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採訪+撰稿:陳學穎


攝影:李國慶


編輯:夢錫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澳籍華人藝術家周小平在北京的個展現場接受採訪。(視頻來自華輿)


如果你在百度中搜索「周小平」三個字,你會得到191000條不同的檢索結果。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191000之一的周小平曾被一些媒體譽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周小平大老遠地從中國安徽跑到澳大利亞去研究原住民,一研究就還上了癮,研究了將近30年。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4月1日,由今日美術館與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共同舉辦的「重返大地——周小平藝術澳洲」在北京開幕,這是周小平的首個藝術生涯回顧展。(圖片來自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


4月1日,周小平對澳大利亞原住民近30年的「研究成果」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這場名為「重返大地」的藝術生涯回顧展共有58件作品,包括繪畫、裝置、攝影及影像作品。


周小平說,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能去澳大利亞,更預測不到能和澳大利亞原住民有這麼深的淵源,「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沒有一件事是我之前計劃好的,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最初的我只是愛畫畫而已。」


一幅畫成為他通往澳大利亞的綠卡

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周小平在孩童時期除了畫畫沒有其他什麼愛好。他的家長只希望周小平「有個一技之長,別當小痞子就行了」,並沒在其他過高的要求。


「當時畫畫很容易,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夠了,並不需要什麼其他的設備,也不用花很多錢。正好我自己又對畫畫有興趣,既然做就要認真做,堅持到後來也就有了一些成果。」 周小平說。


周小平坦言他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受過正規的系統性訓練。「當時我們講究的是跟師學藝,我從11歲時就跟著一個老師練習畫畫,練習的方式和內容僅限於每天早、晚都到有很多人的菜市場畫素描,有了一定基礎後就開始練習中國畫。」


成為一名藝術家或許是很多人年輕時的夢想,但現實中能夠得到被人發現的機會,並且「熬」到舉辦個人畫展的人數就只能用寥寥無幾來形容了。從這點上看,周小平是幸運的。他不僅在28歲時就舉辦了個人畫展,而且第一次個展就「沖」出了國門,辦在了被視為發達國家的澳大利亞。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4月1日,在「重返大地」畫展開幕式上,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代表 Curtis Taylor(左)與周小平(右)一起作畫。(圖片來自華輿,攝影/李國慶)


回憶起如何跑到澳大利亞辦畫展,周小平說這只能用「巧合」、「緣分」形容這段經歷。想來想去,他最要感謝的還得是他家鄉的黃山。「畫好黃山就是在傳承中國文化藝術,所以我那時經常畫黃山。這大概都是天意,也是因為黃山我才有之後的那些『巧合』。」


周小平告訴華輿記者,那個把他帶去澳大利亞的「貴人」出現在一次他在黃山的寫生中。


「當時我正在黃山畫畫,有個女生看我畫了很久,等我快畫完時她說要買我這幅畫。其實當時我心裡是非常開心的,因為有人欣賞我的畫。80年代的那會兒也不流行賣畫,所以我就直接把畫送給了這個女生,她很感動就留了我的通訊地址。」周小平說。

送完畫的周小平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幅畫成為他通往澳大利亞的「綠卡」。「大概在那之後過了至少一年吧,我接到一封信,我才知道我送畫的女生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一名建築系學生,她的同學們在她家裡看到我的畫都很感興趣,所以她想讓我在澳大利亞辦個畫展,她會替我聯繫畫廊。」 說到這裡時,周小平激動地提高了聲音,彷彿又重回到了當年。


周小平說,在那時的畫家圈子裡,開畫展這種事也是需要論資排輩的。而當時只有20多歲的周小平怎麼也沒想到他會跳出這個「框」直接「一步登天」。


1988年,帶著滿心歡喜和期待的周小平背著他的畫作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個展。「那種感覺很難形容,就像你眼前出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周小平看著遠處說道。


辦完畫展的周小平本以為這就是他作為藝術家的最大成就,顯然,這僅僅是個開始。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4月1日,與會嘉賓出席「重返大地」開幕展。左二: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Elizabeth Peak,左三:周小平。(圖片來自華輿,攝影/李國慶)


對澳大利亞原住民「一見鍾情」


周小平憑藉自己的「大作」在澳大利亞開了個人畫展以後拿著在畫展上賣畫掙的一些錢開始了他第一次環澳旅行。「當時的我是毫無目的性地走,大巴車停在哪裡,我就下車,然後在同一個車站我再上車,去下一個大巴車停下的地方。」周小平停了一下,接著說:「現在的人都太具有目的性,而我就剛好相反,我到第一個地方的時候,我也不會給第二、第三個地方做計劃,他們都是隨機的,到了哪裡就是哪裡。」


這種看似獨特的沒有計劃的旅行方式讓周小平人生中第一次見到了皮膚黝黑的當地原住民。原住民以荒漠為家,在荒蕪的土地上居住了成千上萬年,遠遠早於19世紀第一批來澳探險的歐洲殖民者。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重返大地」展覽現場展示的澳洲原住民的攝影作品。(圖片來自華輿,攝影/李國慶)


隨後將近30年的歲月中,對原住民的一見鍾情成為了周小平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1988年我在澳大利亞中部愛麗絲泉見到原住民的時候,他們看見我都覺得很奇怪,因為當時沒有中國人去他們那裡,只有少數的幾個日本人去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交往。」周小平說,相互信任和尊重是他和原住民的相處之道。


周小平被原住民的行為方式以及他們對自然的敬仰所吸引。在他們身上,周小平看到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這讓周小平的環澳之旅逐漸變得像是探尋原住民之旅。「當我知道北部有更多的原住民時,我又去了澳大利亞北部。在那裡我看到了不同部落的原著民,我跟著他們,觀察他們,這種很奇妙的感覺就發生了。」


讓周小平驚喜的是,帶著華人面孔的他不僅沒有被原住民排斥,它和原住民一起吃一起睡,順利地被原住民「收養」,被給予了原住民名字——高交克,成為了一個「地道」的原住民。「在我和他們說明來意之後,他們並沒有拒絕,反而接受了我,讓我待在他們的部落里。我和他們一起生活,白天行走、打獵、吃捕獲的獵物,晚上圍著篝火睡覺。」周小平說,他對原住民的尊重是他能與原住民建立友好關係的重要原因。「原住民是我的模特,我是原住民眼中的李小龍,他們看到我就會說『李小龍來了』。這也是我們拉近彼此關係的契機。」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周小平和原住民在一起。(圖片來自ochreandinkmovie.com)

周小平說,和原住民的生活並不複雜。「吃、住、行,是我們的生活,也是原住民的。區別是,原住民一天24小時都生活在野外,我以為作為一個城裡人,突然進入到這樣一個生活環境會很不習慣,但事實是我很容易就適應了。在那裡,一切都很簡單,你會感覺到很放鬆,很自然。在平常的日子裡除了為了糊口去打獵、捕魚以外,你並沒有其他的事情做。所以經常晚上太陽落山以後,8點多我們就休息了。但是篝火是一直燃燒的,只要我們住在那裡,篝火就不會滅。這也是『規矩』。」周小平說。


周小平告訴記者,「其實原住民和我們並沒有很大區別,同樣也在每天經歷著和我們相同的事情。吃、住、行、交談,娶妻,生子,過日子。這些他們也和我們一樣。他們雖然會的英語很少,但這也並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交流。」


周小平說,原住民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很多妻子,生一群孩子,一個家族大概有十幾口人。一個家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個部落由很多個家族組成。周小平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現在原住民也都傾向於娶一個老婆,並不是因為外界迫使,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感到了「多妻」這件事所帶來的麻煩。


「原住民男人因為可以娶很多個老婆,所以他們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老婆,其中也包括相對於他們自己歲數很年輕的老婆。最大的老婆出於責任,不光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照顧其他老婆生的孩子。這樣一來大老婆就免不了會生氣、念叨,做出一些讓家庭很不和睦的事情,所以『逼』得原住民男人也開始只娶一個老婆了。」周小平笑著說。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4月1日,一幅帶有澳大利亞原住民元素的畫作吸引了觀者拍攝。(圖片來自華輿,攝影/李國慶)


周小平剛一開始和原住民交流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都是用肢體語言,接觸久了就逐漸變成「心領神會」。「其實我的英語一開始都是原住民教的,他們說的都是最『土』最『土』的英語,所以當我用這些英語去和外界交流的時候,他們都很驚訝我一個中國面孔怎麼會說澳大利亞土語。」說到這裡,周小平禁不住用手掩著嘴笑了笑後接著說:「他們會在我畫畫的時候觀察我,想和他們交流並不難,我把筆遞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明白我的意思,跟我學畫。這是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孩子們經常作為我的模特出現在我的畫里,我也會和原住民一起把彼此的樣子用畫畫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們相視一笑,並不需要過多的語言。」


在剛開始研究原住民的時間裡,周小平幾乎每一次都要在荒漠里生活3至6個月,而當他被別人問到一共在原住民的「圈子」里生活了多久時,他笑著說:「這真的數不清,都加起來算的話肯定是很多年,我到現在也依然繼續著對他們(原住民)的探訪。」


周小平從外界進入原住民區並沒有很不適應。但是當他從原住民區出來回到原來的生活時,身體所產生的強烈反應成為了他在一段時間內中最大的「痛」。

「從荒漠出來回到城市裡是很不適應的,那種難受的感覺很難描述清楚。當你長期生活在一個沒有什麼可以限制你的地方,突然再回到一個被包圍、束縛的屋子裡時,你就會覺得很壓抑和很大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在與原住民的生活中都是沒有的,現實生活中那些為人處世,約定俗成的規矩在與原住民生活的荒漠中也是不需要的。」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澳大利亞原住民兒童。(圖片來自commatravel.com)


當周小平在過慣了「以天為蓋地為廬」的原住民生活後,回到「現實」中的他開始變得煩躁,坐立不安,並且出現了交流障礙。「那時候我就覺得我開始變得很孤立,我和別人說話,別人不懂我,我也不懂別人,因此交往就產生了距離,越有距離就越不想去交談,就像個惡性循環,慢慢地就被邊緣化了。」周小平皺著眉頭說。


在很多次往返荒漠和城市之後,周小平終於找到了解決這種不適應的方法。「後來我再從荒漠中出來的時候,我會先去人不是很多的小鎮上待兩天,過個『過度』,然後再回到城市裡,這樣不適應的感覺就會好很多。」


「你尊重他們,他們也自然會尊重你」


在近二十八年的探索和研究中,周小平從一個追尋原住民足跡的人到成為他們家庭中的一員,他的藝術創作伴隨著這個過程逐漸成長,動機也在轉變。「我希望通過對原始藝術文化的吸收幫助我在藝術創作上有新的突破。」周小平說。


對於一個「外人」來說,理解原住民文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和原住民朝夕相處外,周小平與幾位原住民藝術家的友情在塑造他對大自然的認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周小平與原住民畫像。(圖片來自ochreandinkmovie.com)


周小平與來自布魯姆(Broome)的沃爾瑪·傑理(WalmatJarri)和畫家傑米·帕克(Jimmy Piker)分別於1996年和1999年聯合舉辦了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首次在中國「亮相」的畫展,並通過自己的畫作表現出了和傑米·帕克以及來自曼寧立達(Maningrida)的約翰·布龍布龍(Johnny BulunBulun)的親密關係。


畫中,周小平以荒漠為背景和傑米·帕克背對背微笑著。幾個男人在畫中看上去是平等的,他們之間的友情顯而易見。又一次,周小平將平等、友情和信任的概念「推」了出來。


「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尊重他們(原住民),他們也自然會尊重你。」周小平停了一下接著說:「我慢慢的感悟到了之前那些我不了解的東西,在他們(原住民)眼裡,家鄉和土地是那麼地重要,充滿了生命和故事。那種程度你是無法想像的。」


周小平說,原住民與土地之間的聯繫保留著當代澳大利亞原住民身份的重要特徵。原住民男女會在儀式中把從祖先傳承下來的彩繪畫在自己身上,通過唱歌跳舞展示他們與土地和水域之間的關係。「原住民都是通過宗教儀式來強調個體和全體的生命力。比如男孩子的成人禮、女人的儀式、葬禮等等,所有儀式都是分等級的,而且需要很好的程序規劃以及充分的時間和資源,有些是非常神秘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加或者觀看。」


當下,吸收西方文化的中國藝術家數不勝數。周小平說,有些在西方學習的藝術家因為受到西方影響以至於他們的作品都很西方化,觀念也很西方化。


「我們中國繪畫中有那麼多精髓,不應該放棄、丟棄。我認為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在吸收原住民文化藝術的基礎上還保持著使用和運用中國的繪畫技巧。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結合。我也在這條融合、創新的道路上一直努力著。」周小平說。

一位華人畫家是如何成為「繪畫澳大利亞原住民第一人」的?


3月31日,周小平接受華輿記者專訪。(圖片來自華輿,攝影/李國慶)


今年,周小平的首個藝術生涯回顧展《重返大地》將在北京、成都和南京舉辦。周小平說,他很慶幸自己這樣一個出生在合肥,定居在墨爾本,研究澳大利亞原住民的中國人可以借著這班中澳建交45周年的「列車」為中澳人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別人可能沒有研究很多年這個(原住民文化),所以說不了也做不了,我既然已經從我30年的努力研究和實踐中得到了這個『資本』,為什麼我不去展示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份『寶藏』呢?越多的人了解才越能體現出我這些年實踐和工作的價值,不是嗎?」周小平在採訪的最後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英華人碎屍案:兇手犯案後兩周豪賭18萬英鎊,稱死者「男妓」
習近平訪問芬蘭,抵赫爾辛基受到華僑華人熱烈歡迎
食肉者永不停息的論戰:牛肉到底該吃幾分熟?
中芬兩國關係鐵不鐵,小數據告訴你
俄地鐵爆炸案嫌犯初步確認為中亞人,與敘利亞極端分子有關

TAG:華輿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三大新人有望成為丁霞的接班人,其中一人已入郎平法眼!
這位亞裔移民,是如何成為紐西蘭頂級大廚的?
科比是何時成為聯盟第一人?鯊魚東遊是科比成第一人的要因?
東南亞一國家,橫幅上寫著我愛中國,這是要成為下一個「巴鐵」?
中國「第一丑」卻成為了外國「第一美」?大跌眼鏡!
亞洲一小國,經濟一般,人種混亂,因此成為世界最幸福國家
哪個國家會成為下一個敘利亞?一目了然啊!
封神榜第一人仙是誰?本應成為玉皇大帝,卻功虧一簣!
都是第一次拍科幻片,吳京叫板古天樂,誰會成為最終贏家?
此人本是一名死囚犯,因為李世民的緣故,成為大唐第一「軍神」
中國這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為何這四個國家成為最難招兵的地方?四分之三是亞洲,真實原因無法想像
這兩人和皇帝生辰八字相同,一個成為王朝首富,另一個卻窮得餓死
兄弟倆白手起家奮鬥成為中國首富,秘訣是這四個字
張一山為什麼不會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鮮肉」?
一國元首遭暗殺?卻因某東亞大國裝備一字排開!成為美以唯一不敢動的國家
兩人同演《武狀元蘇乞兒》,今一人成為一線大咖,一人成導演
梁山這兩人看透宋江本性,一個出國成為皇帝,一個出家修道成仙!
誰會成為這三大星座最愛的那個人
這三個星座公認的好人緣,受眾人喜歡,成為大家的獨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