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視頻】Nintendo Switch 評測:近乎完美的無縫遊戲體驗

【視頻】Nintendo Switch 評測:近乎完美的無縫遊戲體驗

「遊戲還能這樣玩?驚了!」

相信不少朋友在看完任天堂 Switch 的宣傳視頻後,都發出了同樣的感嘆。

Wii U 上市 4 年後,任天堂終於推出了新主機——Nintendo Switch。這台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遊戲主機,將「無縫切換」概念帶到了我們身邊。在投影遊戲畫面至電視機的 TV 模式下,將 Switch 機身從支架上拿起,再把左右兩個 Joy-Con 手柄劃入主機本體兩側,就可以在小一號的屏幕上繼承遊戲進度——如此場景即便沒有親身經歷過,光憑想像,相信你一定也能興奮起來。

任天堂 Switch 剛上市不久,自然地,遊戲數量在主機上市初期階段並不多。不過在一段時間的體驗過後,筆者對這台主機的新鮮勁,並沒有過多地下降,反而是一直在不斷探索 Switch 在室內、室外、手持與投影模式等不同場景下的玩耍方式。那任天堂的這台新主機表現如何,繼續閱讀我們的評測吧。

硬體與續航表現

Nintendo Switch 硬體參數6.2 英寸 LCD 720p 觸摸屏幕英偉達 Tegra X1 處理器4GB 運行內存32GB 內置存儲空間,支持 microCD 卡擴展藍牙4.1802.11ac Wi-Fi 標準4,310mAh 鋰電池主機:一個 USB-C 介面底座:兩個 USB 2.0 介面、一個 USB 3.0 介面、一個 HDMI 介麵價格:29,980 日元 / HK$ 2,340 / US$ 299.99

Switch 採用了 6.2 英寸的屏幕,外加兩個可拆分獨立使用的手柄,整體非常輕薄。開箱時,幾名在場同事摸過 Switch 後,都表現出了一致的感覺。在這樣的重量條件下,看著無論是清晰度還是色彩表現都非常出色的屏幕,有時真的會感嘆眼前的這台設備還是概念產品吧。

Joy-Con 手柄滑入主機側邊時,系統會發出咔噠一聲(是的,這個聲音被整合進了系統音效庫里),不禁讓人回想起去年 10 月任天堂放出的首個預告視頻,視頻展現的手持/TV 模式流暢無縫切換的感覺,每次都讓人產生愉快舒適的感覺。當然,把手柄取下來的時候,也非常流暢、輕鬆。

如果你想靠在椅子上舒服地對著桌子玩遊戲,撐開機身後方的支架,可以將 Switch 立在桌上,這時「switch『切換』」概念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不過這其中不夠人性化的地方在於,支架的角度並不可調,即 Switch 只能以固定角度豎立,這就導致在某些場景下,視線無法達到最優觀看角度,玩時間長了會比較累。

在TV 模式下遊玩《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時,Switch 全速運轉著,拿起主機後,筆者注意到了輕微的風扇聲,不過 Switch 風扇的噪音相比 PS4 或者 Xbox One,還是要小許多,在日常使用時幾乎可以忽略掉。持續運行遊戲後,Switch 的發熱量也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需要一提的是,Switch 主機背部很容易被刮花,而筆者手裡這台 Switch 的 Joy-Con 手柄的扳機鍵附近也出現了剮蹭掉漆現象。

滿電狀態下,Switch 大約運行了兩個半小時《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後才沒電,不過單以 2 至 3 小時評判 Switch 的續航表現是片面的,畢竟像《塞爾達》這樣需要機器高負荷運轉的遊戲,在目前的遊戲陣容中,算是「異類」了。而其它遊戲,如《超級炸彈人 R》在 Switch 上的運行時間要超出《塞爾達》不少。

至於在戶外為主機充電的問題,筆者使用 Anker 的一款搭載 QC 2.0 快速充電技術的移動電源給 Switch 充電,兩個小時大約給主機充進了 50% 的電力。不過以充滿電後的日常遊玩時間(2.5 小時左右)計算,用移動電源連上 Switch 時,後者的耗電速度會高於充電速度。所以如果在外玩 Switch 遇到沒電需要救急的狀況,可能就需要是一款充電電壓更高的移動電源了。值得肯定的一點是,任天堂沒有另闢標準,Switch 運用的是 USB Type C 充電介面,插入時不用在意線的正反面。還能想到的一個優點是,如果你同時又是新款 MacBook Pro 用戶,外出時只帶一根充電線就夠了。

雖然附帶的手柄握把並不能為 Joy-Con 手柄充電,但其實後者的續航能力要比想像中的強,更何況手柄與主機本體合體時,主機會自動為手柄補充電力,幾乎可以忘掉 Joy-Con 手柄還需要充電這樣的問題。

系統與網路服務

Switch 的系統非常簡潔,主頁明顯位置留給了遊戲封面,封面下方的主要應用程序是新聞資訊、Nintendo eShop(遊戲商店)、截屏相冊和手柄設置。值得一提的正是 Switch 的手柄設置,由於 Switch 提供了多種手柄使用方式,所以任天堂專門開設了一個設定通道,便於玩家快速切換手柄握持方式。在 TV 模式下,還支持在設置中選擇輸出解析度和 RGB 色彩範圍。

除了基本設置,剩下的就是遊戲了,因為 Switch 沒有本地視頻播放器,也(暫時)沒有 Netflix、HBO 等串流視頻 App,它目前能提供給你的,就是全力運行遊戲和帶給你滿屏遊戲性的能力。

網路服務方面,或許是部署了 CDN 加速伺服器的緣故,從 Nintendo eShop 下載遊戲時的體驗也非常順滑。任天堂在公布 Switch 時表示,完整的網路服務(包含多人在線對戰等)將在今年秋季開放,所以至於 Switch 的網路對戰、社交和約戰等一系列體驗具體如何,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了。

體驗

任天堂在發布會上花了大量篇幅介紹 Joy-Con 手柄,著重展示了運用在其中的「黑科技」,HD 震動就是比較厲害的一個。目前將 Joy-Con 手柄震動功能發揮得最好的遊戲是任天堂官方出品的《1 2 SWITCH》,這款遊戲主打兩人、多人面對面遊玩。Joy-Con 手柄內置六軸陀螺儀和多精度震動模塊,比如其中的猜木盒中玻璃球數量的遊戲,就將 HD 震動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左右、上下擺動木盒(手柄),筆者甚至感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一個木盒。如果你是第一次玩這個遊戲,應該會小小驚嘆一下。

刮鬍子、開旋轉密碼箱等遊戲則體現了 Joy-Con 手柄多軸感應能力,擠牛奶、乒乓球、棒球、揮劍對決則將對應真實運動的震動反饋效果做得非常逼真。有趣的是,還有一個照顧嬰兒的遊戲,遊玩時需要將手柄插回主機,根據虛擬嬰兒的動態(哭、睡覺),玩家需要作出對應的動作(輕輕搖晃、將主機放平模擬嬰兒在床上睡覺),而在此期間系統會通過你應對不同場景的時長評判最終得分。Joy-Con 手柄集成了較為先進的技術,對未來 Switch 還能模擬生活中的哪些動作,非常值得期待。

不過,如果你拿著 Switch 進行長時間的單人遊戲,手臂還是會感覺有些酸脹,儘管一開始拿起時,你會感覺它非常輕薄。

Switch 的音效表現很出色,遊戲中遇到物體從一段至另一端移動時,能明顯感受到環繞效果。筆者在工作日下午的咖啡廳拿出機器玩了一個多小時《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周圍較嘈雜的環境也並沒有給遊戲音效體驗帶來太大影響,人物對白都還聽得比較清楚。

TV 模式下,當 Switch 與底座接觸後,畫面並不會瞬間顯示在電視屏幕上,而是稍有幾秒延遲,而一旦反過來操作,體驗就真的會非常流暢,電視畫面幾乎是零延遲回到 Switch 主機本體的屏幕上。想像一下你在客廳拿起 Switch,隨後躺在卧室里繼續在《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的世界中探索,那感覺是多麼的棒。就這一點來說,入手 Switch 絕對值。

不過目前的問題是,Switch 機能畢竟還是受到硬體與主機空間的限制,所以遊戲時的掉幀、延遲現象還是存在的,比如在《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中操作主角 Link 走到某些複雜場景時,遊戲畫面會出現卡頓情況。

結語

任天堂將「切換」概念通過二合一遊戲主機 Switch 帶到了現實生活中,從這一點來說,任天堂是成功的。不過目前遊戲數量和種類還是太少,也許當你入手後並不能從中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那份歡樂——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只需要再等幾個月,或者一年,等遊戲種類豐富起來,留給消費者的選擇自然也會變多。

如果你是 PS4 或 Xbox One 玩家,同時又追求遊戲的視覺觀感,那或許 Switch 並不適合你(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得體驗過才知道……)。Switch 非常適合朋友、家人之間一起面對面玩耍(《1 2 SWITCH》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平日里留給遊戲的時間不多,那麼可以試著通過 Switch 和朋友、伴侶或子女一同增進友誼、培養感情。

任天堂 Switch 無論是從畫面還是遊戲方式的可探索性上來說,都要比 Wii U 領先不少。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還是應該理性地面對,同時應該留給任天堂一些優化、探索下去的時間。

本文【視頻】Nintendo Switch 評測:近乎完美的無縫遊戲體驗來自動點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y 的精彩文章:

《她愛上了我的謊》第四集預告公開 李玹雨JOY心動甜蜜約會
任天堂Switch的意外福利:手柄可在PC上玩遊戲
玩轉時尚與音樂跨界 JOY&PEACE女鞋攜手郁可唯、張恆遠
JOY&PEACE 17春夏 玩轉時尚與音樂跨界
音樂隨我而型!2017春夏,JOY&PEACE女鞋攜手郁可唯、張恆遠玩轉時尚與音樂跨界

TAG:joy |

您可能感興趣

兼顧遊戲與 4K 影音體驗的奇怪產品:Nvidia Shield TV 評測
Richmond Night Market初體驗
Chrome 68瀏覽器體驗:不安全網站提醒、Material Design UI初體驗
First Light Design推出VR體驗《Distant Suns VR》
虎虎簡評:PS VR的經典恐怖體驗《The Persistence》有點刺激
《Magic Flight Academy》體驗VR中的掃帚飛行
努力打造新的視頻體驗 Facebook收購Vidpresso
Figment宣布下一代沉浸式體驗Project Helix
盲人視角射擊遊戲《Muffled Warfare》在Steam平台開啟搶先體驗
sloggi The Comfort Lab舒適體驗室
Dirac Research AB :讓VR聲音體驗更真實
Android 新機皇?三星 Galaxy Note 9 上手體驗
谷歌 Fuchsia 上手體驗,將取代Android/win10
Secret Location 旨在革新基於位置的VR體驗
HoloLens開發者體驗報告:Magic Leap One確實比HoloLens好
用Magic Leap One看NBA是種怎樣的體驗?從Screens連接最廣泛觀影人群
能拍照錄視頻的眼鏡升級了,Snap Spectacles V2體驗
專註在線多人競爭性遊戲體驗:專訪 Directive Games 張竹雲
全新的無線體驗,索尼 Xperia Ear Duo 評測
SigurRós與Magic Leap合作開發Tónandi混合現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