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書生意氣之過年回鄉之感受

書生意氣之過年回鄉之感受

書生意氣之過年回鄉之感受

這一篇文章,其實我老早想寫,幾年之間,提筆不止,卻始終不能崩出幾個字來,責罵沒靈感,尤如一個便秘的人,如廁的時候死勁咒罵茅坑不好,晃晃人生都已經30年快過去了,曾幾何時自已多想當個作家,8歲看完<金庸全集>,9歲開始研究<金瓶梅>,10歲卻開始看<山海經><古希臘神話>。

初中時每天上課時不停的寫小說夢想有一天能以此成名,不停的往雜誌投,長年無果,終於有一天有某雜誌社給我回復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某某同學,你的作品將會發表在本雜誌XX期,但請某某同學匯180元版面費到xxxxx賬號」。可憐的我,竟然沒有看清楚後面的半句話,只看到前面那句話,心中一陣狂喜,激動的手都發抖,一路狂奔,回到教室,立馬給同學看信,說我的小說發表了,結果可想而知,,一桶冰水撲頭而來。

高中時全南縣城區全部書店的書幾乎全部看完,尤其是不良小說天天溫故而知新,瓊瑤大媽和席娟姐姐,衛斯理等等,從那時我的心幾乎全都被愛情和幻想佔據,糊裡糊塗就上了個糊塗大學。

上大學時,那時候為了成為作家,逼著家裡給我買電腦,天天在Mop,tianya上混跡,天天發表一些不知所云的貼子,可惜到止都沒有一篇上了頭條,夢卻沒有因此而結束。

可是,誰曾想到,參加工作後個人境遇會發生這麼多變化,那些幾經掙扎終於肯放下青春歲月時的那些激揚的夢想,放逐那些對這個世界和眾生的渴望和幻想,不謀聞達於諸候,謀生活的安謐,謀一俗世的幸福,謀一隅盛開,本應如此。但過年回家,面對那個深愛的鄉村,面對那些既不忍又心生憐惜的父老鄉親,仍然是有所感悟和觸動,雖再生漣漪,或因當年心境已不再,年華已漸老,固有一些內心的悸動。

本以為在家,幾日拜謁親鄰,飲酒,喝茶,談笑風生;幾日走于田間,夜深時,安享鄉村的靜謐,與父母兄長長談,耐心地給他們解釋自己關於工作和以及對生活的選擇,何不快哉。可鄉村的諸多變化,以及發生的一些事情,還是像一個不速之客一般闖了進來,猛的闖進我的心裡,讓心中愁緒,逐之不去。

年後正月受父親之託,在年後參加了社逕鄉外出傑出務工人員座談會,沒進會場時老遠就聽到裡面亂鬨哄的,讓我一陣驚喜,家鄉混的好的人不少嘛,讓我悲傷的是,剛進會場,就聽見各位老闆在談論,誰誰闖紅燈罰了多少多少錢,數字越攀越高,彷彿罰的越多越光榮,誰誰今年賺了多少錢,中國人往往缺什麼然後就喜歡談論什麼,中國人缺和諧,所以鋪天蓋地的講和諧,要是一個人天天錢啊錢的,那麼他肯定非常缺錢,真正有錢的人往往一聲不吭,不過讓我欣喜的是有更多的代表為了自身或者鄉親的利益,提合理建議。

一直以為,回家之行,像是從台前回到了幕後,回家側是散心,我又天真地以為。可是錯了,幕後仍然有圍觀的、甚至是更苛責的觀眾,他們也會拿著「成功學」的放大鏡和顯微鏡來檢查我——這樣一個從農村、通過讀書到城市中的演員。幕後又置換為了前台,我不得不再次面帶微笑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做什麼工作?能掙多少錢?買房子和車子了沒有?我一般的回答我是個打工仔,掙不了多少錢,沒買,聽到這些回答,他們稍稍彷彿透露些許失望,但眼中卻閃著更多光亮光亮的驚喜

其實,所有的問題總結起來,無外乎是他們想知道,我在外混得怎樣。無論是親友們善意的關心,還是那些帶著嘲諷的笑,試圖來戳破我身上或有或無的光環,要把我與他們家的孩子比下去,試圖來證明他們的孩子要比我優秀,比我混得好。有人我當墊腳石,有人把我當標杆,有人真心關心我,有人虛情假意,這多無所謂。

我的家族大,但僅限於人數多,並不團結,每年過年回家去親友,我幾乎都是聽到說說這個親戚,那個親戚不好,剛在前個親戚喝了一點小茶,聽說了某某親戚怎麼怎麼妒忌他,心眼怎麼怎麼小,聽的我義憤填膺,恨不得立馬升堂,做回包公,可是下午到某某親戚家,某某親戚又說前個親戚怎麼怎麼不好,同一個故事,版本千差萬別,讓我建立了20多年的正義體系,瞬間崩潰。

生活條件好的,看不起條件不好的,說起別人來一臉的鄙夷,自已家子女混的好的,看不起子女混的不好的,也許他忘了,他們是一個媽生的,也許他忘了,他們身上流著同樣的血,其間我聽說,我一個遠房親戚在縣城買房子了,可是還是想享受低保,被政府發現取消了,之後一個勁的埋怨在政府工作的親戚,怪其不給力,不停漫罵,甚至詆毀,盡一切噁心之能事。他是我的長輩,我不能說什麼,我只能怒其不爭。

我一向來不願意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更何況是我的親人。對習慣性裝逼的人,我總是怒於顏色,裝也裝不來,我不是一個好演員,起碼回家不是,在父母眼裡不是。我向來是帶著謙卑回家,也從來不肯按照父母內心的期望,能夠裝扮出「衣錦還鄉,攜妻帶子,榮歸故里」的樣子。雖然那些人並不是說真話的孩子,可我何嘗有扮演過穿著新裝的皇帝的念頭?

世事艱辛,環境都讓人無法熱情起來,大家都不過是匆匆的過客罷了,各安本心地活著,精彩也罷,潦倒也罷,何必非要用別人的法則來當作自己的枷鎖?開心就好,對於看客文化,我向來是不肯長袖善舞地去迎合的,雖然現在我仍是以書生的底色而入職場的江湖,更希望能讓自己或曰是強迫著自己,還能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保持一份小小的思考。

節後回杭城,又開始了城市的光鮮陸離,職場中的雲波霧繞,等等,這一切似乎又讓我瞬間就將鄉村遺忘,家鄉不快的事早已忘的乾淨乾淨。又開始了在城市中又一年的輪迴,就像一場戲的幕布再次拉開,至於我,也要穿上西裝戲服,擦亮皮鞋,繫上領帶,面帶微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樣的,我所選擇的戲分中去了,在這個全民影帝的時代,誰都逃不了演戲,不論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主動還是被動,享受或煎熬,這都沒差別,差別的只是入戲的深淺而已。

也許我是個太多愁善感的男人,或許太過卑微,或許太敏感,一點點事件讓我無限放大,也許是我個人知識有限,無法透過事件抓住本質,可是這有什麼要緊,我只是寫我心中所想,僅此而已。

本來一直不想這樣惡意的評價我的鄉親,對這些事,我一向都是,漠然地走過,但是有些事情總是讓我朝最壞的方向去想,於是有了如上文字,題目不好取,不倫不類,勿笑,我一向覺得,親人之間做不到和和睦睦,說什麼也不能互相詆毀,實在不濟,那就做熟悉的陌生人。

這是一篇我5年以前發表在某雜誌的文章,現在看還挺有意思的。特發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異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TAG:奇異故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靜之若儀回鄉之路
回鄉過年見聞錄7:過年沒人磕頭了
回鄉村,做個庭院,感悟幸福的味道
老婆回鄉下探親還給我帶回來個兒子,我給她十萬她才同意離婚
兒子救人過世,母親尋證人三年無果,回鄉建大橋,竟不讓城裡人過
回鄉偶看書
這麼多年,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你理解對了嗎
3年沒花錢,小夫妻辭職回鄉,居然過上了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
帶金毛回鄉下,一個月之後讓我感到驕傲
3年沒花錢,小夫妻辭職回鄉,居然過上了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
畢業後和母親賭氣去了北京,一年沒回家,再次回鄉我跪地痛哭!
禪師三十年後回鄉 竟然不認失明老母
帶著薩摩耶回鄉下過年,臨走之前還被它在後視鏡里秀一把恩愛
回鄉路上撞見鬼迎親之後,婆婆傳給了我神秘的剪紙咒
公公婆婆退休之後回老家定居,住這樣的房子,看完我也想回鄉下住
回鄉探親女友跟著來,呆了一天就不想回去了
25歲大學生辭職回鄉種多肉遭父母反對 實幹兩年月入過萬年底結婚
回鄉過年見聞錄8:農村土房子將永遠消失了
城裡時尚的衣服,我穿回鄉下為何被村裡人說不知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