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世界衛生日:兒童也會有抑鬱障礙嗎?

世界衛生日:兒童也會有抑鬱障礙嗎?

每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活動口號是:一起聊聊抑鬱症。

點點9歲了,近4個月以來,煩躁易怒,與同學關係不良,常常哭泣,自認為很笨、沒出息,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伏在桌上,顯得很虛弱。最近小考成績略有下降,稱沒有人喜歡他,對參加活動缺乏興趣,有時在家發脾氣,掀桌子、摔碗,睡眠欠佳,夜眠不實、常說夢話,早醒,飯量減少。爸爸媽媽也隨之一籌莫展,多方打聽斟酌之後來到兒童精神科就診。經醫生診斷點點患有抑鬱障礙。點點的父母不禁疑惑:「兒童也會有抑鬱障礙嗎?」

的確,兒童也會有抑鬱障礙。兒童抑鬱障礙以情緒抑鬱為主要表現,是一種不愉快、悲傷、痛苦的體驗,抑鬱患兒表現失去往日的興趣和歡樂,言語和活動減少,常感「沒意思「、「沒勁」、「精力不足」,高興不起來。有的患兒甚至出現「不如死了好」的念頭或採取自傷和自殺行為。

由於幼兒言語表達能力的限制,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心境的體驗有一定困難而以其他形式表達,他們的抑鬱表現是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經常哭泣而不易接受安撫,可能出現睡眠不安或遺尿。兒童抑鬱障礙的患兒除了沉悶少語、缺少興趣外,更多地表現為軀體不適、焦慮、激越、暴躁甚至毀物傷人。但青春期前兒童抑鬱障礙並不常見(少見於8歲以下者,患病率﹤1%)。多發生於青少年,在青春期中期,男孩的患病率約為2%,女孩為4%。1998年郭蘭婷報道用Bullerne抑鬱量表調查10-12歲小學生322名抑鬱癥狀出現率3.4%-11.5%,抑鬱症檢出率10人(3.1%),其中8人有自殺觀念。因此,對於兒童的抑鬱障礙更應關注倍加。

根據兒童發育的年齡階段,分為嬰兒期、學齡前期、青春前期及青春期抑鬱。

嬰兒期

嬰兒期的抑鬱主要是由於嬰兒早期母子分離對嬰兒情緒和行為影響所致,嬰兒出生後與母親建立起依戀關係。此時若與母親分離,嬰兒即可出現抑鬱癥狀,先表現為不停地啼哭。若已能行走或講話則四處尋找父母,易激動,約一周後這種抗議情緒減少呈現抑鬱、退縮、對環境沒有反應,失去興趣,食慾缺乏,體重減輕,發育停止,睡眠障礙,對疾病抵抗力下降。若經過3-4個月母親與嬰兒重新團聚,這種抑鬱癥狀可以逆轉,Spitz稱這種抑鬱為嬰兒依附性抑鬱症。

學齡前期

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在這一年齡階段還未充分發展,主要通過非語詞性表達來觀察抑鬱情感,如通過觀察兒童不愉快的面容(如視線向下、嘴角下垂),身體的姿勢,聲音的音調,語言的速度和活動的水平等。兒童對體驗抑鬱的能力有限,其抑鬱心境主要為感受不快樂,興趣喪失、對過去喜歡的遊戲也沒有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不與小朋友玩耍,常常哭泣、退縮、活動減少。

學齡期

學齡兒童除可表現與學齡前兒童相同的臨床相外,還可表現為自我評價低,自責自罪。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思維能力下降。活動減少,興趣減退,拒絕參加學校表演,喪失對玩耍的興趣,或玩耍活動的次數有限。可產生抱怨厭煩情緒,如抱怨沒有朋友,反覆出現相似和自殺的念頭。此期兒童已能述說感到不愉快和有自殺的思想,以及對活動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減少等。兒童抑鬱障礙的診斷的部分依據是來自於患者病史;如果病史僅僅依靠對兒童本人的詢問,那1/4的抑鬱障礙患兒會被漏診;如果病史僅僅靠訪問父母,抑鬱癥狀的一般會被漏掉;因此要綜合判斷來自父母的報告和兒童自己的訴述。

青春期

青春期抑鬱較青春期前增多,癥狀更類似成人。由於青春期已發展了大量的應付行為,故此期兒童抑鬱障礙除抑鬱情緒外,還可出現行為障礙,可出現攻擊行為、破壞行為、厭學、逃學、曠課;積極性和創造力下降,理解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對未來沒有希望,自殺行為明顯增多;有的患者常服用酒精和藥物以改善抑鬱情緒。有報道青春期抑鬱症約20%存在藥物濫用。

由於兒童的發育尚未完善,其心理狀態的表達就不如成年人明確。因此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兒童,其內心可能並不平靜,甚至於「翻江倒海」。下面是孩子心理問題的一些警示符號:1、突然變得少言寡語,不願與人交往。2、經常恐懼、焦慮不安、煩躁、擔心、恐懼。3、情緒不穩,衝動。4、容易生氣、產生敵意或愛發脾氣。 5、無興趣或總不愉快。6、生活懶散、不願上學。7、注意力不集中。8、睡不著或睡不好。9、學習成績下降。

簡單判別法

當孩子的心理行為或情感表現與其年齡不符,與他的社會環境、社會經歷及受教育水平相抵觸時;或當他的行為及情感給他本身或與他生活在一起的人造成持續、反覆多次的痛苦時,這個孩子就可能有了「心理障礙」。

孩子的抑鬱障礙的表現與成人有明顯不同。孩子的疾病不是成人的雛形,切莫照搬成人模式去在孩子身上套用。而且還應該與應激反應、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情緒障礙、品行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等疾病鑒別。而兒童抑鬱障礙的患兒除了沉悶少語、缺少興趣外,還會表現出軀體不適、焦慮、激越、暴躁甚至毀物傷人。而這些情況往往經由有經驗的兒童精神專業的醫生才能識別出來。所以,有上述表現的孩子的家長應帶孩子正確就診,經過綜合性的適當治療,才可以使孩子走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

溫馨提示

千萬不要只為孩子的所謂名譽與外界壓力而耽誤孩子的治療時機。願天下孩子順利康健!願天下父母安心隨願!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 梁月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童話對兒童也有危害的?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5 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指南》:讓孩子玩兒,才是正經事!
兒童安全保護:您越早教孩子這幾個安全守則,越不會發生危險!
甲醛污染對兒童有哪些影響?會產生哪些癥狀?
兒童發育障礙,家長你警覺了嗎?
關注兒童健康_點亮兒童未來_世界兒童日西南兒童醫院公益義診
兒童哮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兒童哮喘?
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嗎?
兒童節,致我們逝去的童年!
大齡兒童,生日快樂!
世界強化免疫日來臨,兒童疫苗知多少?
今天是國際失蹤兒童日,致家長,這13道保命題你教會孩子了嗎
我家一歲半還不會說話的笨孩子,會是自閉症兒童嗎?
配音演員,國際象棋,拯救世界……罕見病兒童守望夢想的向陽人生
了解兒童安全用藥,化身成守護兒童的超人媽媽!
麻醉會影響兒童智力嗎?
科普:老年和兒童抑鬱症,與每個人都相關!
兒童也會受到焦慮症的困擾?
六一.祝老兒童,大兒童,兒童們節日快樂!
兒童牙齒的保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