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沈湜):法醫者,為生者權,為死者言,是行走在生與死的邊緣,與亡魂交流的行者,也有人說他們是「生與死之間的語言翻譯者,冰冷而溫暖的亡魂代言人」,但是他們卻以強大的職業信念與專業素養讓「法醫」這個稱謂代表著光明正義,充滿著溫度。

張田,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一名擁有11年工作經驗的80後基層女法醫。她說:「我對法醫最初的認識源於一部名為《鑒證實錄》的港劇。」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進行工作前的準備。

張田從小就有一個醫生夢,她說:「小時候對醫生,尤其是軍醫特別感興趣,直到看到了《鑒證實錄》這部港劇,才意識到還有這樣一種職業,既和醫生有關,又這麼刺激,符合我的個性。」1999年,北京並沒有招收法醫的本科院校,高考報志願時張田毅然選擇了兩千公里外的華西醫科大學。起初張田的父母十分反對女兒的這個決定。最後,張田妥協,但仍將第二志願填報了法醫專業。分數出來後,張田和第一志願失之交臂,「分數出來的時候,我以為會落榜,沒想到的是,我竟然被第二志願錄取了!」張田所就讀的法醫專業有40多人,女生只有10人。畢業時,大多數同學選擇做醫生,而張田回到北京,成為北京市警察局房山分局的一名基層法醫。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進行工作前準備,檢查的時候需要帶兩幅手套,一層塑料手套,一層橡膠手套。戴手套不僅是保護自己同時也是保護證物。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和同事一起將待檢物從庫中取出。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和同事進行工作前準備,一般一次屍檢需要四個人同時進行,兩個操作員,一個人進行拍照,一個人記錄。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或許在外人眼中,每一次解剖都該是驚心動魄,張田說:「其實我們法醫和醫院病理科很像,可能是民眾覺得我們更神秘吧。」

法醫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情況就是很難查出死亡原因,張田的表情變得認真嚴肅起來,「這個時候法醫就需要逐一地排除致死原因,必要時還會請教專家進行會診推論。身為法醫,不論是自殺還是他殺,我們都需要給死亡一個結論」。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準備屍檢所需的工具。心血針,屍表檢驗時都會用心血針抽取心血。

張田在基層法醫的崗位上摸爬滾打已經有11個年頭,協助破案百餘起。接觸的案子多了,也並非所有的非正常死亡都涉及刑事案件。 2011年,一名來京打工的貴州男子因肝病惡化自殺。外地來京人員非正常死亡,必須經過法醫鑒定,開具死亡證明。張田排除他殺後,在開具死亡證明時,死者的妻子卻付不起200元的屍體存放費用,「她是一個非常瘦小的女人,除了死者欠下的1000多元的醫藥費,還有兩個孩子」,死者妻子無法安葬亡夫的焦急與對以後生活的擔憂,張田都看在眼裡。為此,她緊急請示了領導,為這個已經破碎的家庭申請減免這筆費用,「因為他們(死者家屬和孩子)總要開始新生活」,張田的語氣里有著不容置疑的責任感。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屍檢時所用的工具。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工作結束後,張田進行記錄。

在這11年的法醫生涯中,只有一例是自己無法進行下去的檢驗,「那是我身為母親的軟肋」,張田的聲音變得輕而低。「大約是5、6年前的一個夏天,非正常死亡現場」,張田輕輕地說:「死者是一個1歲多的孩子,我到達現場的時候,看到他正躺在父親做的一口小棺材裡」。根據死者的母親陳述,事發時她去院外的廁所方便,順手把孩子放在廁所門口。本以為孩子不會亂走,沒想到,就這一會兒的功夫,孩子自己爬到廁所旁的水渠,跌落下去,溺亡。

為了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張田和同事把孩子的屍體帶回分局檢驗。看著小小的屍體躺在冰冷的解剖台上,「特別安詳,就好像睡著了一樣。因為當時我的孩子也才3歲,那種揪心的悲傷難以抑制」,張田抽了抽有點發紅的鼻子,「我把解剖刀舉起來,又放下。我不忍心動他,下不去手」,直到最後,她也無法進行屍體檢驗,後來的工作是由張田的同事代為完成的。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經歷了這起嬰幼兒意外死亡的事件後,張田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的軟肋就是作為母親的憐憫與心軟,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建設,「我反覆提醒自己,在檢驗工作中,我的身份是一名法醫,不是一個母親」,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她逼著自己,硬頂著將屍檢完成,查出真實死因,這樣才能告慰死者,也往往是死者家屬最大的心愿。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嫻熟地把CT片卡在燈箱上,查看每一處影像。

法醫不僅僅是跟屍體打交道。遇到鬥毆糾紛等情況時,也需要法醫驗傷來給量刑提供依據。「說的通俗一點,我們做驗傷時是只管看不管治,我們會告訴一些傷者需要注意的情況,一旦有情況出現要及時就醫。」張田說。張田每年要接待3000多例驗傷或者傷殘鑒定。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如今張田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兒子9歲、小兒子1歲多,而對於自己的職業,她從未對孩子有過隱瞞。在孩子眼中,母親的法醫職業無比神聖和重要。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張田陪兒子練琴。

9歲的大兒子剛通過了鋼琴考級,張田希望他長大後能去學醫,最後繼承自己的衣缽。

【眼界】80後基層女法醫:從未對孩子隱瞞我的職業

網路劇《法醫秦明》的熱播,將一直以來頗為特殊的職業群體「法醫」帶到了公眾面前,可現實生活中的法醫並沒有那麼神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執政百日:贏下大選後承諾28個目標兌現7個
見山見水見性情——江南太湖石亮相2017年藝術北京
菲律賓強震致2人受傷 海嘯警報已解除
首趟倫敦返程中歐班列抵達義烏(組圖)
第30屆東盟峰會開幕(組圖)

TAG:國際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80後基層女法醫: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安慰
在基層當西醫15年,中醫給我的診室打開了新局面
此人和周總理關係特殊,在基層堅守了50年,從不對外人提起身份
此人和周總理關係特殊,在基層堅守了50年,從不對外人提起身份!
中醫治未病處方來了 北京333個中醫專家坐診基層
最美基層民政人┃「職業媽媽」鄧瓊:只要孩子們過得好
他是周總理唯一的養子,卻在基層奉獻50年,從沒提起和總理的關係
深度:80後90後基層軍官為啥比前輩更期盼轉業?
近80歲的村醫仍堅持學習 已為基層醫療付出了39年時間
在中國 當一個基層法官是很悲慘的
總理雖無子女,但他曾收過一名義子,此人謹遵教誨一生在基層奉獻
大醫院和基層醫院,大醫院的專家和基層醫院的專家,區別到底在那裡?
奮戰基層23年 江門民警葉志恆昏迷23個月後殉職
基層醫院探討
職場關鍵五年期,岳飛如何從基層士兵到獨當一面?
蕭何看人為什麼這麼准,原來和他的職務有關,秦朝精英在基層
周總理唯一的兒子,在基層默默奉獻50年,從沒提過跟總理的關係!
開國上將去基層當兵,戰士們說:你這麼瘦,頂多是個處長
一位中國老人的去世引起多家外媒關注…向這樣的基層考古工作者致敬!
周總理唯一的兒子,只為周恩來對他說的一句話,竟在基層默默工作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