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沉痛悼念:今晨,著名電影理論家、翻譯家周傳基老師在美國仙逝,享年92歲。他生平學術著作等身,薪火相傳,影響了好幾代電影人。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旗幟性人物,桃李滿天下,被世人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斗。先生一路走好!願您照亮天堂的電影聖殿!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周傳基(1925.3.12-2017.4.4)


看死君:4月4日,對影迷來說,不僅僅是清明假期,還有著非同一般的影史意義。這一天,曾經誕生了許許多多的電影人。他們當中,有人開創了影史的先河,被後世景仰備至;有人搏擊於轟轟烈烈的時代浪潮中,至死都在拍電影;有人依然揮灑地活著,繼續用鏡頭抒寫下世間的悲喜、生命的離散。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作者| Giulietta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四月四日,註定是個偉大的日子!不僅僅是蘇聯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的生日,還是法國新浪潮五虎將之一埃里克·侯麥的生日,以及左岸派代表人物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生日。此外芬蘭導演考里斯馬基、台灣導演王童的生日也是在這一天。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塔可夫斯基:詩與時光


今天是塔可夫斯基誕辰85周年。這位蘇聯電影大師,與義大利導演費里尼、瑞典導演伯格曼並稱為導演界的「聖三位一體」。他的電影風格具有詩一般的特徵,但作為作者電影代言人,他的藝術創作深受國際批評界喜愛,多次榮獲戛納電影節各類單元大獎。


塔可夫斯基認為電影是通過事件的形式,記錄時間的機器;這種直接涉及生命的時間,使電影優於其他門類藝術;因此電影導演承載著雕刻時光的巨大任務。而塔可夫斯基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創造著影像的生命,編織著如夢如幻的時光,給予了觀眾追尋時光的真實性體驗和詩意性享受。


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是他獨特風格的詩意創作。我們能夠從中看到純粹的民族情懷與宗教情懷。電影創作本身就與藝術家自身的民族文化、真實生活密不可分。而他影像中的,印刷廠女工人、宇航員、俄羅斯詩人,他們都是歷史的象徵、是極具民族意識的符號,更代表了時代社會的犧牲者。這便是塔可夫斯基眼中的俄羅斯——詩意背後承載著民族的苦難。


而面對苦難,宗教符號成為了塔可夫斯基電影中最確切的隱喻象徵,建立在民族情懷上的自我救贖。如同他在電影《犧牲》開篇,對枯樹的解釋:「以這棵失去了生命,需要水的枯樹為基調,傳達的是,一位僧侶每天為這顆枯樹澆水,默默相信他所作所為有其必要;他未曾動搖信念,相信信仰有著神奇力量。奇蹟果真出現,一天早晨,他真的看見了枯樹枝丫上覆滿嫩葉。而這神跡就是生活的真諦!」

塔可夫斯基將民族歷史的憂愁與個人不幸化為純粹的情感,修飾自己的藝術創作;如詩如夢的鏡頭就是這份深厚之愛最美妙的形式,給觀眾從視聽到心靈的震撼。無疑,今天我們仍需這份詩意時光,去尋找生命真理。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侯麥:平易近人地講故事

埃里克·侯麥生於1920年。如其他法國新浪潮手冊派的成員一樣,他是高產的。80年代的侯麥創作了他的兩組系列,第一系列,是六個道德故事;第二個系列,是喜劇與箴言;在90年代,侯麥又完成了他的第三個系列,關於四季的故事。


正如同紐珀特在他的著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史》中對該電影運動所描述一般:「新浪潮電影的故事往往結構鬆散,主人公性格複雜,但是行為率真。重要的是,粗糙甚至雜亂的電影風格,恰恰適合講述紊亂但是開心的故事,描寫那些在當時的法國四處遊盪的年輕人的生活。」同樣,在侯麥電影故事中,每一個人物都在平凡的生活中經歷著感情的變奏、情感的矛盾。


侯麥的與眾不同,在於他的簡約、散淡與平易近人。如果說戈達爾在影像中建立反戲劇性、反好萊塢的意識形態;特呂弗通過藝術創作講述,化為「安托萬」的個人經歷;那麼侯麥則通過鏡頭講述著一個個關於「自然人性與情感道德」的小故事,以此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思考。


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新浪潮電影人在場面調度的精湛技藝,但我們之所以熱愛侯麥的影像,也許恰恰就在於他的極簡主義,他的忠於平淡。他陳述著自然生活中,人因情感在理智與瘋狂中徘徊;而這一過程在侯麥的電影中是緩慢的;在事件逐漸深入本質的矛盾時,我們能夠通過這一進程不斷發現人物內心真實的慾望與衝突,於是故事便止步於此,不再多言。


埃里克·侯麥的電影可以用沉悶、平淡形容,但是他的藝術創作絕不是平凡的。他一面講述著最為普遍的感情糾葛,一面反映的卻是法國文化最獨特的思潮與觀念。在餐桌上談論哲學與理論不是一件時髦的事,而是一件值得讓全世界觀眾嚮往的情懷!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考里斯馬基:冷與暖


阿基·考里斯馬基於1957年4月4日出生,是芬蘭國寶級電影導演。同樣,作為作者電影的代表人物,阿基的電影有著一貫的北歐性冷淡風、黑色幽默,並且不失溫暖動人的一面。


在阿基的電影中,故事的人物常常是沒有太多豐富表情的,而且事件的進展可謂是缺少衝突與戲劇性。這一點上很多人將其與法國電影大師布列松比較。那麼在布列松的觀念里,他電影中的人物是去表情化的。冷靜,理性的面孔給人一種自然的疏離感,但這種符號化卻是布列松極簡主義的重要因素,這是與電影空間的環境,整體情緒所並置的,因而在他的極簡主義之下具有強大的震撼力。


對於阿基的影像來說,在布列松的創作手法之外,他的電影仍與他所處環境密切相關,他常常記錄赫爾幸基的底層生活,在冷幽默之中,有著對殘酷現實的隱喻;但在殘酷之中,卻常常以淚中帶笑的溫暖方式結尾;而這種冷暖交織中,又包含導演個人對生活於邊緣人物的細膩情感關懷和殘酷現實的思考。


也許在中國,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影迷並非很多,但是深愛他的影迷都能夠真切體會到這位來自北歐的導演,在現今的電影世界中,對自身創作的忠實;他用異樣的聲音闡釋電影不同的生動面,這是最為可貴的價值!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杜拉斯:情人、文學與左岸派


杜拉斯亦是在4月4日出生的偉大電影人,她於1914年出生於法國殖民地印度支那。之於其他電影人來說,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經歷是更為傳奇而不同尋常的。如今,我們提到這位女性,我們會想到關於越南西貢的《情人》;會想到日本廣島的《廣島之戀》;更會想到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新浪潮左岸派電影。


杜拉斯是小說家、是編劇更是導演。她不同的身份如同不同的符號,通過她個人的命運流轉,如同她筆下的人物一般,有著象徵斷裂性時代、傷痕性歷史的意義。顯然,這與她自身的感情與不同時空環境所鑄造出來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當年法國新浪潮手冊派成員,特呂弗在《電影手冊》率先提出「作者論」的觀點,他認為影片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導演而非編劇,在一系列作品中堅持題材和風格的一貫特徵的導演,即是自己作品的作者。可以說新浪潮的電影是一批極具作者電影風格的創作;但實際較之於手冊派,左岸派導演們更是作者電影最忠實的實踐者。


重要刻畫人物的內心,源於文學卻又高於文學的影像化處理,促使了左岸派導演極具作者風格的藝術創作。無論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還是科皮爾的《長別離》都出自杜拉斯的編劇文本,這也是左岸派對絕對忠實編劇,而不改編文學創作的另一特徵。


而之於杜拉斯的創作,無論是她的文學作品,還是作為導演之後的藝術創作,她的創作就是新浪潮一部分,先鋒而前衛;而更為重要的是,她書寫的情愛,有著傷痛的痕迹;有著明顯的女性主義視覺;更有著獨屬於她個人經歷的影子。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王童:不該被忽視的台灣導演


談到80年代的台灣電影,影迷們自然會想起8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對於侯孝賢、楊德昌、吳念真、柯一正等電影人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新電影代表人物了。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卻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台灣電影導演王童。


同樣,他也是四月四日的生日,1942年生於安徽省太和縣。王童的藝術創作如同其他電影人一樣,離不開自己生活的土地,離不開最為熟悉的環境。他用電影記錄著台灣本土的現實生活。如果說台灣新電影的主旨就是通過現實主義的筆法,書寫人道主義的關懷,那麼在王童的影像中,最為獨特的便是對台灣鄉土村落的真實寫照。在他的電影中,除去人性質樸的一面,便是對生活真實苦難,直接而毫不避諱的深入揭露。


王童的《香蕉天堂》、《稻草人》和《無言的山丘》被稱為「台灣近代史三部曲」。較之楊德昌的都市傷痛、侯孝賢的鄉鎮悲情,王童對村落鄉土的滄桑描繪是直接在書寫台灣歷史中的人文變化,依然懷有沉重的人道主義關懷。而對於影迷來說,值得我們懷念的便是他對於那片土地發自內心的摯愛之情。


今天是4月4日,一個影迷們應該記住並紀念的日子。在影史上,正因為有這些忠於自身內心,堅持書寫民族文化,深刻挖掘生活苦痛的導演們,才會讓全世界的觀眾感受到不同文明相同的真摯感情!


除了這幾位導演之外,還有很多電影人的生日同樣也是在4月4日。他們分別是:


小羅伯特·唐尼


希斯·萊傑


雨果·維文


劉偉強


安東尼·博金斯


克里斯汀·拉蒂


深浦加柰子


孔孝珍


詹姆斯·羅德


格雷格·T·尼爾森


蕾切爾·柯琳


大衛·克羅斯


巴里·佩珀


徐東元


蕭汝冠


大衛·布雷恩


……


作者|Giulietta;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特 別 推 薦


【奇愛博士講電影】之「是他們成就了影帝劉德華」


卧底出沒!你有一項「任務」要執行,收到請回答。本期對話《非凡任務》導演麥兆輝、潘耀明,一探警匪片激戰背後的導演美學,談談他們在追求突破過程中遇見的艱辛與幸運。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 近 期 熱 文 】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4月4日,其實是個偉大的日子 點擊播放 GIF/143K



鯨魚放映室|麥田電影院|看圖猜電影


有一張劇照|有一個影人|有一句台詞|有一段原聲


影史軼事|深度影評|導演訪談|資源共享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十年前,這位獨立影評人意外離世
影帝范兒!這部死循環喜劇有點猛
哥哥專場:又一年,心中仍挂念
眼瞎剁手!北影節終極片單瘋轉
這部少年性愛片,曾被禁20年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86%的星座日期算錯,其實還有第13個星座!
3月30日,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頭睡獅
日本14年時間攻不下中國,其實是因為這個?
你信嗎?這個日本童顏美女其實45歲
早期的東北其實是四個省,有一個存在27年就被取締了
90後步入中年危機?88年的中年女子?其實都是在國際玩笑!
2016年底中國獲得S400導彈?這其實是個謊言
1981年,蘇杭美女其實很平凡
專業扮丑20年的劉玉翠,其實是個大美人
4年3部大火韓劇,90後女神朴信惠,名副其實的收視女王!
瑪雅人所說的世界末日其實並不是2012年,霍金是這樣解釋的!
49歲張敏拍封面復出,其實她已經美了很多年
月入過萬,其實比你爸當年月賺500少得多?
60歲老人就要坐馬桶,其實,這種意識應該從40歲開始!
19歲150斤的她 名副其實的大胖子 但卻有無數男人為她痴狂
92歲太婆賣72年房子沒人要,其實內部別有洞天!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其實是歷史的重演
43歲張茜近照,被稱60歲不配張衛健,其實漂亮顯年輕代言面膜
美軍向日本投原子彈前,其實灑了6300萬份警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