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教育那麼好?要知道孩子頭三年影響他一生,教不好誤終身。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教育那麼好?要知道孩子頭三年影響他一生,教不好誤終身。

多謝廣大讀者閱讀小編的百家號內容「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教育那麼好?要知道孩子頭三年影響他一生,教不好誤終身。 」,喜歡小編寫的文章的話還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小編一定都會每天都會為您帶來更多最新的資訊 ,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內容。希望讀者們滿意,喜歡我就點我吧!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在我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她的專註力有沒有被破壞?她的學習能力強嗎?遇到困難她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她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嗎?」

事實上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

1、注意3歲前的敏感期,遵循孩子的天性

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

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彆強的時期。

口腔敏感期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肢體敏感期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

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

「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

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

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繫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39.90

2、3歲前不要「教」,示範才是重點

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3、要走路,先爬爬,爬爬更健康

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

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

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

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42.00

4、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孩子更需要理解

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

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麼!」「羞羞,男孩子還哭!」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著「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衝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

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於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5、孩子打人怎麼處理,孩子不是故意的

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反覆出現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用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

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衝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衝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6、別隨意逗孩子,孩子也需要尊重

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你叫什麼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

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人」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麼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麼可以責備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後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竟給孩子學這麼多?我只想教孩子這一樣
大話幼教:如果你這麼教育孩子,孩子想要成才基本很難
用這樣的教育來教育孩子,不但苦了家長,還害了孩子
孩子的未來跟家教有關,這五種父母累死也教不出一個好孩子
生孩子太慢?那是你不知道這些!
我生孩子那天婆婆都不來醫院看一眼,後面還怪我沒把孩子帶好
這樣給孩子喂飯,害了孩子都不知道
媽媽影響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讓自己的這些行為毀了孩子!
生孩子不如生塊叉燒?那是你沒見過這樣的孩子
若老人能這麼帶孩子,那不要太棒!
你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什麼孩子一到兩歲就變得愛打人?這些原因父母要知道
不管多丟臉,都請站在孩子這一邊!孩子需要這樣的父母,你是嗎?
我們為什麼要多生一個孩子
三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些,孩子受益終生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恐怕是最美的答案!
孩子為什麼會膽子小?可能是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影響著孩子!
如果孩子在家瘋成這,我會產生丁克的想法!怎樣教育孩子是個事情
孩子,為什麼別人不喜歡你?
你家孩子越來越笨?那可能是你經常對孩子做這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