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弟子的「清明節」,別過糊塗了

佛弟子的「清明節」,別過糊塗了



清明,是一個節氣,也是世間祭奠祖先、紀念亡者的節日。



佛教沒有清明節,佛弟子應正念以對,清清明



【妙祥法師開示】




居士問:故去的人,比如過清明節,為了祭奠他,燒燒紙,說是在鬼道上能收著。這個問題不明白,請師父開示。




在清明節燒紙,這種做法表示你肯定了你的親人下地獄去了,上鬼道了,這是不正確的。另外這燒紙沒有什麼根據,它沒有啥說頭,它只是世間的、一種民間的做法。



有時候燒紙呢,我們心裡得到安慰了,覺得對老人進行了孝敬,心裡好像挺舒暢,但終非是究竟,是沒有根據的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我們信佛了,應該有正念,我誦經、誦咒、放生,這樣比燒紙要強得多得多,而且還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宣化上人曾經講過,你燒紙,意思是叫他不再出離畜生道和餓鬼道,因為你給送錢了,是不是?你去賄賂誰,這都不合適的,這種做法是沒有根據的。




我們對老人的紀念和孝心主要還是化為修行,這才是正確的。




居士問:師父,對於我們這些在家的,畢竟生活在世間上,不常跟佛法接觸,不給燒紙有一種不安心。那宣化上人他母親死了,他還守靈三年呢。這個和那個孝敬,我覺得能不能成正比例?




他這個是孝心,而燒紙屬於一種迷信的行為。宣化上人守母親墳,他是利用守母親墳而精進修道。

(摘自《二〇〇四年為鞍山居士開示》)







居士問:請問法師,給已故的親人或祖先燒紙是否可行?




這是不正確的。已故的親人和祖先,我們怎麼來思念他,而且讓他們得福得樂,得到現世人給他們的迴向?應該是按照正確的方法。




一個是念經、念佛,更主要一點是念戒。有受菩薩戒的可能知道,親人走了,最好給他誦菩薩戒,這是最為理想的。因為這個戒律對度眾生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徹底,而且是眾生最能聽進去的。




過去我曾經遇到一個學佛人,這個學佛人什麼都說,非常執著。哪個法師他都敢謗,哪個人他都敢講,毫無顧忌。後來我就不給他講這些事,我就給他講戒律。




當我一提戒律的時候,他啞口無言,什麼話也不說,臉色馬上就變回來。過去那種爭鬥、好強、嗔恨的心一下就平息了。




那時候給我最大的體會是:戒律就像萬里長城一樣,任何人都不可能越過。所以說,我們應該給已故的人誦戒、念佛,這樣是最理想的。還有放生,這都可以。

(摘自《吉祥經講記》)







居士問:帶往生咒的紙錢,有「唵嘛呢叭彌吽」的紙可不可以燒?




不能燒,佛的咒語是不可以燒的。




居士問:不能燒,但印出來了,往哪放?




包起來,保存起來,放在塑料袋裡、小壇里,往山頂上小石洞里放就行。




居士問:鄰居是俗家的,沒信佛給他燒行不?




你不燒,讓別人燒,他犯罪,你也同樣犯罪。

(摘自二〇〇七年為寬甸居士開示)




居士問:請問法師,在墳地給亡人念《地藏經》可以嗎?




是可以的。因為我們有時候還忘不掉世間的習性,對父母還有一個孝心,對老人有個孝心,我們能夠不去燒紙,去念《地藏經》就已經很不錯了,很好。

(摘自《經行》)







了解「給故去的親人燒紙,有用嗎」,請點藍字標題。更多資訊請回復「目錄」,或點擊閱讀原文。








【溯本歸源,續佛慧命。遼寧海城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suyuanfoji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溯源佛教網 的精彩文章:

跟師父學走路:走出境界要無相
有病了是忍著還是治療?忍著治……
跟師父學走路:念佛持咒除妄想
皈依佛門有什麼好處?36位善神守護
晚間上香招鬼?妙祥法師:半夜上更好

TAG:溯源佛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別過來,你的醜陋傷害了我的眼睛
剛入秋穿衣別過猛!妹子們,簡單幹凈才是你現在該有的標籤!
別過來啊!我腦子有病!
給孩子的奶粉,你辨別過真假嗎?千萬不要傷害了孩子
敢打你師娘的主意?別過了,離婚吧!
搞笑漫畫《跟蹤》,你別過來我有槍,萌我一臉血!
警察:你別過來,你再過來我就開槍了,我和你說真的
泡腳雖好可別過了 你知道夏季泡腳有什麼禁忌嗎?
歪果仁愚人節套路你能懂?快來看看,別過幾天躲在牆角哭
海水你別過來,因為沙灘上的畫太美啦!
動物園兩隻獅子在忘情媾和,一旁的母獅子尷尬地別過了頭
別買醉,至少別過早買醉,否則容易早夭!
韭菜別老是炒蛋了,試試這種新的做法,吃起來特別過癮,下酒必備
別!別過來!現在不行!你再這樣我要叫人了!
姚笛這次真的告別過去!深夜曬玫瑰花大方回應新戀情,看好你!
這群壞蛋,又跑去一個特別過癮的地方拉仇恨去了!!!
趙麗穎表白何老師,何老師當場臉紅起來,不敢回應只能害羞的別過臉去!
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
錯過,那就請從此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