更加容易、佔用空間更小、醫療成本更低。據了解,為了保障手術安全,「妙手」有周密的安全設計和實時監控系統。不過,在視覺差距、能量平台等方面,「妙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朱曬紅認為,這是醫學和工學的完美結合,該手術機器人的主要硬體、軟體、材料和系統設計等均為我國自主研製,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將打破國外手術機器人技術在全球的壟斷局面。


朱曬紅介紹,國產手術機器人已經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力爭5年內實現產業化。機器人手術系統將成為未來微創外科手術的主要潮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醫院還將引入監護機器人、診斷機器人等輔助設備,更好地服務患者,減輕醫務人員工作強度。


(本版圖片均由謝卓、曾賽男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遭原子彈襲擊前後的日本對比照
你們在哪 湘滇兩地誌願者發起尋找抗日英烈覃子斌後人
開顱手術中病人突然喊「停」 自己用腳踢開了被子
銅官窯陶藝走進商場 千年窯火傳承匠心
「湖湘文化書畫藝術傳承之旅」走進常德

TAG:華聲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郫縣人流手術醫院
儋州人流手術醫院
機器人也能做手術!濱州首台手術機器人落戶市中醫院
廣東省中醫院肝膽胰外科鄭志鵬獲「全國美刀手術視頻大賽」冠軍
骨科導航機器人助北京積水潭醫院填補我國兩項足踝外科手術空白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屈光手術中心范華
醫院手術室 上演「科幻大片」
煙台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機器人手術
新橋醫院在國內率先使用3D全息影像技術實施微創脊柱外科手術
流動的外科醫院:中國駐印軍的野戰醫院圖集
商洛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科
我國科研人員研發的手術機器人進入了高端醫院
3D列印技術服務於江西省中醫院骨科患者
喜訊!中國第二例人子宮移植手術於西京醫院順利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李為民:建「嵌合式」醫聯體 把基層醫院建成三甲醫院分院
技術設備持續更新,學術地位和臨床水平國內領先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為廣大患兒帶來福音
南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 中瑞國際腫瘤醫學中心新進展
江蘇省首台關節外科機器人手術系統在鼓樓醫院順利開台
國企醫院改制提速:新里程投資控股山東最大國企醫院
黃驊市人民醫院《醫心為民》健康科普專欄腦卒中成國民第一「殺手」合理預防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