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如何跟孩子談「生死」?

如何跟孩子談「生死」?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NLP 心 靈 治 療 師 遇 到 最 好 的 自 己



文 |

茉莉

來源公號 |

老樟樹下的小溪流


原文標題《對孩子的死亡教育》


圖來自花瓣網





強烈推薦,伴隨著音樂慢慢閱讀......


心靈物語



一個人只有到了二十三歲左右以後,才有面對生死的力量。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在生活中遇到生生死死的體驗的時候該怎麼辦?


比如親人的離去,愛寵的丟失或死亡等,


這都是對死亡與離別的體驗,而父母則要有勇氣探究面對,


對生死離別有一個正常的認知,


才能在孩子面前不用遮遮掩掩,正確引導,


不至於給孩子留下對於死亡的恐懼。


NLP心靈治療師創始人劉小峰老師的個人微信公號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01



記得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我牽著兒子的小手游公園。


我們來到一處景,那裡引用活水,流水潺潺,


水面上安放了幾塊石頭,靜靜地躺在那裡,


可以供遊客踩著石塊走到對岸,水流很淺,清澈見底。


我放開他的小手,讓他獨自踩在平滑的石塊上,享受獨自踏過流水的喜悅。


他還算膽大,只是輕輕喚我,我跟在後頭,張開手臂,做著隨時擁抱的手勢。


當他走到第二塊石塊的時候,他低下了頭,


淺淺的流水中有東西吸引了他,


我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條不會遊動的魚。


魚鱗已經劃破,奄奄一息地躺在流水的石縫裡。


或許它已經停止了呼吸。


他回過頭,望著我,滿上寫滿疑惑的表情。


問我:「魚不會動了?」


「它已經死了。」


我竟然毫不猶豫的說出了死這個詞,


在我大腦里沒有一秒的過濾過,脫口而出。


在成人的世界裡,死是不那麼輕鬆的話題。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詞是多麼陌生,他不知道死意味著什麼?


他慢慢蹲了下去,望著那不會遊動的魚,目不轉睛。


我給他解釋:「死就是再也看不見,動不了,什麼都感受不到。」


但我沒有勇氣告訴他人也是會死的。


陽光照耀在魚的屍體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一條魚的死亡。


這一年他4虛歲。






02



太祖母去世,他隨我們一起去參加葬禮。


一大群陌生的親朋陸續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奔喪。


鞭炮、宴席、人群,似乎熱鬧中包含一點蒼涼,


每個人臉上似乎都隱晦的神色,


包含太多無法言說又不必說的話語,


大家都忙忙碌碌,按部就班地跟著必要的儀式走。


當地的土家菜,又辣又油,飯也是硬邦邦的。


我擔心他幼小的胃承受不了這樣的飯菜,


他倒是胃口不錯,這些特殊的飯菜他吃得津津有味。


人來人往,推推擠擠,喧鬧寒暄之聲不絕於耳,他竟有些興奮。




過了一天吃吃喝喝的日子,他似乎隱約明白此行的目的。


他問我:

「太祖母呢?你說我們回來是送她,為什麼沒有看到她?


這麼多人都是為了送她而請來的嗎?」


聽到他稚氣未脫的疑問,


我似乎早就在心裡等待已久,他終於這樣問了。


我平靜地說:「太祖母要去另一個世界了,我們來送別。


每個人都會變老,然後死亡,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看不到了。」


「那你老了也會死嗎?」


「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媽媽也不例外。」


「我不要你死,我不想離開你。」


「如果我們這輩子都相處的很好,都感到很幸福,


下輩子我們還會遇見,還會在一起。」


他用懵懂的眼神看著我說:「那我要對你好。」




夜晚,我和他同睡一個被窩,窗外有朦朧的月色,


給這個陌生的村莊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


他小手緊握住我的手,對我說:

「媽媽,我一定會對你好,那樣我們下輩子就還會見面。」


我拍拍他的背輕聲囈語:「寶貝很乖,媽媽相信你,好好睡覺吧!」




好的緣分,何嘗不是一場好的修行。


緣起緣滅,靈魂輪迴。


唯物論和無神論已盛行很多年,


我依然執迷不悟給孩子灌輸這個唯心的觀念。


如果我們不得不接受死亡的存在,


死亡帶來的消逝和離別,


那麼我們可以給死亡加上一個美好的期許。


我告訴他死亡的無知無覺,但是留給他一個來生的懸念和期盼。






第二天中午用餐他只吃單一的配菜,我教育他不可挑食。


他本能想用語言挑釁我,


那段時間正是他自我意識漸漸增強的年齡,


經常會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不滿,


要面子,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被教育。


那天卻刻意的用嘴捂住了自己的嘴巴,說道:


「我要忍住不頂嘴,要對你好點,這樣我們下輩子才會見面。」


說完像和解,小手拉著我。


那一刻我感到一陣溫暖,他懂得剋制語言不去傷害身邊的人。




午餐宴請完賓客,出殯儀式也就進入高潮。


各種跪拜,各種聲音夾雜,哭喊聲、鑼鼓聲、誦經聲。


很多人認為死亡了之後萬事皆空,


骨灰可以埋葬在樹的旁邊,去滋養一棵樹;


也可以灑向大海,甚至灑在珠穆拉那樣的高山。


這些選擇聽起來浪漫特別,


年少時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樣哐當哐當鬧哄哄的場面,實在是有點俗了。




年歲逐增,想法也有變化。


覺得一個人在世上活了那麼久,


離開時,用這樣的方式去紀念一個人,送別一個人,


怎樣的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也都不為過,


雖然有點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可是對生者是有意義的,我們懂得了對死亡的敬畏。




正午一過,按照選定的時辰出殯,

他爸爸是長孫,


端著骨灰盒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跪拜的儀式也更加繁瑣一些。


我和兒子跟在隊伍的最後面,


送葬的隊伍經過一條筆直的公路,最後要爬上一座小山坡。


山坡上開滿了野花,只見兩隻蝴蝶飛過,他用小手指著說:


「媽媽,蝴蝶,太奶奶可能是變成蝴蝶了。」


我想起曾跟他講過羽化成蝶的傳說。






生命是一場浪漫的旅程,也是一曲二泉映月般哀歌。


那一年,他7歲,第一次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生命模式。


03



小時候聽過一個寓言:


一個孩子出生滿月,父母親請了賓客過來慶祝,


大家都對孩子寄予了很多期望。


有人說這個小孩長大了是當大官,


有人說這孩子特別有福氣,


有人所這孩子長大了會成為名人……


所有的祝福都寄予了厚望。


只有一位不合時宜的人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說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會變老,會死亡。


結果這個客人被趕了出去,這個客人竟是個掌管人命運,會巫術的巫婆。


有的時候沒有人願意麵對真相,哪怕是說的是斬釘截鐵的事實。


只有真正思考過死亡的人,才更懂得生的意義和價值。




想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有個小插曲,


黃蓉中了裘千仞的鐵砂掌,她覺得自己將不久與人世,


氣喘吁吁、奄奄一息對著郭靖交代遺言:


「靖哥哥,我死後,允許你悲傷,但是不可以悲傷太久,


允許你再娶,但是每年來上墳的時候不可以帶你的妻兒過來,


因為我始終是個小氣鬼。」


每每想到這段話,都覺得很感動,

她愛的很真實,


假如她死去,她不忍心愛人為自己悲傷過度,


但又渴望自己在愛人心中留有一席之地。


這是面對死亡一種坦然和真實的思考,有悲傷和不甘,


也有人性的自私,更有包容的大智慧。


金庸塑造的這個黃蓉形象無疑是很經典的。


死亡教育是讓我們更加懂得活著的意義,


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感念人與人之間的情義,


是讓我們更坦然面對親人的離去。


花開有時,生命也有窮盡之時。







特別推薦

關注自在堂主


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的自由,找到心靈的美,走向覺醒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LP心靈治療師 的精彩文章:

從容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慌不忙,自有力量
愛,讓我們彼此聽見
一個謊言,足以毀掉別人的一生
這句威脅孩子的話,你是不是也曾說過?

TAG:NLP心靈治療師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明節,如何跟孩子談論生死?你可以這樣做 | 親子
清明節,如何跟孩子談論生死?你可以這樣做
如果肝臟是白子畫,誰是它的生死劫?
先秦時候如何看待生死?
孫悟空劃掉了猴類生死薄,為何猴子還是要死?誰在掌管生死薄?
曹操:你死,妻子兒女怎辦?謀士:生死於你不在我,曹操流下眼淚
孫悟空不是劃掉猴類生死薄了嗎?為何猴子還是要死?
孩子聽到老和死就害怕,這樣給孩子談生死,不沉重易接受
「靖難之役」後他生死不明,而他的兒子卻生不如死
父愛如山,生死不改啊!
若說張飛不惜士兵生死,試想以往的勇將又有誰惜士兵生死?
不完美的嬰兒,生死要如何決定?
狗是如何理解生死的!
神動圖:如果一個女生死活不讓你去她家!
孩子給我帶來的生死課
與其討論生死,何不如想想如何珍惜當下
清明節:如何回答孩子關於「生死」的疑問
聽蔡康永聊生死:如果明天就死了,你還會對別人好嗎?
傻狍子鹿晗和貓:縱使你無比嫌棄,我也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