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博世:頂級供應商的無人駕駛策略,加碼中國區研發,不認同谷歌
博世不久前於德國召開的互聯世界大會(Bosch Connected World 2017)向業界展示了其自動駕駛的決心和實力,會議中的過半演講都與自動駕駛相關。
也正是在這場年度大會上,博世宣布了與晶元巨頭英偉達的合作,雙方將基於英偉達DRIVE PX平台開發面向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這或成為博世由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向無人駕駛汽車處理單元供應商轉型的一次重要布局。
恰當把握無人駕駛的先機,將使博世在汽車的未來供應鏈市場依然保持其話語權。日前,雷鋒網新智駕致信博世位於蘇州的研發部門,梳理了個中的產業邏輯。
回溯:智能駕駛的初態和商業模式探索
雷鋒網:博世對智能駕駛的入局最早能追溯到什麼時候?
博世:我們從1978年開始研發車用雷達技術,可提供從長距離雷達到中距離雷達的不同產品。2005年推出世界上首個夜視系統, 2009年推出車道偏離警告及物體識別,博世的第3代多功能攝像頭及立體攝像頭在2014年開始量產。
雷鋒網:在對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的定製上,博世如何思考與OEM合作的商業模式?
博世:1.我們的輔助駕駛方案圍繞安全和舒適性功能展開。目前市場上主導的功能包括停車輔助、預測性緊急制動(包含碰撞預警和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輔助功能(車道偏離警告和車道保持)。道路標誌識別也變得越來越流行。這些都是與OEM的合作方向。2.在駕駛輔助功能的硬體設備方面,我們以提供感測器產品或整體方案為商業模式。產品包括雷達(中距離或者長距離)、攝像頭(單目或者立體)、超聲波感測器等。
布局:加碼國內研發團隊
雷鋒網:博世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業務的團隊是如何配置的?
博世:我們的相關項目團隊致力於將汽車感測器、控制單元和助力器與未來的各項功能整合以形成統一的系統。目前,該團隊在兩個國家同時進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Palo Alto的團隊主要著手於功能的研發,而位於德國斯圖加特附近Abstatt的團隊則完成對各個系統的整合。
2015年,我們完成了采埃孚轉向系統的併購,對於自動駕駛部件的研發從實現自動加速和制動,向自動轉向擴展。目前,我們的自動駕駛原型車正在德國、北美和日本的公共道路做相關的道路測試和數據採集。
在中國,我們建立了輔助駕駛系統的研發團隊,目前規模超過180人,他們將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研發的基石。我們與許多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建立了合作項目,比如剛剛上市的吉利博瑞,搭載了博世的中距離雷達、多功能攝像頭及超聲波雷達等產品,可以實現自適應巡航控制、預測性緊急制動、車道偏離警告及半自動泊車等輔助駕駛功能。
雷鋒網:博世如何思考從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的路線圖?
博世:超過90%的事故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我們以及汽車界的同行都認為:自動駕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將自動駕駛分為三個過程,從部分自動駕駛,到高度自動駕駛,再到完全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分步實現的,首先我們要解決那些不太複雜的路況下的自動駕駛,目前汽車行業主要是通過高速公路自由駕駛和自動泊車,作為自動駕駛技術首先推廣的環境。城市市郊可能是2020年以後的重點。目前我們也有研發團隊主攻城市環境和郊區環境,未來會有技術面世。
2015年,我們的有限場景自動駕駛功能——交通擁堵輔助系統實現了量產, 它可以將駕駛員承受的壓力降到最小。在車速不高於6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交通擁堵輔助系統則可以實現自動制動、加速並保證車輛不偏離車道,但仍需要駕駛員的持續監控。接下來就是更高自動層級的功能:在高速公路上無需駕駛員監控的自動駕駛功能會在2020年前應用在車輛中。更高層級的,即在城市道路的完全自動駕駛功能預計會在2025年之後實現。
技術和方案
雷鋒網:博世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具體方案分為哪幾塊?
博世: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360度外圍感測器識別,冗餘系統結構,發生故障和黑客攻擊時的可靠性以及高精度地圖數據。
360度外圍感測器識別:目前我們已經售出超過一百萬的雷達和視頻感測器。目前,我們正在利用這方面的經驗開發高性能且經濟的周圍環境識別技術,以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
冗餘系統結構:為了在某個零件發生故障時保持最大的可用性,車輛結構就要有所變化。例如我們推出的制動備份系統。iBooster作為機電伺服制動助力,與ESP一樣可以對車輛進行自動制動,且彼此都是獨立的。
發生故障和黑客攻擊時的可靠性:為了確保功能可靠性,我們應用了高性能的解決方案,需要車輛行駛超過2.5億公里的測試里程。為了保護車輛系統免受黑客攻擊,博世已經推出了雙重結構系統,以保持汽車電氣系統的信息娛樂功能獨立於驅動系統。此外,電子專家還提供了用於數據安全和訪問保護的互補硬體和軟體式解決方案。汽車行業需要明確的、統一的數據保護和數據安全法規。
雷鋒網:請總結目前博世在駕駛輔助/自動駕駛方面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布局。
博世:我們目前在市面上主要的駕駛輔助系統技術,包括預測性緊急制動(包含碰撞預警和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輔助功能比如車道偏離警告和車道保持支持。還有盲點探測、智能大燈控制、道路標誌識別等。目前,我們正致力於研發更高自動駕駛等級的功能。我們在中國目前已經有駕駛輔助系統和部分自動駕駛的項目合作。比如完成了2000公里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的長安睿騁,即配備了博世的高速公路輔助功能,可以實現縱向和橫向的自動駕駛,以及自動變道功能(該功能需要得到駕駛員確認)。
策略:不認同谷歌
雷鋒網:Tier1企業如何思考未來自動駕駛領域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博世與互聯網技術公司在無人駕駛策略的差異化體現在哪兒?
博世:與互聯網公司等技術企業相比,我們側重於通過自己的汽車產品提供整合話的系統解決方案。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功能、感測器、車輛架構、執行機構的研發,同時將這些功能和產品整合以形成系統級服務。我們一直是汽車安全和舒適技術的倡導者,所以汽車行業的功能安全、冗餘設計、路徑策略等一直是我們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我們在六個歐盟國家進行的市場調查表明,大多數中等及以下車輛的購買者對於輔助駕駛功能持有興趣。他們對於自動駕駛持歡迎態度,但前提是可以隨時控制自動駕駛的開關。所以我們對於自動駕駛的策略與谷歌不同,我們認為即使是未來自動駕駛,駕駛員也擁有對於車輛的控制權,且不會喪失駕駛樂趣。


※有沒有將深度學習融入機器人領域的嘗試?有哪些難點?
※轉型轉了許多年,英特爾的下一步將圍繞「數據洪流」展開
※螞蟻金服收購MoneyGram受阻,美方稱危害"國家安全"
※阿里推出多智能體雙向協調網路BicNet,玩《星際爭霸》堪比人類
※「東南亞版滴滴」Grab第一次重大併購:收購Kudo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
TAG:雷鋒網 |
※中國可不光無人機強,美國先進水雷也擋不住中國無人艇
※美國無人駕駛汽車領先中國的竟然不是技術?
※世界最強無人機,中國製造,「薩德」也攔不住!
※彈丸小國向中國提供無人技術,受限美國無法升級,中國軍工自己干
※美國居然抄襲中國利劍無人機技術,不怕世界恥笑?
※美國終於決定出手,中國無人機席捲中東,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中國引進以色列無人機,實現中國版
※中國無人問津的流浪土狗,外國人卻對其寵愛有加
※一對新冤家,無人機技術的應用與反無人機系統的對抗
※蔣介石暗算政敵的玩權術:手段之高,令人嘆為觀止,迄今無人超越
※美國無人機栽跟頭,擔心世界最頂尖技術會白送中國!
※中國的無人機發展技術,如今敢和世界第一叫板
※美稱沒想到中國能造出世界最大無人機:竟不相信是中國人自己設計
※這國不僅愛解放軍的無人機,更是盯上中國的高端武器
※西方不賣俄羅斯掛彈無人機,中國無人機領先世界,為何不買呢?
※看俄羅斯無人機,再看中國的無人機,發展太快要和美國同一水平!
※中國最講風水的城市,但凡在此立國王朝無不短命,玄機無人能破
※世界無人機市場美國不再獨霸,中國迅速崛起
※行人和無人駕駛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