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打人」 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

「打人」 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慣了咋辦?

1、「打人」,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

首先,家長們要知道,孩子「打人」,是某個年齡段的正常行為,並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暴力」。

其次,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因為一個玩具拳腳相向,也是很正常的。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凡事都以「我」為先。別人搶「我」的東西自然不肯了,那麼「打」就是一種排除他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他們眼裡,這並沒什麼,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只是要我的玩具」啊,所以根本不理解大人讓他道歉和「保證以後再也不打了」是什麼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表關心,效果反而會好,因為父母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正確的示範。

2、正確引導,不要以暴制暴

小朋友的想法就跟小動物一樣,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恰當的行為,需要家長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教會孩子們「有情緒的時候應該怎樣表達」。當孩子打大人的臉或是踢打小朋友的時候,你要平靜而嚴肅的告訴他,這樣會打痛媽媽,會讓媽媽不開心,小妹妹痛了會哭;並且握住他的手,輕輕的撫摸,一邊強調:「輕輕的,輕輕的」,讓孩子感受到:輕輕的撫摸,才令人舒服。這樣的引導,你可能需要做很多很多次,孩子才能真正理解。

自己的孩子「打」了別人,父母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喜歡那個東西,那個小朋友也喜歡,不想分享,所以你生氣了,但我們不能打人哦。」講道理要簡短明確,否則孩子不買賬。

記住千萬不要用武力教訓,這才是最大的錯誤!因為你打了孩子,就是親身示範了「可以打人」,孩子正值模仿能力強的時期,會模仿你的行為,導致這種行為被強化。

3、減少孩子打人的方法

避免不良示範

我們跟寶寶在一起玩的時候,常常會開心的捏捏或者拍拍寶貝的臉蛋,有時候還會開玩笑或嚇唬他「媽媽要打你啦」。家長們覺得很親昵的行為,其實給了孩子不好的示範,讓他覺得摸臉、拍臉是一種表達喜愛的行為,但效仿的時候「不分輕重」,就演變成了大人眼中的「打人」。所以麻麻們不妨採用別的方式來表達愛意哦!

同樣,打罵寶寶就更加不可以啦。

多給寶寶關注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確保他不是單純想要引起注意才調皮搗蛋。孩子天生就有被愛被關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媽媽們太忙,孩子覺得被冷落,就會想法獲取大人的注意力,「打人的時候,媽媽就會來管我」。

用好繪本,讓孩子學會情緒的表達

孩子1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萌芽,也開始感知自己的高興和不高興。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就會演變成發脾氣、打人。可以通過繪本和遊戲的形式,家長們演繹不同的表情,讓孩子知道,不高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帶你去做一些開心的事情。

4、適當的「打鬧」,可以讓孩子自己解決

小朋友之間有打鬧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之前看《爸爸去哪兒》,Kimi與王詩齡就屬於打鬧之後立即握手言和的。

如果僅僅是因為一個玩具發生爭執和矛盾導致吵鬧,孩子們手上沒有什麼傷害他人的利器,事態不會朝惡劣的方向發展,那麼家長們可以靜觀其變,不用那麼著急介入調解。試著給孩子一點空間,說不定你還沒轉身,他們已經和好如初了,瞎著急什麼呢。

最忌諱那種一上來就急著判定誰對誰錯的,或者不分青紅皂白認定大的欺負小的,把大的罵的狗血淋頭的。對於有表達能力的孩子,可以先聽聽他們的理由,然後引導孩子可以怎麼做,比如輪流玩,比如交換一下玩具,儘可能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樣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用再求助大人了。

當然,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要時刻保護孩子的安全,當你覺得孩子有可能受到傷害,或是有可能傷害別人的時候,不要猶豫,請立即履行監護人的職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才是男人帶孩子的正確方式
辣眼睛,這才是熊孩子和狗正確的打開方式!
不同常人的孩子
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
孩子間發生衝突父母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熊孩子不能慣,但你得學會懲罰孩子的正確方式
女孩子,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這樣的
養孩子的過程,才是女人真正的人生重塑
媽媽帶孩子和爸爸帶孩子的區別,愛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
教你如何糾正孩子愛打人的毛病
誰才是真正的孩子?
這才是培養孩子真正興趣的正確方法,你也錯了嗎?
真正愛你的男人會把你寵成孩子!
父母常做這幾件事,孩子會變得懶惰、惹人嫌
這樣的女孩子是真的愛你
有寵物的陪伴孩子們的成長更加快樂,這才是正確方式
給孩子一生受用的表達方式,這一次我們用丙烯
性教育的開端,是大人敢於直接對孩子說生殖器官正確的名字
美國父母從不打孩子,卻能把孩子教育好,只因為用了這兩種方式
你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