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鐵觀音原產福建省安溪縣。據《清水岩志》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說明安溪唐代已產茶。到明代茶產稍盛,《安溪縣誌》有「常樂、崇善等里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18世紀後期安溪茶戶有了較大發展。詩人阮錫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陰常濕生叢茶。居人清明采嫩葉,為價甚*保萬家……」之句。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制茶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製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這與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制,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總產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佔25~3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佔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佔10~15%。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采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摺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搖青攤置)、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近來國內外的試驗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所含的香氣成分種類最為豐富,而且中、低沸點香氣組分所佔比重明顯大於用其他品種茶樹鮮葉製成的烏龍茶。因而安溪鐵觀音獨特的香氣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鐵觀音,杯蓋開啟立即芬芳撲鼻,滿室生香。生產出優質的鐵觀音茶必須具備:①純種鐵觀音品種茶樹;②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氣候環境中,並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採制技術。三者缺一不可。

鐵觀音的品飲,目前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廣東潮汕一帶和台灣,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使用陶制小壺、白瓷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燙熱,然後在壺中裝入相當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壺容量的茶葉,沖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1~2分種後將茶湯勻傾入小盅內,先嗅其香,繼嘗其味,淺斟細啜,確乃一種生活藝術享受。有朋自遠方來,饗以功夫茶,表示對客人的敬重,而品飲者亦以能嘗到一杯名貴的鐵觀音茶為快。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鐵觀音茶問世以來,以其優異品質馳名遐邇。鐵觀音原產地堯陽鄉人在台灣省、港澳地區以及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經營茶行多達130餘家。1945年王聯丹庄的「泰山峰」牌鐵觀音在新加坡獲得一等獎金牌。1950年王炳記的「碧天峰」牌鐵觀音在暹羅(即泰國)獲得特等獎金。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國優產品,名列全國首位。同年國家經委授予安溪茶廠出品的「安溪鳳山牌特級鐵觀音」以金質獎章的最高榮譽。鐵觀音茶一向為閩、奧、台灣茶客及海外僑胞所珍愛。此茶一經品嘗,輒難釋手,50年代以來,鐵觀音茶逐漸為華北人民所喜愛,現在則美名遍及全國各地,消費量在不斷增長。1979年、1984年日本市場兩度掀起「烏龍茶熱」,特別是福建鐵觀音,更以其迷人的香味,風靡日本各地。在日本,鐵觀音幾乎已成為烏龍茶的代名詞。 本山,原產於安溪西坪堯陽。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庄燦彰撰《安溪茶業調查》稱:「此種茶發現於60年前(約1870年),發現者名圓醒,今號其種曰圓醒種,另名本山種,蓋堯陽人指為堯陽由所產者」。香高味醇,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似。該茶於1984年在全國茶樹良種審定會上被認定為全國良種。在安溪栽培面積達1.6萬多畝,居全縣第三位,為縣內四大當家良種之一。主產於西坪、虎邱、蓬萊、尚卿、長坑、蘆田等鄉鎮,並先後傳播到閩南、閩中等部分烏龍茶區。 毛蟹,原產於安溪福美大丘化,民國時亦稱「毛外」。據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品種志》載:「據萍州村張加協(1957年71)云:『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我外出買布,路過福美村大丘侖高響家,他說有一種茶,生長極為迅速,栽後二年即可採摘。我遂順便帶回100多株,栽於自己茶園』。由於產量高,品質好,於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傳開」。梅占原產於安溪蘆田。無性系品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一種是,清道光元(1821)前後,蘆田有一株茶樹,樹高葉長,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堯陽王氏前往蘆田拜祖,蘆田人特意考問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時答不上來,抬頭偶見門上有「梅佔百花魁」聯句,遂巧取「梅占」為其茶名。另一種是,清嘉慶十五年(1810)前後,安溪三洋農民楊奕糖在百丈坪田裡幹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過此地,向楊討飯,楊盡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贈送。楊把它種在「玉樹厝」旁,精心培育,長得十分茂盛。採制成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傳開,大家爭相品評,甚為讚賞,但叫不出茶名來。村裡有個舉人根據該茶開花似臘梅的特徵,將其命名為梅占。此後三村五里廣植擴種,就逐漸馳名各地。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梅占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樹姿直立,主幹明顯,分枝較稀,節間甚長;葉長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平滑內折,葉肉厚而質脆,葉緣平鋸齒疏淺。開花多,結實少。育芽能力強,芽梢。 大葉烏龍(又名大葉烏) 大葉烏龍原產於安溪長坑珊屏。無性系品種。其由來:相傳清雍正九年(1731),安溪長坑人氏蘇龍,將安溪一種茶苗移栽於建寧府(今南平市),產量高,品質好,當地茶農認定為優良品種,竟相繁殖栽培。沒過幾年,蘇龍辭世,當地茶農以蘇龍姓名諧音命名為「烏龍」。後又根據其品種特徵,稱為「大葉烏龍」,而區別於其他烏龍品種。大葉烏龍植株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尚長;葉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尖端鈍而略突,葉面略呈弧狀內卷,葉色暗綠,葉厚質脆,鋸齒較細明。開花結實率尚高。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又耐寒,少受病蟲為害,育芽能力強,產量較高。制烏龍茶

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的區別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原創,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如果您有更多茶葉保存、沖泡、品飲選購等需要諮詢,請添加茶藝師-曉紅:honghong999888777(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茶語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你繞過了兩個坑跳過這個溝,你基本不會被騙了
慧眼識茶|新春綠茶與隔年陳茶的鑒別
品級識別|如何迅速判斷眼前這道春茶的品級高低?
武夷名叢薈 · 正白毫
品鑒|茶湯的「厚薄」與「濃淡」

TAG:江南茶語 |

您可能感興趣

帝王蟹、毛蟹、松葉蟹,日本三大名蟹有啥不一樣?
日本北海道迎來毛蟹捕捉旺季 中國食客望眼欲穿
日食毛蟹三兩隻,不辭長做黃河口人
因其兩隻大螯上有絨如毛,故崇明人稱之為「老毛蟹」
最「傻」吃播買了2個毛蟹,本想好好招待朋友,煮好掰開快哭了
軟硬適中的水磨年糕,即可煮湯也可煎炒,還能製作毛蟹炒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