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代表節氣又代表了節日。此時,天氣轉暖,空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故清明有明潔之意。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冬去春來,每侯都有花蕾綻放,故有「花信風」之說。清明節氣,第一候梧桐花開,第二候冬麥類花開,第三候柳樹花開。

這個清明不太冷


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北京處於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中,陰有輕度霾,返京回程請注意交通安全。夜間陰有小雨,能見度1至3公里,最低氣溫12℃。7日前北京天氣雲量較多,擴散條件較差;7日夜間受冷空氣影響,能見度將逐漸轉好。


昨天,北京市氣象台宣布北京今年氣象學上的入春時間是3月26日,較常年的入春時間3月30日(1981——2010年的平均狀況)早了4天,屬於正常範圍(早晚5天以內都屬於正常範圍)。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清明的起源


關於介子推的傳說



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後來的中國人形成了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有人會有疑問,既然清明原本是這樣一個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時間,怎麼會演變成中國人祭祖掃墓、處理死亡這件事的日子呢,這不是很矛盾嗎?關於清明的由來要追溯到古代春秋時期的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緬懷:慎終追遠


清明節最初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因萬物生長於此時,都是清凈而明潔的,故有此稱呼。清明時節,氣溫上升,雨水增多,和風輕拂,鶯飛草長,到處是盎然的生機,恰是農耕的大好時節。因此,清明節原是指導農耕活動的節氣。而後,隨著歷史的推進,清明逐漸容納了寒食節、上巳節的內容,成為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和節俗文化的節日。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清明節的一大主題。所謂慎終追遠,原本是指喪盡其哀、祭盡其敬,後來也就用來指慎重從事、追念前賢。在清明這一天,人們都會去祭祖上墳掃墓,藉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追思和敬意。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中國人向來重視祭祀祖先,對先人常常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和歸依。血緣上的繼承,情感上的依託,使得人們對先人充滿著懷念,對往事充滿著追憶。掃墓祭祖,正是人們追思與緬懷的方式。人們在先人面前,一方面回憶過去,感恩先人為今天的生活做出的貢獻,一方面審視自己,激勵自己為以後做更大的努力,也祈願先人的庇護,帶來收穫與希望。這種血脈上的繼承與記憶,使得先人與後人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也體現了中國人對親情血緣的重視、對先人的敬重,有著一種情感追求和價值關懷。


幾經演變,這種緬懷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先人,而擴展到對整個民族祖先創造文明的緬懷感恩,擴展到對為國為民做出犧牲的英雄先烈的追思追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清明節是一個強化民族記憶的節日。


這個節日,既有慎終追遠的感懷,有生離死別的黯然銷魂,又有歡樂賞春的氣氛,有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唐人杜牧有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清明習俗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祭掃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并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踏青


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代的人們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漢代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遊戲。唐代盪鞦韆十分流行,並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點擊播放 GIF/17K



文|信報綜合編輯|王詩文


精彩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娛樂信報 的精彩文章:

《暗物質與恐龍》:站在宇宙看現實人生
藝術市場價值榜發布,首次融入公益慈善元素
國家大劇院「開放日」冬日獻禮 信報伴近萬觀眾歡慶九周年
戴玉強今天在北京地鐵「戴」你看報
你知道老舍還寫過科幻小說嗎?《貓城記》將拍成電影

TAG:北京娛樂信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萬物皆有靈性,生活如此多嬌!
于丹:此心光明萬物生
皮膚之上,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又何曾顧及他人的目光
你若心明,風和景明萬物生
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此時,萬物失去了生機
今日穀雨:告別春光,萬物生長
【生命截句】萬物生長,又何曾顧及他人的目光
立夏來了,萬物生長,包括我們
萬物生長的今天,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什麼?
「道」化生萬物,先天地而生
生髮春陽和氣,潤澤萬物生靈,順應天地大道
乾貨推薦!驚蟄如何養生才能不負萬物生長的大好時光?
鏡像,萬物映照而生
宇宙萬物的生長方式極其相似
宇宙萬物是從何而來?
生無可戀(世界是萬物,萬物是你)
靜,能生百慧,虛,能容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