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說《人民的名義》像《紙牌屋》,是忘了自己這部豆瓣9.4的反腐劇嗎?
話說最近《人民的名義》實在是太火啦!不僅票圈天天刷屏,今天還火到BBC上了
(英倫圈編譯,圖片截取自BBC)
(圖片來自微博)
文章里不僅提到《人民的名義》是目前中國最火的電視劇,還表示不少人把它比作中國版《紙牌屋》。查了下不止BBC一家這麼說,美國CNBC頻道還有專攻Geek讀者群的網站NextShark都在最近一兩周內發表過類似的文章。
不過最早的還是英國《衛報》,去年4月就已經報道過當時還在拍攝製作階段的《人民的名義》,也玩了這個《紙牌屋》的梗。
話說為啥英媒對《人民的名義》這麼關注?
其實BBC和《衛報》的文章都解釋了:這是它們印象里中國電視劇首次把重要官員塑造成了「反派」;另外這是2004年有關部門決定限制反腐題材電視劇的製作與播出後,十多年來反腐題材重回中國電視台的黃金時段。BBC還表示,這麼一部可看性高、情節曲折、富有懸念,並且與國內現在的反腐運動所相符。
(圖片來自微博)
不過如果這樣比較,《紙牌屋》頂多在文學作品改編、涉及官場政治鬥爭兩點上和《人民的名義》相似。真要說起來,BBC最近幾年另一部劇跟《人民的名義》更相似啊!今天圈哥看英劇欄目要安利的就正是這部
重任在肩
Line of Duty
第1-2季《重任在肩》整合版海報。(圖片來自IMDB)
這部劇在2012年播出第一季後就廣受好評,IMDB目前評分高達8.4
(圖片截取自IMDB)
《重任在肩》第4季上周剛播出了第2集,要到本月底才季終,豆瓣評分目前還是空的。而到去年為止播出的前三季在豆瓣上的評分屢創新高,最高的第三季竟然達到了9.4!(其實之前9.5來著……截圖的時候竟然掉了一點點)
(圖片截取自豆瓣電影)
要說為什麼它和《人民的名義》更相似,首先就在於題材:主人公史蒂夫·阿諾特(Steve Arnott)曾經供職的英國特種部隊在一次反恐行動中出現了失誤,他不滿隊長帶頭錄製假口供、隱瞞真相的行為,所以辭職加入了英國警方一個叫做AC-12的行動組,而這個行動組的主要任務就是調查警察內部的犯罪和腐敗行為。
沒錯,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英國反腐劇!也難怪《重任在肩》的另一個中文譯名就是「反彈先鋒」了。這就是史蒂夫
(圖片來自BBC One)
《人民的名義》里陸毅飾演的侯亮平,被很多人總結為沒有背景、不依仗特權、略微有些理想化,不過是帶領劇情主線前進的主要正面角色,和史蒂夫的人設也是挺像的。
(圖片來自微博)
而《重任在肩》和《人民的名義》相似處並沒有局限在題材上,更在於劇情觸及的深度、以及對反派人物的塑造上。在第1-3季里,史蒂夫和AC-12的女警探搭檔凱特·弗萊明(Kate Flemming)每一季調查對象都是英國警局裡的一條「大魚」。
第一季的反派就是一個名叫托尼·蓋茨(Tony Gates)的偵緝總督察,因為涉嫌貪污而被列入了監視的名單。在豆瓣的長篇影評里,很多人覺得他才是第一季的絕對主角,家庭美滿、工作順利、頭腦精明,還「在外彩旗飄飄」地養了小三。
(圖片來自BBC One)
跟主角史蒂夫比起來,托尼的塑造更加立體,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從頭到尾的典型「壞蛋」,而是從一個人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形象,由於不想讓妻子知道自己有外遇而連環失足。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觀眾認為他是個「善惡混雜」的形象,折射出的是英國警方內部整個存在的權力紛爭。季終時托尼突然自行奔向車流被撞死,也是挺讓人唏噓的:不該走的路走了就真是沒法回頭。
一些豆瓣熱評
(圖片截取自豆瓣電影)
第二季的調查對象是一個叫做林賽·丹頓(Lindsay Denton)的探長,她負責保護的證人在轉移圖中遭到伏擊,手下三名警察當場死亡,她也被AC-12懷疑串通罪犯。可能因為長相的原因,即使穿上警服也看起來柔柔弱弱的
(圖片來自BBC One)
可是她猛然發狠的時候嚇壞了一大波英國觀眾,尤其是男性觀眾!她被一個巡邏警官試圖騷擾的時候,直接變臉,毫不遲疑地給對方絕了後
(圖片來自每日鏡報)
就是這樣一個鐵血剛直的「女漢子」警官,卻還是在錢面前折了腰,因為她急需把病重的母親送進療養院。
另一個綽號「球童」的黑警哥頓(Cottan)才是伏擊轉移證人的主謀,他從小就跟著黑社會暴徒「托米」(Tommy)混,成為警察之後也是利用職務之便給托米行方便,哪知道托米竟然加入了證人保護計劃,就想滅了托米的口。林賽只不過是整個計劃中的一環,而她臨陣退縮改變了押送路線,導致最開始計劃的伏擊變成了路邊大屠殺。
哥頓這個角色在第一季就已經出現了。
而林賽從始至終其實都不知道和自己聯絡的人就是哥頓。她的情人麥克副局長拒絕為了她和老婆離婚,於是林賽最後嫁禍給了他,自己也沒逃過入獄的結局。金錢、偷情、陷害……就這樣成為了《重任在肩》這部劇的常態。
而真正的「黑手」哥頓竟然在本季結尾加入了AC-12,給隨後的劇情走向挖下了大大的一個坑,也成就了本劇目前風評最好、最受歡迎的第三季。
2016年第三季海報。(圖片來自IMDB)
對於這一季,借用一個豆瓣網友長評文章的標題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在上一季結尾終於「混」進了AC-12的哥頓,在第三季中直接給整個調查小組帶來了腥風血雨,利用職務便利燒毀關鍵證據、偽造借槍單、栽贓嫁禍相比之下算個上「傻白甜」的史蒂夫……
這一季結尾的史蒂夫,噓……不能再劇透了
(圖片來自Digital Spy)
第三季能夠比前兩季都更加震撼人心,主要還是在於對英國警察體制內部的剖析再創新「深」。《重任在肩》的製作人為了保證真實度,在創作中找來了退休警察和匿名警官擔任指導;而劇情中警察外遇、包庇同事、篡改檔案、毀滅證據等等情節,都是在英國警方內部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可以找到原型的!
(圖片來自VICE)
而VICE的第三季劇評表示,英國影視作品中其實一直都有各種腐敗警察的形象出現,但在以前的創作中基本上都被塑造成為「反英雄」的形象,腐敗犯罪被粉飾成「遵循個人特殊準則」的合理行為。而《重任在肩》在英國人看來,是第一個真實面對警察隊伍中腐敗行為的劇集。
第三季的一些豆瓣熱評
(圖片截取自豆瓣電影)
特別是到了第三季,人物關係和道德標準錯綜複雜的程度令人咋舌,對於警方的犯罪行為也毫不掩飾,第一集就呈現了警官Danny Waldron在追捕逃犯的過程中,確認對方沒有攜帶武器後立即射殺來消滅自身不利證據的情節:真實得令人戰慄。
對比之下,立馬想起了《人民的名義》里京州市一位貪污腐敗的副市長在政府內部人員的幫助下出逃美國、掌握案件關鍵信息的檢察機構官員卻受人暗算昏迷不醒的情節。
真實感爆棚的情節、不粉飾太平、直擊貪污腐敗,並且毫不避諱暴露身居高位的官員的違法行為,這正是《重任在肩》和《人民的名義》最大的相似之處。
目前已經從BBC Two換到BBC One播出的第四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收視率實在太高了,畢竟第三季已經創下了BBC分台之後第二頻道收視率最高的紀錄),依然走的是這樣的路線,引起了英國網友的大片熱議。
主演陣容里還加入了去年在《西部世界》里憑藉人造人「Maeve」這個角色紅到不行的Thandie Newton,將於4月30日完結
(圖片來自Digital Spy)
給你們找來了前三季的B站鏈接,收好不謝
如果你喜歡英國政治劇,還可以看
紙牌屋| House of Cards
BBC, 1990
政局密雲| State of Play
BBC, 2003
非常英國政變| A Very British Coup
Channel 4, 1988
G.B.H.| G.B.H.
Channel 4, 1991
神奇的普里查夫人| The Amazing Mrs Pritchard
BBC, 2006
往期圈哥看英劇精彩回顧:
ISIS騙走無數少女之後,歐洲人終於忍不住出手了!
BBC跟蹤了整整十年,才等到了長頸鹿干翻獅子的畫面
性、酒精和毒品充斥,真實的英國校園生活和你想的差多少?
讓無數人脊背發涼卻欲罷不能的故事,你的好哥們和女票是真實存在的嗎?
一家五口全是殺人兇手,但他們竟不知道彼此殺了同一個人


※敢「裸」才能征服皇室?它是永不過時的優雅色
※超級下飯的油燜筍,不抓緊吃又要等一年了!
※嚇到腿軟的全新鋼索弔橋!你能撐完30分鐘嗎?
※瑞典卡車衝撞死亡人數上升至4人,警方逮捕一名嫌疑人
※全世界最危險的網戀:我與我的ISIS男友
TAG:英倫圈 |
※連BBC也看《人民的名義》,說他是它是中國版《紙牌屋》
※這部豆瓣9.8分的劇,堪稱英國版《人民的名義》
※豆瓣9.2,一集就封神,這部劇比《人民的名義》精彩多了
※豆瓣9.2!這部韓國版《人民的名義》真心不簡單
※周軼君:土耳其上演的,是《紙牌屋》還是《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紅到海外 BBC稱是中國版《紙牌屋》
※《人民的名義》火到國外,編劇為何拒絕了BBC的採訪?
※你是《人民的名義》里的誰?
※《人民的名義》火遍四面八荒,外國人為了和咱一起追劇也是拼了...
※你是《人民的名義》里的誰?賭一包辣條,100%準確!
※《人民的名義》:比反腐更吸引90後的,是「達康書記的GDP」
※《人民的名義》里的這4類男人,誰最值得嫁?
※《人民的名義》,為什麼這麼火?
※《測試》你是《人民的名義》里的誰?
※你是《人民的名義》里的誰?遊戲點這
※《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劇簡直是處世寶典
※《人民的名義》星座版,你是哪位反腐高官呢?
※這碗炸醬麵,以《人民的名義》推薦給你
※說《人民的名義》完勝《紙牌屋》,你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