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孩子們常常模仿父母,但如果父母模仿孩子,會發生什麼結果呢?

場景1:

一個小嬰兒躺在嬰兒床上,小手小腳揮舞著,嘴巴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小嬰兒的媽媽湊到他面前,微笑著看著小嬰兒。

「呃……」小嬰兒看著媽媽,皺著眉頭髮出聲音,似乎在跟媽媽說話。

「呃……」媽媽也皺著眉頭,嘴巴發出相同的聲音。

「啊……」看到媽媽回應,小嬰兒手舞足蹈更起勁,微笑著發出了另外一個聲音。

「啊……」媽媽也學著小嬰兒手足揮舞,再次發出了相同的聲音。

「哎呀……」小嬰兒更加興奮,跟媽媽交流得愈加投入。

媽媽同樣也以相同的舉動回應,屋子被母子倆溫馨而愉悅的「交流」縈繞著,小嬰兒對媽媽似乎更依戀了。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場景2:

公園裡,一對父女吸引了旁人羨慕的目光。

小女孩大概4,5歲,或許是因為心情好,一邊走一邊邁開了舞步。爸爸興緻來了,走到女兒前面,也邁開了同樣的舞步。

小女孩哈哈大笑:「哈哈……爸爸,你跳得太丑了……」

小女孩不甘落後,繼而跑到爸爸前面,跳起了另一種舞步。爸爸隨後也衝到女兒前面,模仿起了同樣的舞步,女兒笑得前仰後翻。

接著,女兒再一次衝到爸爸前面,學起了鴨子走路。爸爸隨後也衝到女兒前面,同樣學起了鴨子走路……

公園裡的不少人們為父女倆絡繹不絕的笑聲駐足,多麼快樂的父女啊。

離開公園的時候,小女孩臉蛋紅撲撲,她今天過得特別愉快,她似乎更喜歡跟爸爸呆一起了。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場景3:

一天清晨,7,8歲的小男孩從房間里出來,媽媽提醒他說:「衣服穿反了。」

小男孩不以為然,「穿反就穿反唄,我喜歡穿反。」媽媽欲言又止,最終沒說話,而是走進了自己房間。

不一會,媽媽也從房間出來了,小男孩一看到媽媽的樣子,哈哈大笑:「媽媽,你太丑了,哈哈……別告訴別人你是我媽,哈哈……」原來,媽媽也故意把衣服穿反了,看起來有點滑稽。

媽媽看到兒子的反應也笑了,「別告訴別人你是我兒子!你比我更丑……哈哈……」

兩人在鏡子前扭起了腰肢,笑累笑夠後,母子倆把衣服穿正,牽著手嘻嘻哈哈出門了。

場景4:

咖啡廳里,一位30多歲的男人因為某件事情跟坐在對面的父親發生爭執。年輕人臉色漲紅,神情激動,指責父親頑固不化。

老父親沉默不說話,小心地捏著一包代糖抖一抖,輕輕撕開一角,往面前的咖啡內倒進三分之一包糖,最後手指捏著杯子的柄輕輕抖動讓糖溶化,而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用小匙攪拌……

年輕男人靜靜地看著面前老父親的一舉一動陷入沉思,「爸爸喝咖啡的樣子,跟我一模一樣啊,我終究是爸爸的兒子,我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爸爸身上學來的……」

年輕男人神情平復了不少,目光里流露出愧疚:「爸爸,我可能有點衝動了……」

模仿促進喜歡,這就是幼兒說今天要說的主題。想讓孩子跟你更親密,那就有意無意地模仿孩子吧。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模仿導致親密的心理實驗

2004年,荷蘭研究者巴倫做了一項實驗,實驗大概是這樣的:他讓實驗人員有意無意地在一些孩子面前模仿這些孩子某些動作和姿勢,隨後裝作把自己的鉛筆掉落在孩子面前。多輪的實驗結果表明,孩子更願意幫模仿自己的那些實驗人員撿起掉落的鉛筆。所以,巴倫認為,模仿行為能讓對方喜歡你,對你有更多的好感,有益於關係變得更親密一些。

2010年,Van De Velde 通過實驗對該理論進行了補充,他認為大人不要模仿孩子的生氣行為,雖然模仿生氣偶爾會讓孩子哈哈大笑,但大多數情況下會讓孩子討厭你。因為孩子會聯想到嘲諷,以及認為父母沒在意自己的情緒,繼而會激惹孩子更多的負面情緒。

雖然如此,仍舊影響不了親子模仿的威力,因為大多數有意無意的親子模仿,往往都能起到正面的情感促進作用的。因為無論是父母模仿孩子,還是孩子模仿父母,模仿導致的相似促進喜歡,喜歡導致親密。

為什麼父母要經常模仿孩子?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親子模仿的注意和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年齡越大,別人的模仿行為要充分延緩才行,否則不僅不能促進喜歡,孩子反而會認為別人帶著目的故意而為之,甚至會懷疑對方是否有精神問題。所以,父母這種模仿對越大的孩子來說,要做得越有意無意才能起到正面的促進效果。這個年齡該如何界定呢?一般是到孩子接近青春期,父母就要把這種模仿做到足夠延緩和不明顯才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思維已經接近成年人,他們懂得理性思考和質疑了。

當然,親子模仿並不是促進親密關係的唯一原因,有時候親密的親子關係是眾多因素集合而成的結果,但這種模仿行為仍舊不失為促進親子關係的一塊敲門磚,相信我,你和孩子都能從這種模仿中得益。

幼兒說最後提醒:這裡的親子模仿,僅僅指肢體動作姿勢、表情和語言語調方面的模仿,而尚未涉及習慣和性格等深層次方面的模仿。

本文關鍵字:親子模仿、喜歡親密、家庭關係、情感培養、家庭早教

幼兒說(微信公眾號:bb-edu)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註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繪本自學漫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每天看電視超1小時,3年後孩子在這方面將落後於同齡人
孩子被別人拒絕一起玩,爸媽的應對方式將影響孩子一生
老家的奇葩掃墓風俗,把墓掃成這樣,也真沒誰了吧?
為啥孩子有時愛跟別人一樣,有時卻討厭?背後秘密有大用處
每天這個時間點,孩子玩Ipad手機傷害最大,一定要避免

TAG:幼兒說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吵架是否真需要迴避孩子?感覺什麼都不讓孩子知道也很恐怖——正確的做法只有一個
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常見有這三種關係,都是孩子想要的
孩子長大後找父母要錢,你會怎麼做?這些父母的做法太聰明了!
孩子為什麼膽小,還不是因為父母常做這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能睡在父母中間?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父母常常對孩子說這兩句「難聽話」!孩子將來特別容易有出息!
想要孩子有教養,離不開父母的這三種做法,你做到了嗎
《家有兒女》:想要擁有這樣的孩子,就要做這樣的父母
這幾類父母根本養不好孩子,居然還說這都是為了孩子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原來是父母經常說這幾句話,中了趕緊改!
靳東父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從不提起自己的家庭,原來是這樣啊
孩子經常這樣說話,是聰明的表現,父母可不要把孩子耽誤了!
那些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墨跡?可能是父母的方法用錯了!
孩子是什麼性格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這幾種媽媽最「可怕」
父母經常這樣做,孩子會越來越笨!建議父母都看看
為什麼孩子要臟著養?這兩大好處,九成父母都想不到!
父母經常為孩子做這些「好事」,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別不信
張無忌的父母為什麼要自殺?這樣值么?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很可能是你經常做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