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清明節,如何跟孩子談論生死?你可以這樣做

清明節,如何跟孩子談論生死?你可以這樣做

本文轉自現代教育報,ID:modedunews

清明節即將到來,當我們在緬懷故人,祭祀祖先的時候,會略帶一份傷感。在這個時候,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

我們該應該是迴避還是直面?什麼才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方式呢?

01

隱瞞型:孩子大了自然會慢慢明白

文女士老家安慶,他與丈夫在合肥工作,育有一子,今年10歲。因為夫妻倆平時工作繁忙,從小便由外婆來照顧孩子、並時常接送孩子上學,因這段緣故,文女士的兒子與外婆感情十分深厚。

但去年的一場意外,卻讓孩子永遠地失去了外婆,文女士也極為傷心,但在抉擇是否告訴兒子真相時,兩口子卻犯了難。

文女士說:「因為兒子的性格有些脆弱,我們都怕他無法接受外婆突然去世的消息,所以我和丈夫一直沒告訴他真相,只是說外婆很忙,她回老家蓋房子去了。」

文女士,她和老公的想法是一直不告訴孩子,因為他們覺得,等到孩子長大了,他自然會慢慢明白真相。

02

直白型:孩子跟著我一起哇哇大哭

和文女士的情況類似,張女士的母親去世時,孩子只有5歲多。

「孩子也是從小被外婆帶大的,當時我知道媽媽去世了,我自己也沒有控制好情緒,所以一把就抱住孩子哇哇大哭,並且告訴了孩子外婆的死訊。孩子一開始還有些愣神,我又告訴她,『你再也看不見外婆了』,於是她也跟著哭了起來。」

事後她很後悔直截了當地告訴了孩子,因為她感到小傢伙似乎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03

間接型:藉助繪本來解釋

和很多家庭一樣,王先生夫婦由於工作原因,便將7歲女兒放置在爺爺奶奶家,與他們朝夕相處,感情深厚。

但是近年來爺爺身體一直不好,並於今年年初去世,剛開始,他們不敢直接告訴女兒,怕她接受不了,因此他開始向朋友圈尋求朋友的幫助。後來,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一本名叫《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的卡通繪本,他便買了這本書,並慢慢開導孩子。

對死去的親人,我們有比悲傷、哭泣難更好的方法去懷念他們。這本書告訴孩子,『生命有終點,但愛延綿不絕』。」

04

比喻型:生命就像一棵大樹

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劉先生,他的侄子今年只有10歲,但在今年的正月十九,他的爺爺去世了,一家人思考了很久,決定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告訴孩子爺爺的死訊。

「我們告訴他,生命就像一棵大樹,是連綿不絕的,春天會發出新芽,到了秋天,樹葉就會掉落下來,落到泥土裡,成為大樹的養料,爺爺就像是秋天的樹葉,而你正是春天的新芽,在你的血液里,永遠都有爺爺留下的『養料』,所以不要太難過,爺爺的生命其實還在你的身上延續著,就像你的心裡,永遠會給爺爺留下一個位置。」

生命的本質就是有生有死,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死亡,從而讓孩子學會珍惜生命,珍愛世界。

在美國,「死亡教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們提出的死亡問題,美國家長也會坦誠地給孩子們最簡單明了的回答,盡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答覆。讓孩子從小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請別漏掉「死亡教育」這重要的一環。

正確認識死亡,死亡並不可怕

幼兒園裡,一個叫蒂米的男孩患腦癌去世了。是說蒂米轉學或者出遠門了,使孩子們平靜地淡忘蒂米的消失,還是告訴孩子們這個不幸的事實?

美國老師黛尼爾選擇了讓孩子們圍坐在她身邊,輕輕地告訴他們:「腦瘤使蒂米的大腦停止了工作,使他的身體停止了工作。就這樣,蒂米死了。」

之後當她分發學慣用品或組織幼兒遊戲時,總有孩子說:「老師,您忘了蒂米的那一份。」她也總是回答:「蒂米還在這兒嗎?他還能回來嗎?」孩子們終於知道:蒂米死了,不會再回來了。

想過把蒂米生前使用的小桌子搬走的黛尼爾,最後還是組織孩子們討論如何使用蒂米的桌子。於是孩子們將蒂米的桌子抬到活動室的一角,擺上他生前最喜歡的恐龍玩具和與恐龍有關的書。

並在每本書的扉頁上寫道:「送給特別喜歡恐龍的我們的朋友——蒂米。」

這使孩子們明白:蒂米死了,不會再回來了,大家很悲傷,但蒂米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永遠難忘。

黛尼爾的做法,代表著美國人對兒童「死亡教育」兩大基本目標:一是坦誠面對死亡事實,正確認識死亡;二是同時把它作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

必要的情感教育

一位普通的美國小學教師,發現全班同學集體餵養的小白兔「玫瑰」死了之後,孩子們都很悲痛,情緒波動很大。

於是這位老師立刻計劃開展一次與家長協同的死亡情感教育課,幫助孩子們度過失掉「夥伴」的悲痛。她給每位家長寫了一封簡訊說明情況,並告訴家長們:

「『玫瑰』的死令孩子們悲傷,這可能會使孩子們想起他們喜愛的人或寵物的死。我們將在明天集合後,邀請孩子們參加一個討論會。大家一起製作一本關於『玫瑰』的紀念冊,來追憶與『玫瑰』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和表達對它的思念。另外,在最近一段日子裡,有些孩子可能會經常提起『玫瑰』,有些孩子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請您體諒孩子的情感表現。」

這位普通的美國小學教師,通過這堂情感教育活動和家長們在家裡的情感教育協助,讓孩子們認識到了正確對待死亡的情感體驗,有益於樹立他們的健康人生態度。

小編支招

? 跳出死去談生 讓孩子珍惜生命

死亡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哲學問題,家長如果從這些角度去跟孩子解釋很難講明白,孩子也很難懂,因此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說,告訴孩子人也是動物、是生物的一種,萬事萬物都要經歷誕生、衰老、成熟、死亡的過程,給孩子這樣一個印象,死亡是自然現象,這樣會更容易跟孩子交流。

清明節掃墓、祭奠先烈等儀式,這是在豐富死亡的內涵,讓孩子通過死亡去明白生的意義。親子專家劉勇赫說:「不要過於強調死亡的概念,要跳出死去談生,讓孩子更加珍惜生命。」

? 不同年齡,區別教育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進行生命教育時有不同的方式和程度的區別。

對於學齡前孩子,可以告訴他們逝者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以後看不見了,或者說是長途旅行去了。

在學齡階段,七八歲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對死亡已經有了簡單的概念,要告訴他們人死不能復生,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人和動物都會有這個自然過程。這個年齡的孩子剛開始進入理性的思維邏輯判斷階段,開始用理性的方式探索周圍,希望能解釋身邊的很多問題,所以當遇到諸如親人去世、小動物死亡等現象會很關注。

在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不能娛樂化,要嚴肅的去說這個問題,尊重死亡才能尊重生命。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明節,如何跟孩子談論生死?你可以這樣做 | 親子
如何跟孩子談論死亡?講這個故事就足夠了
如何和孩子談論性!
媽媽我想死!談論我的病情,能讓我說一句嗎?母親回答「行」
廣欽老和尚:有人跟你談論是非時 可以這樣應對
當我們在談論「有一種友情叫趙薇黃曉明」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極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總是在談論愛情,你可曾見過它的模樣?
當我們談論「有種」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一起談論狐臭這個話題時說的那些小偏方真的可以去狐臭嗎?
別跟我提「牛仔」,我只想跟宋茜談論它
當我們談論敢作敢為時,我們都在談論什麼?
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身影,今天我們談論他什麼?
你走了,再也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
今天,我們該如何談論「孝」
總是在談論愛情,你可曾見過它的模樣
當我們談論幸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奢侈品時,究竟是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垮掉的一代」時,我們在談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