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文 | 劉明暉


(財新實習記者)


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攜新書《文學的閱讀》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錦華到場一同展開對談。

該書為北京出版社「大家小書」系列的最新一本。關於該叢書,學者袁行霈曾作序道:「『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


洪子誠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多年,著有《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我的閱讀史》。此次新書收錄了《我的閱讀史》中的部分文章,並增加了不少新篇目,內容既包括對小說的閱讀,例如關於巴金、契訶夫、《鼠疫》的閱讀經驗;也包括對新詩的閱讀,例如品評北島、牛漢、商禽、張棗、許世旭、紀弦、梁秉鈞等人的詩歌。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文學的閱讀》

洪子誠 著


北京出版社


2017-5


你應該邊走邊看


洪子誠認為:「個人閱讀史,也可能就是他的生命史」。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閱讀條件和品位會發生改變,即使是讀同一本書,生活境遇和個體情緒的變化也會引發不同的感悟。正如在《我的巴金閱讀史》中,他將自己對巴金作品的體悟分為三個階段:遭遇式-引導式-職業式。上世紀50年代初,洪子誠初讀巴金的《家》,深受震撼與感動;到1958年底,因參加批判巴金作品的討論小組,而集中閱讀巴金的作品;再到80年代,因文學研究的需要重讀巴金後,對其文人英雄的角色定位。不同的閱讀經驗,不僅體現出洪子誠個人生活的變化,也反映出社會歷史的某些剖面。

作為中文系教授,洪子誠認為,閱讀不僅是職業需求,更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分享了最近的讀書心得,談到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大島寺信輔的半生》時說:「大島寺的一個特點是,他想了解人生,但是他不凝視街頭的行人,而是從書中了解他們的愛情、正誤與虛榮心。而我對社會生活有種畏懼感,跟外界接觸比較少,比他更封閉。所以書本跟文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想像空間。」


但同時他也對此有所反思。他認為,書本雖然能給予人心靈慰藉,但如果長期生活在書本中,缺少勇氣和慾望,人很容易越來越封閉,與社會生活相隔絕。正如法國作家紀德的詩:「在書本中讀到海灘上的沙土是輕柔的,這對我是不夠的;我願我赤裸的雙足印在上面……任何未經感覺的認識對我都是無用的。」因此,洪子誠認為,書本的重要性在於教會我們觀看世界的熱情和方法,啟發我們對自己及自己以外的一切事物產生興趣。「你應該邊走邊看,但你不應在任何地點停留下來。讓重要性在你自己的目光中,而並非在你所看到的事物上。」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4月23日,洪子誠與戴錦華針對《文學的閱讀》展開對談。


近年來,電子閱讀發展迅猛。亞馬遜2017全民閱讀報告顯示,電子書閱讀的普及率呈上升趨勢,青年受訪者過去一年的閱讀中電子書內容佔比超過一半。面對這種趨勢,戴錦華提出了對紙質圖書發展前景的疑問。對此,洪子誠引用了德國作家黑塞在50年代講過的一句話作為回答:「我們跟書建立的關係,不僅是跟內容的關係,而且是跟特定的書本的關係。」他在新書中提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他第一次讀加繆的《鼠疫》,用的是顧方濟和徐志仁翻譯、上海譯文社1980年出版的單行本。當時讀完,感動落淚。但後來再讀其他版本時,卻完全找不回當時80年代的感覺。在洪子誠看來,人跟書的關係是很奇妙的,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和書本發生很多聯繫。特定的版本、特定的紙張、以及留下的劃痕和批註,都會讓書充滿個性化的印記,成為最獨特的一本。


不為「代」所囿


戴錦華從學者的角度提出,洪子誠奠定了一種文學研究的方法,「使作為外部研究的文學機構進入到文學內部研究的視野當中來,成為闡釋文本、人物、文學基本特徵的重要討論方式。」相較於修辭、象徵等文學內部研究,洪子誠更加關注歷史背景、文學制度等社會因素對文學作品的影響。例如,在新書《讀:「倖存者」的證言》一文中,他強調了《鼠疫》不論是內在的邏輯,還是敘述的形態,都突出了「歷史見證」的特徵。他將《鼠疫》與文革後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作對比,認為二者都是「歷史創傷的證言」,只是在作家(敘述者)的自我意識和敘述關注點等方面有所不同。


雖然洪子誠的學術研究重視文學與時代背景的關係,但他本身與時代則始終保持著距離。學者趙園評價洪子誠的學術具有不為「代」所囿的品質,他堅硬的性情使其能夠與所生活的時代保持距離感。對此,洪子誠認為這並非出於對人生理念的主觀堅持,他更願意將其表述為個人性格的原因。「我一直很想積極地表現自己,和大家打成一片,但似乎總不成功。這是我苦惱了很久的事情。」這種性格導致他與事物之間始終存在著不自覺的距離感,從而展現出猶豫、懷疑的態度。他一度想努力改變這種性格,卻在學術工作中發現這種距離感是必要的,才開始有意識地和時代保持距離。

洪子誠談閱讀:與時代保持距離感



作者洪子誠


戴錦華指出這正是她尊敬洪子誠的原因。「有多少人在那個時代(60、70年代)是弄潮兒,但是他們今天把自己描述為對抗那個時代主流的『先知先覺』。洪老師始終沒有這樣。他告訴我們,他想進入,想跟上,但是他做不到,他不能。在這樣的自我描述中,在洪老師的學術研究中,我學習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歷史中的我們自己。」


刊於財新網文化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我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奇點」嗎?
雲也退:黑人如何寫黑人——從賴特的《土生子》到懷特黑德的《地下鐵道》
唐映紅:丁克不是「違背自然」
押沙龍:古代的家訓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少女時代泰妍感性留言,粉絲看透泰妍內心給予解讀!
少女時代合照留念,網友:永遠的少女時代!
解讀丨談談儒學的時代使命
謝依霖宣布結婚,卻不見小時代眾姐妹送祝福?網友:找郭敬明問問去
認識你自己與時代吶喊
電子時代的回顧與期望
福田時代馭菱,想說愛你不容易
少女時代合照留念,網友:永遠的少女時代! |評論區炸了
二胎時代,如何讓兩寶相親相愛?
電子閱讀的時代 書房的意義何在?
王祖賢張曼玉時代的潮流服裝,你確定不來看看嗎?
李易峰江疏影景甜《贊贊新時代》,網友對李易峰的評價你會認可!
讀《時代印記——尋找李白》有感
郭敬明沒送祝福給謝依霖遭觀眾質問:小時代里的友誼全都是假的!
楊冪與劉詩詩的距離永遠差一個《小時代》
柳葉輕風:讀梁曉聲《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之後感
沒有手機的時代如何談戀愛?陳誠使用這一招成為蔣介石的乾女婿
在浮躁時代中,我們如何認識幸福、把握幸福?
被時代拋棄的儀式感!
談談儒學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