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老子過終南樓觀台講經,


鍾馗乃終南進士,


財神趙公明隱居終南山歡樂谷。


恩,去終南山,能當神仙。


本文全長2200字,大約佔用您4分鐘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 終南山有仙 /


終南山,又叫南山,太乙山或者地肺山,有人叫它月亮山。反正不管說什麼吧,說的就是在陝西秦嶺中段的這片群山。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


傳說中,那裡是太陽和月亮睡覺的地方。在這群峰里,坐落著天帝在凡間的家,還有月亮女神的家。


自古至今,關於終南山,流傳修道成仙的傳說,有山林隱士的蹤跡。而今更多的大概是慕名而來的組團遊客和相伴登山的驢友。


3000年前的《詩經》裡面毫不吝嗇對終南的讚美: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終南山上有良木山楸樹,有梅花;終南山上還有凜冽的山角和平坦的土地。



/ 仙即隱士 /


用這些千年的嚮往和美麗的景色來引起人們的好奇,還不夠。


最重要的是終南山有仙!


中國人眼中土生土長的仙可不是敦煌飄逸的飛天和拈花一笑的佛陀,而是道家的隱士。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隱士在山中松下,在塵世外。他們吃松針,飲清泉,打坐,參禪,遵從嚴格的戒律,去修內心的行。他們尋求與自然的統一。在這或長或短的一生中,隱士最終的結局是羽化成仙。


單就這一點,成仙,超脫生死就足夠讓人著迷。

01


最早的隱士出現在上古時期,他們德行極高,對名利都躲著。


堯繼位之後,一直尊重田野之中的隱士,經常拜訪他們徵求意見。後來他索性想選一個可靠的隱士成為繼承人。要我說,如果選自己的兒子成為王位繼承人,後面就沒那麼多故事。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堯先去找了隱士善卷,想把天下讓給他。善卷的賢德比堯要高明,可他向來不貪富貴。一聽這話,善卷跳著腳說: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給我天下做什麼?你太不了解我了!


善卷因此從北方離開,到南方一溶洞里隱居起來。


堯繼續找到隱士許由,問:我想把天下讓給你的老師嚙缺。


許由跟隨老師嚙缺多年,一點情面都不講反駁道:老師嚙缺不合適。


堯繼續不死心,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內心厭惡:我對功名並不感興趣。

為了這個事,許由還專門跑到河水裡去洗耳朵。最後選擇在箕山之下隱居。


堯數次不得勉強,更加敬重這些不慕榮利的隱士。


02


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


有人在山林隱居,待到百年之後,竟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是小隱;有人在市井繁華中,在朝堂政客中翻手為雲,內心一片坦蕩,這是大隱。


比如張良。


張良出身貴族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戰國時韓國的宰相,等到張良長大,準備接宰相這個位置。結果秦統一六國,韓國沒了。


作為忠臣孝子,張良要為父為國報仇,他去刺殺秦始皇。被行刺多年的始皇帝肯定沒那麼容易得手,張良刺秦以失敗告終,而且還被通緝。


家國讎恨沒報成,張良成了逃犯,只能逃到下邳隱居。在最落魄的時候,張良遇到一位老人——黃石公。這人是秦漢時的隱士,他以撿鞋子為由考驗張良,別說,張良耐著性子乖乖去撿了。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張良拾鞋


黃石公老人送給張良一卷書,叫做《太公兵法》。據說,就是讀了這本書,張良成為文武雙全的謀士。有了兵法的理論基礎,張良就缺實戰經驗。


隨後張良投靠劉邦,幫他圖謀劃策,推翻秦朝,又與項羽爭霸,建立漢朝。這實戰真是巨有成就!


按理說,開國功臣千千萬。可劉邦對張良是不一樣的感情,贊他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了表彰張良的功績,劉邦賜給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的權利。


張良謝絕,自請告退,理由是:修道成仙。


凡是隱士都跟開掛一樣,入世能匡扶天下正義,出世能修成道家高人。


像這種高人還有很多,商末周初姜子牙隱於海濱;秦朝商山四皓(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隱居到終南山;三國諸葛亮隱於南陽。


03


還有一種人,前半生鮮衣怒馬,後半生選擇避世隱居,這也算半個隱士。

比如晚明張岱,文學家,史學家。這個人很火,可能是因為一段《自為墓志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為夢幻。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少年繁華看遍,本以為這一生富貴榮華,划槳根本不用槳,靠浪就行。


可是,還有後半段沒說。明末造反和暴力層出不窮,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御花園自縊;滿洲清軍直入北京,絞殺李自成,建立大清。傾巢之下 ,豈有完卵。張岱的好友祁彪佳一怒沉湖,張岱也隱居到紹興西南山寺。


此時的張岱年過半百。身邊有一仆,一子,隱姓埋名。有時甚至跟和尚同住,常常挨餓。張岱不願做滿人打扮,山中披髮,形象嘛,就跟野人差不多。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張岱《湖心亭看雪》


《後漢書》專門講隱士的:


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張岱選擇歸隱,並不是修道成仙,是為了精心修史。


在《石匱書》的自序中,張岱說:「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


他心中的道是修史。


跟張岱差不多的人,還有陶淵明。陶淵明辭官之後,隱居山林,過田園生活,「桃花源」才是他的追求。


04


如今終南山上還有隱士嗎?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這個問題,30年前的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也問過。他去終南山探訪隱士,並且寫出《空谷幽蘭》一書。


在山上,大部分是陡峭的崖面,唯一的通道也許就是一條鐵鏈。這可比那些空中棧道刺激多了。


有的根本就沒有路,面對一塊有斜度的崖壁,手腳並用往上爬。面前是滑膩膩的滲著泉水的懸崖,低頭看是萬丈深淵。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險路的終途都有隱士。


隱士是中國傳統保存的秘密,他們擁有智慧,信仰,當然他們也是普通人。有的隱士會接受山下村民的供養,如果沒有也無妨。對於食物,隱士更需要滋養內在的能量。有時一天吃一頓,有時一周吃一頓。他們入定,學習辟穀,參悟道法。


大部分隱士會選擇到山的更深處,拒絕這個物質時代教化。孤獨對他們來說是入門課。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很遺憾的是,現在的隱士越來越少。有的隱士死了,有的搬到別的地方去了,還有的回到了寺廟或道觀里。


我更願意相信他們存在,你不知道,也不必打擾。



/ 隱士不是網紅,也不是套路 /


這些隱士跟田園生活的鄉間網紅不同。


你天天為升職加薪,嫁娶婚喪的事情煩憂,猛見到這些迥然不同的生活,大呼:我也想!


可這兩件事真不一樣。


當下最火的網紅已經不是嘟嘴,P圖自拍,而是在鄉下自給自足。她們身著漢服,製作面點,養雞,用古法做桃花酒,煮茶,編筐,清明做青團,春天做鞦韆。一粟一蔬,親自採摘,烹調得當。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正如網紅自己也說:自己過得是生活技能。


而隱士過的生活沒那麼多技能,他們追求的是信仰:跟自然相統一,無為,清靜,自由。


更可怕的是,自由的信仰被玩成了套路。


北上廣的阿毛頭上毛髮沒幾根,早上刷朋友圈看到「30張免費機票帶你逃離北上廣」,心頭一熱,覺得自己應該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趕緊轉發參與,點贊分享。


卻不知,你對自由的信仰又變成了商家的套路。


信仰如果變成圈錢和圈名氣的套路,我們在其中被玩弄,等自由的高潮從腦上下來,想想又是多可笑。



而我們在這裡大談隱士,恰好是因為我們終是凡人,成不了隱士。


走好自己的路,兩袖擼一把清風。名利都是好的,你的兜不夠大,裝不下。


日子就算沒有成人人追捧的網紅,沒有以信仰為誘餌的套路,你也能過得不那麼累。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征服歐洲的男人,會送你什麼樣的珠寶?
女兒扛在肩上,心思裝在杯中
我的內褲不悶騷
四月薔薇落,五月要為媽媽準備禮物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小龍女和楊過終於又在一起了
海賊王:他擁有世界前四的實力,是天生的海賊王,為何去過終極島的現在還在漂泊?
一遇楊過終身誤:還我平淡無奇的古天樂,只恨君生我已老
蘇炳添跑的太輕鬆,衝過終點線嘴角還帶笑,對手第1時間趕來握手
他是楊過終生唯一徒弟,幾乎沒人知道,但武功名望都在楊過之上
歐陽鋒是如何死的?楊過終於說出了他的秘密!
這才是神鵰中最厲害的武功!威力遠勝九陰真經!楊過終於說了出來
陸無雙為了楊過終身未嫁,除了痴情,還有一個原因
這麼多瀕危世界遺產,再不看就要錯過終生了!
小伙花72小時,終於跑完神廟逃亡,你見過終點長什麼樣嗎?
神廟逃亡火了7年,為什麼還沒玩家到過終點?老玩家無奈說出真相
這3天出生的人,早晚能發達,苦過累過終會甜
程英和陸無雙為了楊過終身未嫁,除了痴情之外,還有2個原因
吳亦凡路人鏡頭下暴露真實顏值,看過終於知道被說不上鏡的原因了
人生這場馬拉松,《起跑線》用力過猛,很可能沖不過終點
瀟洒地邁過終點線,順德跑王風采依然!
真「拼了命」!倫敦馬拉松女選手累到爬過終點,被擔架抬走
命真大!俄國小伙山坡滑雪險墮深崖,與死神擦身而過終於自救!
《創造101》楊芸晴人格魅力大爆發,躲得過蔡徐坤躲不過你,原來她還演過終極一班
13歲之前,必須讓孩子養成這4個好習慣,錯過終身難以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