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咬一口拷扁橄欖,回味我們的童年

咬一口拷扁橄欖,回味我們的童年


把手中的橄欖核如飛機投炸彈般地落向目標,若把地下的那顆橄欖核頂出了框,就贏得這枚橄欖核。只要頂出,那就可以繼續頂。沒頂出,就換人頂。有人把它與刮豆腐格子、刮香煙殼子並列為上海男小囡歡喜的三大遊戲。



咬一口拷扁橄欖,回味我們的童年


計劃經濟年代,零食也是奢侈品,花生瓜子都要過年過節才能憑票購買。日常最常見的,莫過於鹽金棗和橄欖。



咬一口拷扁橄欖,回味我們的童年



鹽金棗

說到鹽金棗,一粒粒黑黜黜的,有個難聽的名字叫「鼻頭污」。居然還有更惡形惡狀的叫法,外地叫它「老鼠屎」。當然,這也是緣於它的形和色。如果把它散落在牆邊角落,肯定是要被人這般誤讀的。


吃鹽金棗要一粒一粒吃,別看它微小,但味道給力,特別是耐人慢慢細品。一粒進嘴,置於舌苔之上;先是感到酸咸,然後生出甘草般的甜,這酸甜交織的味蕾享受是可以含上蠻多辰光的。不大見到有人抓一把吃的,因為這樣一上來就會讓你鹹得吃不消的。


鹽金棗是最便宜的零食,只要花一二分的銅鈿就可以吃到。它又是最小的零食,每粒大小橫豎是一厘米的樣子,比一粒米稍微粗胖些。


那時侯,買鹽金棗多在煙紙店。櫃檯上,總放著幾隻填滿零食的大口玻璃瓶,裡面必有鹽金棗的倩影。它被裹包在一隻只草紙黃的小紙包里,兩分錢一包,也有一分錢的。這個價位是很適合當時小孩子的消費水平。


雖然那時的橄欖話梅桃板也只有五分一包,但吃鹽金棗實惠,一包抵五包。那樣,換來的幸福就要延綿了許多。與同學在一起,有零食是要同大家分享的;當時有警句流行:一個人悶吃要生癌。請客吃鹽金棗,特別爽氣,一請可以請一個班級。

鹽金棗還有一嫡嫡親親的兄弟陳皮條。那時,陳皮條1分錢可買2根, 還有1分兩塊陳皮餅,餅如銅板,與鹽金棗相比是甘草味濃。


鹽金棗不是棗子的親眷,倒是與陳皮一脈相傳。它的原料是陳皮,陳皮就是晒乾的橘子皮。按照中醫對陳皮的說法,「它瀉肺邪、降逆氣;中則燥脾濕、和中氣;下則舒肝木、潤腎命」。(《醫林纂要》)這樣看來,以陳皮而成的鹽金棗,也是具有同樣的功效的。


草根和樸素的鹽金棗早無蹤影,說它的今生是華麗的華華丹,裝在打火機模樣的小塑料扁盒,這還是我們那位老夥伴么?


說到橄欖,有位美籍華裔的史學家這樣評價檀香橄欖:「它是上海人最喜愛的零食之一。」檀香橄欖是上海人歡喜的。其實,檀香橄欖與檀香一點也不搭界,它是沒加工過的新鮮橄欖。也有人叫它「青橄欖」。其果皮或深綠或翠綠,或綠中泛著點檸檬黃。說起來,橄欖還被叫做「青果」,它自生到熟是青色不變,永葆青春。



咬一口拷扁橄欖,回味我們的童年


剪紙藝術家彭敏敏的作品《頂橄欖核》


檀香橄欖皮青肉黃,吃口脆,又清香。可是,你要嘗到檀香橄欖的味道,那是要在嘴裡嚼咬、抿含幾分鐘後,才會有股清香和甘甜在口中蔓延開來。品嘗是極需時間和耐心的,這是吃檀香橄欖的特點。


外婆講過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吃檀香橄欖,一口咬去,不但無味,而且感到有些澀。二話不說,就把檀香橄欖拋到屋頂上。不料過了一會兒,嘴巴里的檀香橄欖味道發作,覺得有點甜。於是,他急急爬上屋頂,去尋找那顆失之交臂的青果。正因為吃起來先苦後甜,似良藥苦口,也被人叫作「諫果」。

外公用它泡茶喝,放兩隻洗乾淨的檀香橄欖。外公泡檀香橄欖是完整的一個,也有把它劈開後泡的。這樣的吃法,也是老上海春節的一個習俗。年初一的第一杯茶,是要喝元寶茶。這杯茶里,必要放上兩顆青青的檀香橄欖。


在上海,一顆顆綠油油的檀香橄欖,多是在水果店安家,而不在食品店或南貨店賣。它們齊齊地排列在一個大口的、我們叫雪花膏瓶的大玻璃瓶里。而在老底子的上海,冬夜裡有走街串巷的小販賣檀香橄欖,肩頭挎著繩系的竹籃,裡面是濕毛巾蓋著碧綠的檀香橄欖。價錢因貨色不同分成三種:大而飽滿、瘦小、黑褐色顯癟的隔日存貨。邊走邊喊:「檀香橄欖。賣橄欖——又香又脆的檀香橄欖。來買我的橄欖——」有人說,「人們相信橄欖可以幫助度過寒冷的夜晚。」


除了檀香橄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環牌橄欖」。三環橄欖是一個裹包三顆橄欖的紙環,顆顆相連。用一張長長的紙,裡面襯著張薄紙,包著一顆,兩頭一絞,分別再連接下一顆;就像串著三顆珠子。這樣的造型,很受孩子們的歡喜。


上海人歡喜吃橄欖。說起橄欖的品種如數家珍:拷扁橄欖、大福果、辣橄欖、咸橄欖、五香橄欖、丁香橄欖、甘草橄欖、檀香橄欖……


吃花生是吃儂里廂個肉,還儂外頭個殼;那吃橄欖就是吃儂外頭個肉,還儂里廂個核。在我們小辰光,橄欖核啃得清清爽爽,含在嘴巴里已經唆不出什麼味道後,再看核的大小來決定是丟還是留。


留下的,當然是大的橄欖核,一般都是拷扁橄欖和大福果。留下來不是懷念橄欖肉,而是為了玩,作為遊戲的道具。把橄欖尖的兩頭磨平,露出核里的仁;它的仁不是一個,而是大大小小如犬牙交錯。接下來,在橄欖核中間部位選擇一個仁,像挖地道一樣,用針挑出仁來,直到把核打通。然後,把十幾個橄欖核穿起來,做成一個環。成為「造房子」遊戲的踢物。現在,如此串起的橄欖核不是丟在地下踢,而是成為手腕上的工藝品。


男孩還是歡喜白相頂橄欖核。玩頂橄欖核,至少要兩人以上;多多益善。在地上劃個框,放入自己和參加者的橄欖核。然後,大家輪流頂,把橄欖核舉到自己右眼邊,閉起左眼,像打槍一樣瞄準地下某一顆橄欖核,不管是誰的橄欖核。然後,把手中的橄欖核如飛機投炸彈般地落向目標,若把地下的那顆橄欖核頂出了框,就贏得這枚橄欖核。只要頂出,那就可以繼續頂。沒頂出,就換人頂。有人把它與刮豆腐格子、刮香煙殼子並列為上海男小囡歡喜的三大遊戲。


不知是否算是愛屋及烏。就連兒時給同學鄰居起綽號,也有不少是與橄欖搭界的。這個人頭型如橄欖,那就送他「橄欖頭」。誰在嬰兒時困多了,後腦勺有點扁,那就是「拷扁橄欖」。敲扁橄欖是被敲砸過的橄欖,而扁頭的原因多是欠抱。有個小學同學叫「海橄欖」,這就百思不得其解了,莫非海裡頭也有橄欖?


本文編輯 沈軼倫 題圖來源:解放日報 資料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向大師致敬」展映法國傑出導演梅爾維爾作品
國內最長的單品種月季花牆五月盛放,灰色水泥變粉色海洋
《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權威學術期刊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撤稿」
《離騷》《懺悔錄》 有什麼相似之處
新華書店80年,更好地為書與讀者服務

TAG:解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用來自葡萄牙的橄欖,做一份純天然的「禮物」,送給你
美俄突然同時伸出橄欖枝,只因這一個原因,中國要帶隊?
被捧上天的橄欖油,知道這幾個真相還會再買嗎?
一段時間未見的井柏然,頭戴一頂「橄欖球帽」,復古又有個性!
這些橄欖核,和你的不一樣
剛剛,美國向伊朗拋出橄欖枝,倒不如說又挖了個坑!
這種樹中國獨有,果子不能吃,榨的油可以媲美橄欖油,連根都是寶
妹子犧牲自己的秀髮,親自糊上橄欖油,閨蜜也開始跟著嘗試起來
輕鬆一刻:獃頭不僅去了橄欖球比賽,他還擁有不一樣的頭盔和護甲
網紅盆栽油橄欖,在家種一顆,格調立馬提升,還年年有果實吃!
一杯紅酒,一碟橄欖,一盤剛剛切好的火腿,這便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屬於西班牙的下午!
吃橄欖,喝雞湯,看飄色巡遊,這些地方的春節年俗好有趣呀!
驚呆了!原來橄欖核雕的天敵是這個
橄欖枝來了?威少被曝暗示阿杜回俄城,名嘴:只有一個可能
橄欖核一生,沒想到最美的時候竟是……
炒菜到底用哪種油最健康?五花八門的橄欖油,選錯了可就要吃虧了
橄欖核雕賞析,這個夏天必火的主題,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初榨橄欖油不能炒菜?顛覆了,營養的真相原來是這樣!
女人想和你近距離接觸,她大多會拋給你這些「橄欖枝」,你收到沒
橄欖油除了炒菜還有這幾個功能,你一定不知道,快來學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