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堯舜禪讓」的辨異

「堯舜禪讓」的辨異

「堯舜禪讓」在古代一直就有爭議

「堯舜禪讓」,自古至今傳為美談。其記載始見於《尚書·堯典》。後經孔子、孟子進一步闡發,尤其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將其事載入《史記》後,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公認為毋庸置疑的信史。

據《史記》所載:帝堯到了晚年,知道其子丹朱不肖,不能將帝位傳授給他,於是就授權於舜,使天下的人受益。堯說:「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這個「傳賢不傳子」的傳說成為歷代史家無限憧憬的理想政治局面。而堯、舜也就被儒生們奉為聖人而頂禮膜拜,歷千百年而不衰。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甲骨文、金文中無跡可尋;先秦文獻中僅有一鱗半爪的追憶;司馬遷也只是根據當時傳說而載入《史記》,所以長期以來,「堯舜禪讓」的故事仍是「千古一謎」。

真正觸及這個「千古之謎」的是在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有個名不準的人盜發魏襄王墓(一說魏安厘王墓),得竹簡數十車,其中有「紀年」十三篇,記載起自堯舜禹湯,一直到戰國魏安厘王史事。後經人整理,定名《竹書紀年》。其所載「堯舜禪讓」歷史,竟與儒家經典大相徑庭。然而,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經典已列為正宗,任何有違聖人經籍之言,都被封建帝王以及儒家衛道士視為異端而查禁。《竹書紀年》也同樣被列為禁書,只能藏之宮廷府庫。

歲月流逝四百年,以「才、學、識」著稱於世的唐代史學家劉知幾,以在史館供職之便,博覽包括《竹書紀年》在內的宮廷秘籍,私撰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著作《史通》。他在書中遵循「據史直書」的傳統,以確鑿史實,勇敢地揭開這一「千古之謎」。

劉知幾首先對堯的政治素質及其政績提出質疑。他認為。儒家經典中對堯的溢美之辭,都是憑空想像的「廣造奇說」。他指出堯當政時,對「世濟其美,不隕其名」的大批才識之士不能舉用;對「世濟其凶,增有惡名」的眾多小人不能摒除。其結果是,「當堯之世,小人君子,比肩並列,善惡無分,賢愚共貫」,當政者不仁者居多,稱得上是「群小在位者矣」。

正因為堯是個「善惡無分」的糊塗人,故而在與舜的政治鬥爭中遭到慘敗。堯曾將兩個女兒許配給這個「發於畎畝之間」的舜,並破格擢用。據稱舜的美德,主要是「孝悌」二字。四方諸侯之長向堯推薦舜時,並未講他有什麼淵博知識或非凡才能,只是反覆強調他能正確對待父母兄弟的缺點錯誤,用自己孝行美德去感化幫助他們改惡從善,由此而得到堯的垂青。從政後,舜能以「五典」教導臣民,即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動,並在接待四方諸侯時以禮相待,和睦相處,於是取得為帝的資格。

未經儒家經師刪定的《竹書紀年》,對此有兩則重要記載。一則被《史通》所引:「舜放堯於平陽。」另一則被《史記》所引:「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並記載在平陽縣西北15里處,築「偃朱城」——舜囚堯以後,又囚禁其子丹朱,使他們父子不能相見。

無獨有偶,《尚書》有段記載也可作旁證:堯禪位於舜後,過了28年才死去。在這28年間,該書載有舜的大量政治活動,對堯則緘口不提。這恰好成為《竹書紀年》記載堯被囚禁的補白。

真實的歷史應該是:黃河中游夏族的堯,曾想將華夏集團部落聯盟首領職位由其子丹朱世襲,但遭到屬於夷族的舜的反對。舜發動政變,囚禁堯父子。劉知幾對照自西漢末年以後所出現的眾多帝王禪讓,如王莽建立新朝,曹丕建魏,司馬炎建晉,以及南北朝時期走馬燈似的以「禪讓」為名的改朝換代,作了精闢分析。他根據《山海經》中稱堯之子為「帝丹朱」,推斷當時舜先廢堯,仍立其子丹朱為帝,接著又發動政變奪其帝位。這與南北朝時的權臣以「禪讓」為名奪取帝位的手法極為相似。「以古方今,千載一揆」,於是就列舜為千古奸雄之首。

劉知幾所言並非虛語。據《尚書·皋陶謨》載,舜不僅囚禁丹朱,還找了個借口殺掉丹朱,並滅絕其全家。《皋陶謨》是舜、禹、皋陶等人在一次會議上的討論記錄,由後人整理而成。舜在發言中是這樣說的:「不要像丹朱那樣驕傲。這個人只知道怠惰遊玩,行為放縱輕浮。比如,曾不分晝夜地令人用船在淺水中推著他遊玩。在家裡更是縱情聲色,奢侈享樂。因此,我就將他處死,滅絕他的後代。使他的這個家族永遠沒有繼嗣的人。我這樣做是為了警誡別人!」堯是舜的岳父,丹朱是舜的妻舅,但為了攫取帝位,舜早已將「孝悌」二字拋諸九霄雲外。

舜的結局同堯一樣凄慘。史載,舜在晚年也想將帝位讓其子商均繼承,遭到屬於夏族的禹的反對。禹同樣以政變將舜放逐到南方「蒼梧之野」,由自己即位。《史通》對此有段生動描述:蒼梧這個地方,在當時屬邊遠荒涼的地區,「地總百越,山連五嶺」。當地居民的語言、風俗與中原完全不同,而且有瘴氣,外地人很容易患病。即使小康之家子弟,也害怕到那裡去,更何況是一國君主呢?當時舜已經是九十高齡,「何得以垂歿之年,更踐不毛之地?」加上兩個妃子也不準伴隨身邊,怨曠生離,最終客死異鄉,「萬里無依,孤魂溘盡」。歷觀自古以來君主被放逐,從沒有像舜這樣凄慘的了。

其實,比劉知幾齣生早一千年的韓非也說過:「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也;而天下譽之。」聖人和姦雄,就古代帝王而言,往往是同義詞,「人臣弒其君」者,即奸雄;而所謂「天下譽之」者,又是聖人。

都重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堯舜禪讓:舜與娥皇、女英在禪讓中的兩個版本傳說
姑娘掃盲:堯舜禪讓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盜墓賊挖出一部春秋史書,儒學界都慌了
堯都陶寺遺址為何沒有玉璋?一具遺骨揭露堯舜禪讓內幕
山西華夏文明搖籃,堯舜禪讓
秦始皇想學堯舜禪讓,卻被一大臣無情地嘲諷,從此將帝位世襲子孫
此人效仿堯舜禪讓,把國君位置讓給手下大臣,最後卻以慘劇收場
《尚書》:堯舜禪讓的故事並不只是王位傳遞那麼簡單
堯舜禪讓是心甘情願?曹丕說了八個字給出答案,結果遭到專家痛罵
堯舜禪讓,仁義之舉?專家:欺騙後人四千年,曹丕八個字揭穿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