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長大了別和你爸媽一樣沒健康常識

孩子,長大了別和你爸媽一樣沒健康常識

孩子對父母來說就是心肝寶貝,很多父母對孩子嬌寵備至,最怕心肝寶貝營養不良、吃苦受凍,於是吃飯的時候,孩子吃不下了還逼著再多吃一口。

孩子感覺不冷,但仍舊被捂得里三層外三層。於是,食積、厭食症、感冒等病症纏上了這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

其實,正確的飲食與衣著護理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元代著名兒科學家曾世榮在《活幼心書》中曾寫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干。」曾世榮還進一步告誡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飢,勝服調脾之劑;耐一分寒,不鬚髮表之功。」

他主張讓孩子保持七分飽,臟腑不易損傷,就不易患腸胃病,自然用不著服什麼調理脾胃的藥物;倘能經常保持一種微寒狀態,也就不易患傷風感冒,因而用不著服什麼解表發汗的藥物。

本期我們來談談,做為父母,究竟該如何理解「小兒常受三分飢與寒」,並付諸行動呢。

切記小兒「三不足、兩有餘」

中醫認為,小兒三脾、腎、肺常不足,心、肝兩臟有餘。

由於小兒的脾不足,消化系統還不成熟,消化能力弱,雖然需要營養物質,但吃得過飽,胃腸負擔過重,會引起肚子脹、肚子疼、腹瀉、積食等多種病症。

小兒肺臟很嬌嫩,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諸如咳嗽、哮喘、發燒等肺部疾病。但穿得過暖,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後反而容易受涼感冒。因此,讓小兒常受三分飢與寒是非常有必要的。

讓孩子「三分寒」,並不是讓孩子去受涼,而是根據氣候變化隨時給他們增減衣服,讓孩子處於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環境中,鍛煉其禦寒、抗病能力。

如何把握「三分飢與寒」

▲三分飢,是指吃七分飽。每頓飯要把握量,給孩子吃七分飽正好。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好消化、好吸收的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垃圾食品,避免吃過涼的食物。

▲三分寒,是說孩子應該穿著適度,根據季節的變化適度、循序漸進地增減衣物。家長們掌握「兩涼三暖」這個基本原則即可。

兩涼:頭涼,心胸涼。頭部為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地方,如果捂得過熱,會導致頭暈心煩,火熱過盛。因此,頭部保持有涼爽的感覺即可,切不可太過保暖。心胸部位為宗氣所在,小兒心有餘,穿得過厚,不僅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還會引起心煩與內熱。所以,應該保證孩子的心胸涼。

三暖:肚子暖、後背暖、腳暖。肚子是脾胃之所,小兒常脾胃不足,著涼就容易肚子疼,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到營養的消化吸收。因此,一定要保證小兒肚子暖。後背有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足太陽膀胱經主表,如果受寒受風,就會引起感冒。因此,保證後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大大減少感冒的發病。腳部是人體的下端,屬陰,寒邪易從腳下生,因此,一定要給孩子腳部保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幾種孩子從小和爸媽再親,長大後也很難孝順,是你家孩子嗎?
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區別,扎透了爸爸媽媽的心,你家也是這樣的嗎
爸爸媽媽帶孩子都有哪些不同?寶媽心聲:我好像養了倆兒子
孩子長大能否對爸媽孝順,這2件事看得很明白,你家孩子怎麼做的
從小和奶奶親和爸媽不親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不一樣?
別輕視:被小朋友欺負後,孩子們非常渴望爸媽能做這些!
真正愛孩子的爸媽,永遠不要做孩子的差評師
老人帶孩子能依照這些原則,孩子會越來越聰明,爸媽別擔心
爸爸媽媽做不到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長大不自信
小時候經常被爸媽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了解一下吧!
如果孩子常說這些話,說明他的情商很高,爸媽可別忽視了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看完爸媽們深思了
我為什麼要跟爸爸媽媽頂嘴?這些孩子的心聲,家長卻不知!
放學後四小時,爸媽陪孩子做這些,孩子也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定義,就是能讓孩子在長大之後不會說,當初都怪我爸媽
嗯哼長得不像爸爸媽媽而像爺爺,潘長江外孫長得和他一模一樣!
想讓孩子智慧過人,其實孩子一出生就能訓練了,爸爸媽媽別偷懶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
爸媽必看!別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有這幾種情況,可能長不高,爸媽別讓孩子因身高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