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孩子們想要的生活?這本寫於70年前的書能給你答案
十點君在上班途中,偶遇一隊春遊的小朋友,小手拉小手,唱著「白雲悠悠,春光柔
柔」,開心得不得了。
十點
君馬上想到
了自己的童年,踏春,放風箏,上山祭祖,下河抓蝌蚪……都是春天裡孩子最愛做的事呀!
現在的孩子,深居高樓,環繞著他們的,是人造節日、電子產品、主題公園,大概
沒有什麼機會能撒開腳丫子在土地上奔跑,觀察歲時節氣的變化,更別提去觸摸鄉土的質感
。
就像作家三毛曾經寫過一篇《塑料兒童》:
城裡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在我看來,是已經失去大自然天賦給人的靈性
。十點君想推薦一本充滿了童趣的
《兒童雜事詩箋釋》
,它由72首關於兒童生活和故事的詩組成,討壓歲錢、下鄉做客、放風箏、熏蚊子、打蒼蠅、挖菱角、捉蟋蟀、看螢火蟲……這些過去稀鬆平常的小事,現在的孩子反而很少能接觸到。而這本書,
能讓孩子感受到與自然、節氣相交融的快樂
,給孩子最好的自然、民俗啟蒙,
也能提醒父母,是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帶著孩子回歸自然了。
七十二首寫給孩子的詩
一堂珍貴的中國民俗啟蒙課
說起童年,十點君腦子裡就浮現三件事:盼著過節,盼著玩耍,盼著吃美食。
《兒童雜事詩箋釋》里的詩,就是
以歲時節氣為線索,還原了一個孩子生活的場景
:他們的節日,他們的遊戲,他們的快樂。從農曆新年開始,新年拜歲、討壓歲錢、鬧元宵,及至早春放風箏、掃墓、賞花,立夏、過端午,再到天涼捉蟋蟀、挖菱角、中秋賞月……比如,收到壓歲錢,要怎麼花?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枕頭邊。
大街玩具商量買,先要金魚三角蟾。
——
《
壓歲錢
》
清明雨紛紛之時,按習俗要跟著大人去上山祭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一趟好吃好玩的踏春之旅。
掃墓歸來日未遲,南門門外雨如絲。
燒鵝吃罷閑無事,繞遍墳頭數百獅。
——《掃墓歸來》
到秋風起時,蛐蛐兒也開始叫喚了。蹲在屋檐下數著蛐蛐兒叫,心裡盤算著明天要捉如何捉拿它們。
啼徹檐頭紡績娘,涼風乍起夜初長。
關心蛐蛐階前叫,明日攜籠灌破牆。
——《蟋蟀》
這樣的生活,看起來簡單,其實是
最傳統、最中國的生活
,對於現在深居高樓、出入都有空調的孩子,是新奇卻嚮往的。春天讀讀《風箏》,端午讀讀《蒲劍艾旗》,雨天讀讀《夏日急雨》,孩子在朗朗的音節里,似可觸摸到真實的土地
。
而且,雖然情境不一樣,
但孩子的情感是可以共鳴的
。一個孩子,不一定有跟著媽媽坐一天船去鄉下做客的經歷,但濃濃的親情、出門的新鮮感、吃到好吃的滿足感,都能讓孩子共情。所以,雖然這些詩歌寫於70年前,但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還在被人傳誦,還能打動人心。
他們的價值,是超越時代的
。
他
把童年的回憶
濃縮在一行行的詩里
什麼樣的人,能在短短几行文字里,寫出這麼真摯的情感?
1947年,
62歲的周作人,開始創作《兒童雜事詩》
。寫了一輩子、翻譯了一輩子的文學大家,拿起毛筆,在稿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72首給孩子的詩。越寫越動情,孩子的嬉笑和雀躍,從筆尖紙面躍然而起。周作人,
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
,也是魯迅先生的二弟。與「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兄長不同,周作人是一個對生活、對美、對「無用之物」非常珍視的人。周作人也是一個對兒童極熱愛、極尊重,對兒童文學懷有極大興趣的人。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沒有一個不是拜物教的,他相信草木能思想,貓狗能說話,正是當然的事。
正是這樣一個人,在垂垂老矣之時,還惦念著故鄉的種種溫情,風箏、野菜、烏篷船、麻花粥……也正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童年的生活化作一首首打動人心的詩。
今天的孩子讀這些詩,如同乘坐時光機,在不知不覺中
親歷了一番
民國時期的童年,
隔著時空感受相同的歡欣,而這種情感的共鳴,會陪伴孩子的成長
。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購買《兒童雜事詩箋釋》
原價128元,十點讀書會優惠價98元
十點君拿到
《兒童雜事詩箋釋》
之後,愛不釋手。全書分為甲、乙、丙三編,每編收錄24首詩,每首詩搭配一幅豐子愷畫、一篇
鍾
叔河為詩做的箋釋。無論是詩、畫還是箋釋,無一不是上品。
這本書從1990年初版起,如今已是第五版。
新版在編排、裝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音律朗朗上口
孩子易於誦讀
▼
與完全流傳於民間的童謠不同,周作人筆下的兒童詩
去除了過於粗俗的內容,多了幾分文人的考究與精緻
。除了內容有趣,音律上也朗朗上口。比如這首《書房小鬼》:
書房小鬼忒頑皮,掃帚拖來當馬騎。
額角撞牆梅子大,揮鞭依舊笑嘻嘻。
識字的孩子,自己閱讀;不識字的孩子,聽著父母為他們朗讀,詩的內容也能懂個七八分,多聽幾遍,就能順順溜溜地背出來了。
出版家鍾叔河先生箋釋
更好地理解詩的意義
▼
隔著半個多世紀的時空距離,遇到文字、方言、風俗的閱讀障礙,
家長怎麼更好地給孩子讀詩?
這中間,少不了為詩做闡釋的「擺渡人」,鍾
叔河。
鍾
叔河是著名的出版家,也是周作人的知音。他特別從周作人留下的數百萬文字以及晚清民國文獻、生活回憶
中尋找材料
,釋文與詩歌,互相映襯。他娓娓道來詩中提及的民俗、風物、典故,
將短短的詩演繹成極富深味的散文
,文字平實卻耐人咀嚼。如果
周作人的詩是跳躍的小溪
,那麼鍾
叔河的箋釋就像沉穩的大河
。孩子愛讀靈動的詩,家長或許會在箋釋里找到更多共鳴,讀完箋釋再給孩子講詩,對詩的理解也更深入。也因此,這是一本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的書。
還原豐子愷配畫風貌
培養孩子審美情趣
▼
《兒童雜事詩》最初於1950年在一份叫《亦報》的報紙上發表。刊發之時,即配有漫畫大家豐子愷先生的畫。可惜的是,豐子愷插圖原作已遺失,存世的只有當初刊登在《亦報》上的69幀鋅版圖。
《兒童雜事詩箋釋》1990年初版時,曾將插畫擴大,但效果並不好。這次再版,仍然按照《亦報》原大,
盡量保存上世紀中期用鉛字排版時報紙插圖的原貌
。每一幅畫,對照著詩文看,即是將詩文場景再現;而單獨看,又彷彿一部民國孩子日常生活的默片。難怪作家舒蕪評論說:「詩中的和藹氣氛同樣見於畫中。」
看這樣優美的畫作,是對孩子很好的審美啟蒙。
保留周作人手稿
感受大師風範
▼
讓十點君很驚喜的是,書後還附有周作人書寫雜事詩的兩種手跡,分別是1950年和1966年的手抄本,極具收藏價值。
不妨讓孩子看看半個世紀前文人的筆墨,
孩子能感受到大師作文的風範,這對他們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
裝幀典雅精緻
閱讀賞心悅目
▼
書採用精裝,橄欖綠布紋封面上,用極細膩的燙金工藝,描摹出幾隻風箏的圖案。放風箏是周作人童年很喜歡的遊戲,雜事詩第五篇,寫的即是風箏。
內文的排版頗有民國風氣,紙張摩挲起來也十分舒服。
孩子在閱讀時,定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十點君一直認為,
越接近泥土,越容易獲得單純和快樂
。雖然這樣的生活方式在今天難以獲得,但不妨把這顆種子,種在孩子的心裡
,也許在哪天,就能開花結果。希望家長和孩子能一起閱讀這本帶著泥土清香的《兒童雜事詩箋釋》,在詩文里感受鄉土的召喚;然後,
放下書,趁著春光,一起去踏青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兒童雜事詩箋釋》
給孩子讀一本帶著泥土清香的書
原價128元,十點讀書會優惠價98元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十
點好物
打開一種文藝的生活方式
↓↓↓戳閱讀原文,即可擁有《兒童雜事詩箋釋》


※當你長大,別把父母落在身後
※太斤斤計較的人適合買菜,不適合談戀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為什麼要原諒每一個不被原諒的人
※三毛 | 來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罵你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回顧 | 生而為人,我本不應抱歉
TAG:十點讀書會 |
※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才是你想要的定製生活
※一定要看看,這就是你50歲以後的生活!太真實了
※就算你在日本生活了一輩子,這幾個問題你也不一定知道答案!
※這不就是你想要的籃球生活嗎?
※一心想要生個女兒,沒想到這家人生活的卻是這樣!
※到底怎麼樣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我們未來的生活是這樣的?
※你為什麼不敢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樣的夫妻生活,誰不想要?
※假如我們是「六指」,那麼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
※你問我什麼是戰士的生活,這雙手給出答案
※你為什麼不敢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給你一天一美元,你能怎麼生活?
※我們為什麼想過奢侈的生活?
※我生活在底層,他卻給了我想要的一切,目的只為替他生個兒子 1
※看看這條魚,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生活!
※5歲孩童左眼取出6條寄生活蟲,原因竟是媽媽忘了提醒孩子這樣做
※回歸農村,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當你想放棄時可以看看他們,生活是自己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