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石刻佛經藏身安岳摩崖經窟
安岳石刻
最早
卧佛院石經的刊刻年代屬於盛唐,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佛經石刻。
最大
卧佛溝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摩崖經窟。
最絕
藏經洞內的《檀三藏經》是現存佛經中的絕版。
2016年12月中旬,資陽市旅遊局重提安岳石刻申遺。隨即,安岳縣文物局表示,2017年初,恢復安岳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稱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岳石窟擠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2月14日,資陽市安岳縣城北40公里外的卧佛鎮卧佛溝,67歲的文管員吳忠富得知消息後,喜憂摻雜,「希望能夠儘快實現。1982年發現這裡的石刻經文有40餘萬字,風化後,現在能看清的估計只有30餘萬字。」
吳忠富所說的石刻經文,位於卧佛鎮卧佛對面的藏經洞,那裡約800米長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有55個藏經龕窟,其中《檀三藏經》是現存佛經中的絕版,但面臨風化這一世界性難題,至今尚無有效防治措施。
絕版
佛經
藏身國內最大摩崖經窟
卧佛溝因為國內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而得名,與其相對則是55個藏經石窟,其中有4個8平方米左右,裡面看不到一尊佛像,終年鐵門緊鎖。
12月14日,文管員打開銹跡斑斑的鐵鎖,盛唐氣象躍入眼帘:唐人娟秀、遒勁的小楷從上而下爬滿岩壁,飛天在經文中飛舞……唐時工匠們留下的滿壁經文石刻,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
今年81歲的唐承義,1982年當上安岳第一任文管所所長,鑽進石刻研究至今,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他介紹,這裡開鑿的55個藏經龕窟,已具雛形或竣工的43窟,空經洞1個。1982年時,文管所發現保存完好的15窟,佛經刻字面積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20餘部70餘卷40餘萬字。
「北京房山區石經山也有九個刻石藏經洞,約5000萬字,但是刻於石板上。」唐承義說,他與國內專家走遍絲綢之路上的所有石刻,最終得出結論:卧佛溝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摩崖經窟,與北京房山石經,可謂是一北一南兩座「中國佛教藝術寶庫」。
附近的居民介紹說,唐三藏與孫悟空到西天取的經,就保存在這些經窟中,其中便有一部《唐三藏經》。
唐承義說,這裡確實收藏了盛唐時期民間最流行的所有經典,但經窟中只有一部《檀三藏經》,百姓一傳十、十傳百,聽成了「唐三藏」,以為是《西遊記》里的唐僧。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文和統計發現,《檀三藏經》是我國現存佛經中的絕版。
最早
經文
唐石刻驚現現代簡化字
唐承義介紹,卧佛院石經的刊刻年代屬於盛唐,刻石上有「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8年)二月刻」的字樣,這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佛經石刻。此外,還有「唐開元十七年」、「唐開元二十一年」等題記,可以看出,刻經是一個巨大而又歷時較長的工程。而且,經目中的《般若波羅密心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等是玄奘譯經班子傳下來的最早的版本。
「摩崖石經要求工匠先開鑿石窟,磨平岩壁後刻寫經文。」唐承義說,相比房山石刻,卧佛院摩崖石刻工程量更為巨大,耗時也更為漫長,在中國極為罕見。
「更奇怪的是,經文中出現了4個現代才有的簡化字。」唐承義說,經文中簡化的漢字「無」「義」「萬」「個」,唐代應該為「無」「義」「萬」「個」,簡化字為什麼在唐代出現,至今未有專家作出滿意的回答。
「這些簡化字絕非後人補刻。」唐承義說,因為它們多次在整篇經文段落中出現,書寫風格、字形大小與其他文字完全一樣,不存在任何補刻的痕迹。「難道唐代就開始簡化漢字?並且簡化得如此科學合理,令人難以相信。」
風化
滲水
30多年已模糊約10萬字
最大的4個經窟,並排相連。隔著鐵門可以看到,標著「46」號的經窟內,石壁上身處的水漬結晶,角落裡分布著大塊大塊的白黴。
4室相連的經窟石壁上,均大大小小分布著拳頭大的坑穴,最小的經窟還被鑿去高近2米、寬不到1米的門。「這是一個單身漢當家居住造成的。」
吳忠富說,1958年,4個經窟被一個叫吳亭華的單身漢住家,豬圈、卧室、廚房、茅廁,4個經窟恰好夠用。吳亭華可能覺得岩壁上的經文不怎麼美觀,費盡氣力鏟掉一些。為了方便餵豬,他還在豬圈與卧室間開鑿了一扇小門。空蕩蕩的經窟不能帶來安全感,他又在門口的佛龕上鑿了幾個大洞,裝了一扇木門。就這樣,吳亭華在這裡這一住就是5年,4座唐朝經窟,就這樣毀在了他的居家夢想中。
走進經窟,霉味撲鼻而來,46號經窟石壁上的經文,被黑色的黴菌覆蓋。
「最怕連續陰雨天。」文管員吳忠富說,這樣的天氣,導致滲水和霉變,幾乎無法解決。風化最嚴重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經窟外密密麻麻遮蓋的藤蔓被去除後,「經文開始大面積起泡和脫落。」
據唐承義介紹,1982年發現經窟時,估算統計出來的清晰的經文字數為40餘萬字。經過30多年的風化,現在能夠清晰辨認的為30餘萬字。
重提
申遺
德專家參與保護研究
安岳縣文物局局長劉毅說,安岳石刻文物眾多,級別很高,但是面臨風化、滲水、裂隙、危岩等難題,保護難度大,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
「面臨風化這一世界性難題,保護工作還是在不斷探索。」劉毅說,安岳縣與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安岳石刻考古調查;與德國海得堡藝術學院合作,專項開展卧佛院刻經研究。
卧佛院文管員吳忠富說,來自德國的專家在卧佛溝住了3年,「他們的技術解決了崖頂排水問題,但治理風化還是沒有有效的辦法。」
目前,德國海得堡藝術學院專家團隊已經推出卧佛院石經專著,「已經出了兩卷,每卷定價1000多元,對經文內容是一種挽救性保存。」老文管所長唐承義說。
劉毅說,為加大對石刻的保護,2003年,安岳石刻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進展不大。2016年,該縣重啟安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擬聘請省、市專家進行評審,力爭5年內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圖文來源:華西都市報
文章原標題:絕版石刻佛經藏身安岳摩崖經窟 保護遇世界性難題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許興旺 責編、審校:李鵬臻製作:趙琳 供稿:孫燕
微信ID:zgmzbwx
中國民族報微信、微博歡迎各界朋友踴躍投稿。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大柵欄一帶的老字號,聊聊他們背後的故事
※關於清明節,你必須知道的N個常識
※佛寺風鈴給人以智慧和靈性
※張大千臨摹時曾破壞敦煌壁畫,確有其事嗎?
※「吃飽穿暖」之後,讓科學健康文明成為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方式
TAG:中國民族報 |
※「最佛性」景區,千尊佛像矗立,藏身山體,媲美樂山大佛
※兩塊珍稀巨大隕石「藏身」廣東雲浮
※名偵探柯南:赤井秀一幫安室透隱藏身份,柯南被嚇得坐立不安!
※金字塔內出現遠古隧道,科學家順藤摸瓜,或能找到瑪雅人的藏身處
※冶開禪師結夏法語: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火星生命或藏身富含鐵的岩石中
※拔劍挽悲風,枯井藏身處
※《刀背藏身》老牌武星現身:他是邵氏武打巨星,最經典的馬永貞
※《神經漫遊者》:鼻祖永遠藏身於後
※一座明代小石橋,藏身北京副中心,記錄著大運河文化的變遷
※躲貓貓科學論《貓和老鼠》藏身地點大揭秘
※德通緝犯逃泰國娶妻賣烤雞爆紅,靠塑料管呼吸藏身水中躲避搜查!
※藏身在東京澀谷的挪威家飾店
※倫納德或為傀儡?被舅舅藏身大樓,和馬刺管理層玩捉迷藏
※火星表面有化石?火星生命或藏身富含鐵的岩石中
※藏身在街市裡的酒吧
※中國第一韋陀像藏身古城郊外 被譽為「東方大衛」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
※考眼力!加拿大貓頭鷹一家藏身樹洞玩「隱身大法」
※藏身韶關市區的老街,前身是豪宅和衙門!如今竟成了鬧市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