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友諒反元經過

陳友諒反元經過

陳友諒(1320年-1363年),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五月出生於湖北沔陽府玉沙縣黃蓬山寶成鄉石板里排湖西南岸的百石垸陳家灣;元末時期群雄和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中國元末陳漢政權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在天完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元末陳漢政權,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五月十六日,其在採石五通廟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年號為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並趁機出兵圍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勝關)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1361年-1363年復改年號為大定,廣義上其在位時間僅為4年,狹義上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時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歲卒於鄱陽湖之戰。

反元路途

元惠宗(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元朝強征15萬民工修築黃河堤壩,怨聲載道。白蓮教韓山童、劉福通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四處傳播;同時在河道中埋設一石人,背刻「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動,陳友諒伺機響應徐壽輝、彭瑩玉、鄒普勝等人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的起事,組織鄉民於崇嗚寺聚義,建立天完朝,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的「北瑣紅軍」,開始反元。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復破沔(miǎn)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被編入天完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徐壽輝授其為沔陽州總管府總管。二月,天下共主皇帝韓山童死後,其子韓林兒被擁戴為帝,號「小明王」,立國號為「宋」,年號「龍鳳」,軍稱紅巾軍,此時看似天下一統,實則群雄並起,封王稱帝者數不勝數。同年八月,陳友諒協助倪文俊攻佔武昌、漢陽,並負責督建天完朝漢陽皇宮,同時發現鯰魚套江灣是建打金場、泊船、修船、造船的極好地方,於是就動手將沔城打金場搬至鯰魚套,定名為武昌打金場。陳友諒任命楊從政為武昌打金場總管。楊從政上任後,立即組織工匠進行研製,根據當時戰爭的需要,研製出「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等功能各具的大型戰艦。

至正十六年(1356年),陳友諒晉陞為天完「領兵元帥」,出任黃州路總管府總管。陳友諒率部水陸並進,蔽江東下,一舉攻下江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因功升為天完「平章政事」,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八年(1358年),陳友諒率軍從武昌順江而下,攻陷安慶,又破龍興、瑞州。而後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則領兵進入撫州。不久,又破建昌,接連取得贛州、汀州、信州、衢州。

至正十九年(1359年),開封城破,天下共主皇帝韓林兒逃至安豐。陳友諒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至正二十年(1360年)閏,陳友諒攻陷鳩州,命死士在鳩州採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五通廟內刺殺徐壽輝,同年五月十六日陳友諒於採石五通廟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應天府被陳友諒趁機圍住,只好遣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勝關)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陳友諒改年號為大定,因朱元璋記仇,遭遇朱元璋西剿。因為割據的地理原因,陳友諒與朱元璋相靠,陳友諒自恃兵力強大,想向東攻取應天。陳友諒遭遇朱元璋算計,親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雙方戰於龍灣(今江蘇南京城郊),陳友諒大敗。因為是潮落,船被擱淺,死者無數,喪失戰艦數百艘,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走。張德勝乘勝追擊,在慈湖被其打敗,焚船。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陳友諒派出皂旗軍迎戰,復大敗。陳友諒放棄鳩州(今安徽當塗),逃至江州。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陳友諒的部將於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陳友諒處置康茂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陳友諒派兵再次攻陷安慶。被朱元璋親自率軍討伐長驅直入抵達江州後,陳友諒復失安慶。陳友諒戰敗後,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其部將吳宏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壬戌,陳友諒大舉兵圍洪都(今南昌),進攻前自創「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的十字真言,史稱洪都保衛戰。本年8月30日,陳友諒復率六十萬水軍在鄱陽湖進攻朱元璋,朱以水軍二十萬親征,是為「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自恃巨艦出戰,採用炮攻,差點捕獲朱元璋。隨後,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而改用火攻,致使陳友諒部大量受損。之後朱元璋利用鄱陽湖水位降低便於小舟活動,改為分兵水路圍攻陳友諒。同年10月3日,陳友諒突圍時起霧,陳從船艙中探頭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漢軍潰敗。隨後朱元璋圍攻武昌,並盡占湖北各地。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為帝,改元德壽。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的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其帝陳理出降,陳友諒所建立的陳漢政權就此亡國。陳理被朱元璋「請」至應天,將其封為歸德候,洪武五年(1372年)陳理及其九族被流放至高麗國。其部將殷文才的子嗣為避禍改姓為鄧。

總評

古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之說,陳友諒窮極奢侈,不得民心,舊部多叛,為失敗主因。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胡惟庸案經過
蕭何生平簡介
秦莊襄王生平簡介
宣太后羋八子簡介
李茂貞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友諒:朱元璋幸運的跨過了他
為何實力遠遠超過朱元璋的陳友諒會被朱元璋打敗
朱元璋是如何大敗陳友諒的
元朝末期陳友諒的勢力大過朱元璋,為何最終卻敗給了朱元璋?
如果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打敗了朱元璋,陳友諒能推翻強大的元朝嗎?
朱元璋和陳友諒有多大仇?竟為了噁心陳友諒,在他墓前題4個字
歷史上真有張無忌這個人嗎,他與陳友諒、朱元璋見過面嗎?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在他墓碑上寫下了四個大字,陳友諒:你夠狠
陳友諒為什麼沒打敗朱元璋,陳友諒偷懶沒挖完池塘
已經取得半壁江山的陳友諒為何迅速敗給朱元璋?朱元璋給出了答覆
怎麼評價朱元璋的死敵陳友諒
陳友諒實力比朱元璋強數倍,為什麼還打不過他?
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十年,元朝在幹嘛?
陳友諒堅決反元,最後為何沒有好結局?
朱元璋靠這3件事,打敗陳友諒、張士誠
一代梟雄陳友諒為何會敗給朱元璋?
元朝末年,陳友諒實力最為強大,為何卻敗在了朱元璋手裡?
朱元璋在陳友諒墓前加了四個字,專門用來噁心他
陳友諒的力量遠比朱元璋大,為何最後輸了?朱元璋說了十個字
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