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世紀後半期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興起與排華立法的出台(一)

19世紀後半期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興起與排華立法的出台(一)

1866年年初,12名來自澳洲維多利亞的華工踏上了紐西蘭南島奧塔哥省省會達尼丁的海岸,標誌著持續數十年的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開始,開啟了綿延150餘年的華人移民紐西蘭之旅。


1866—1881年間,華人在紐西蘭的境遇可謂跌宕起伏。華工系在奧塔哥方面兩度邀請之下前來,1871年紐西蘭國會所成立的「華人移民特別委員會」對華人的出現給予了正面評價。然而,1881年紐西蘭正式通過《華人移民法案》,長達40年的排華立法由此肇始。


本文的主旨在於呈現紐西蘭社會對於華人移民從容納到排斥的轉換。


目前已有相關研究成果著重於對早期華人移民生活情狀的描繪以及歧視華人現象的羅列,對於華人群體的境遇轉換過程並無縝密的梳理,對於釀成此一變化的社會歷史背景亦缺乏深入的剖析。


本文力求在兩個方面對既有研究成果有所推進,其一,以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還原此一複雜多變的歷史過程;其二,將華人移民置於紐西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之中,從更為廣闊的視角考察華人移民史和海外排華史,以期深化華僑史的研究。


華工到達紐西蘭之緣起


在19世紀中葉興起的環太平洋地區淘金熱潮中,紐西蘭的淘金熱出現較晚。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澳洲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等地的淘金熱如火如荼之際,紐西蘭南島金礦區尚處於一片靜寂之中。


1861年5—6月間,曾在美國加州和澳洲採礦的老礦工里德向奧塔哥的內陸地區行進了35英里,最終在加百利溪谷有了極其重大的發現。


1861年6月4日,里德致信奧塔哥省省督,宣布發現了圖阿皮卡金礦。消息一經傳揚,尚處於7月的隆冬時節,圖阿皮卡的淘金熱便迅速興起。在此之後,始於1862年8月的鄧斯坦淘金熱、9月的箭鎮淘金熱、10月的休特弗河淘金熱接踵而至。

19世紀後半期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興起與排華立法的出台(一)



紐西蘭淘金華人


到1863年年初,已經有數千名淘金者沿莫利紐克斯河及其從圖阿皮卡到休特弗河上游的各支流從事勘探。淘金者以英國人和愛爾蘭人佔主導地位,但其中並無中國人的身影。


在淘金熱的刺激之下,奧塔哥省人口激增,百業興旺。1861年,奧塔哥省的人口約為13 000人,1864年激增至67 000人。為了配合金礦的開發,整個社會經濟規模亦相應膨脹。

然而,奧塔哥省的繁榮景象並未持續多久。淘金時代的人口流動以瞬間匯聚、頃刻離散為特徵。金訊傳出,人潮洶湧,暴富的機會減少以後,人們成群結隊地離去。1864年年底,奧塔哥省開始步入繁華落盡之後的蕭索。1865年,奧塔哥省總人口下降到47 000人,礦工及礦區人口數量的下降更為顯著。


1864年年初,估計歐洲礦工人數為18 800人,1865年年底下降到6000人。與淘金者的離去同步,奧塔哥省黃金產量逐年下降,從1863年的614 387盎司,下降到1866年的168 871盎司。在這種情況下,奧塔哥省的某些人士將目光投向了澳洲維多利亞金礦的華工。


奧塔哥方面先後兩次向澳洲華工發出邀請。1864年年底,某位有影響的當地居民提出了邀請維多利亞的華工到奧塔哥金礦進行再開採的建議,得到奧塔哥省督的書面批准,隨後向維多利亞方面發出了邀請,但並無華工響應。


1865年,達尼丁商會再度提出引進華工之議。是年9月,達尼丁商會召開會議,議決支持華人移民,所依據的理由是,奧塔哥省需要人口,華人安分守己,是重要的消費者,華人所受到的指責均未經證實。


達尼丁商會為此任命了一個執行委員會,就此事與奧塔哥省政府磋商。商會派出代表前往奧塔哥省議會,並得到了他們將會保護華人的保證,該保證書的書面文本連同再一次向中國人發出的邀請被送往維多利亞。這一次的邀請引起了回應,華商何阿美很快親赴達尼丁考察。


何阿美是1858年起就居住於維多利亞的華商。他之所以響應奧塔哥方面的邀請,系著眼於從引進華工的生意中獲利。


何阿美事後回憶稱:「依據其時我對自己未來前途的規劃,紐西蘭金礦場乃是我施展身手的上選之地,但我本人並非礦工,因此,我認為應首先促成勞工的引進。倘若計劃告成,則通過完全掌握供給業務而獲利。」


何阿美此行的直接目的有二:其一,證實信息的可靠性;其二,得到奧塔哥省官方對於保護華人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證。何阿美於1865年12月23日抵達達尼丁並停留一周,得到了很好的接待,並如願獲得了奧塔哥省官方的承諾。與此同時,他還獲知了礦區的信息,尤其是礦區管理員派克所提供的情況。


從何阿美的有關記載中,可以明顯感知奧塔哥省人士對華工的熱切盼望。道別之際,何阿美向他們保證:為了我同胞和貴國的共同利益,我將竭盡所能,儘早促成向貴國引進華工,希望你們的期望會很快得到滿足。


何阿美返回墨爾本後立即開始行動,最終他成功說服了12名身無分文的礦工。為了使他們成行,何阿美為每人墊支20鎊,用於旅費以及置辦採礦所必需的裝備。

何阿美帶著這支12人的隊伍於1866年2月到達達尼丁。按照派克等人的建議,華工們於兩天後出發,前往離達尼丁最近、也是當時奧塔哥省最富裕的礦區——圖阿皮卡,並於2月21日到達。何阿美回憶稱,華工們受到了各階層人士相當熱情的接待。


何阿美共組織輸入了兩批華工。他的第二支隊伍經過同樣的安排,於一兩天後到達。這批人經由不同的路線進入礦區,亦是在當地人士的建議和保護下出發的。何阿美忘記了確切的目的地。他之所以選擇不同的路線,是為了讓華工們很好地考察不同金礦場的獲利特點,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


根據何阿美的回憶,兩批華工共約30人。為了安排兩次行程,他共耗資800鎊。由於沒有等到華工們回饋的好消息,何阿美應聘了巴拉瑞特的另一份工作,放棄了繼續向奧塔哥輸送華工的念想。何阿美沒有想到,他所矚望的華工淘金潮在不久之後成為了現實。



華工淘金潮的形成與當地社會的反響


何阿美成功輸送兩批華工到達奧塔哥後,華工的紐西蘭淘金潮逐漸興起。1866—1872年間,大批華工集中進入紐西蘭南島各礦區。華工入境初時以由澳洲轉道而來為主,其後則是廣東華工直接奔赴紐西蘭。


何阿美在巴拉瑞特工作期間,奧塔哥省傳來了某些重要的消息,意謂淘金收益甚好,有些華工已經收穫頗豐。這些消息在維州傳揚開來,引致了華工奔赴奧塔哥的熱潮。根據何阿美的記載,其時駛離霍布森灣鐵路碼頭的每條船都接運30人以上。此一熱潮持續期間,大約有1000人前去奧塔哥。


奧塔哥金訊傳出後,亦有大批華工直接從中國前去。最初的線路多為經澳洲墨爾本或悉尼中轉。1869年4月23日的《伊達山紀事報》有如下記載:數周前,載運250名中國人前來奧塔哥省的一條船到達墨爾本,其中28人乘「奧米歐號」於4月17日到達達尼丁,其餘的人於4月14日乘坐「塔拉魯阿號」自墨爾本啟程前來。1870年則出現從香港直航奧塔哥的情況。


1870年10月,已在香港政府供職的何阿美參與了安排包船事宜。據何阿美雲,當時有人向他諮詢包船直航達尼丁是否可行,因為有大批中國人希望訂票直航達尼丁而非途經墨爾本,最後的結果是包租了「旋風號」。


「旋風號」於1870年年底從香港啟航,載有乘客350多人,除了少數運往墨爾本,均為赴達尼丁者。1871年,「北星號」載運140多人赴紐西蘭南島的查默斯港。到何阿美寫信的1871年5—6月間,尚有「金海號」在香港等待裝船前往達尼丁。

上述記載可與紐西蘭方面的資料相互印證。根據常年在奧塔哥礦區向華工傳教的紐西蘭長老會教士唐願高記載,並參考當地報紙的有關報道,直航運載華工人境的數字如下:1871年3月,354人;7月,316人;8月,348人;9月,253人;10月,205人;1872年2月,120人。以上共計1596人。


但上述統計中,遺漏了何阿美所說的「金海號」。該船約在1871年9月底到達,載運華工478人。總計自1871年3月到1872年2月,直接來自香港的7條船共載運入境華人2074人。


綜合各方面的統計數字,歷經此一時期的華人集中入境,奧塔哥省的華人數量變動如下:1867年12月,1185人;1870年1月,2640人;1871年9月,3725人;1871年10月,4159人。


奧塔哥省華人絕大多數以淘金為業。1871年9月的3715人中,礦工人數達到3561人,所佔比例高達近96%。隨著1868年首位華人到達奧塔哥省最遙遠的瓦卡蒂普礦區,華工足跡已經遍布奧塔哥省。


當數千名華工成為奧塔哥省的現實存在以後,當地社會反響不一。


第一,奧塔哥省官方及商界對華工的態度一如既往。奧省當局及達尼丁商會對於引進華工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邀請之前有可行性論證,華工到達後有當地人士的接應與安排。奧塔哥省議會的保護承諾亦不是一紙空文。


1867年年中,奧塔哥偶發一宗華人被殺案,奧塔哥省督為此於1868年1月29日簽發通告稱:「中國人在連續幾任省督作出保證的情況下前來奧塔哥,他們將得到充分的保護,省政府決心履行承諾,嚴格要求警察保護、照看各自轄區內的華人。」


1868年,省議會介紹了一名中國人到奧塔哥內陸地區充任警察兼譯員,並允許法庭上有華人翻譯。達尼丁商會1866年年報則稱:「已有百名以上中國人在奧塔哥金礦區安頓下來,他們與歐洲人一起和睦工作。不言而喻,他們滿意於本省所提供的前景,因此,在即將到來的夏天,其數量可能有相當的增加。」

19世紀後半期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興起與排華立法的出台(一)


紐西蘭淘金華人


第二,一般社會輿論的反響仍較為正面。隨著華工的到來,奧塔哥各地報紙對於華工的行蹤及表現有許多報道,儘管有不同的聲音,但總體而言,較為和善。


1870年11月19日《奧塔哥日報》上的讀者來信,秉持人類平等理念,質疑對華人徵稅的建議。作者認為,「中國人冒很大風險來到這裡,我們無權專門對他們徵稅」。


1871年4月22日的《奧塔哥見證報》刊登讀者來信,對華工極盡讚美,稱譽華工勤勉,有貿易、冶金術等方面的知識。1871年8月,《圖阿皮卡時報》轉載《晚星報》上的一篇文章稱:我們並不認為中國人是最理想的移民,但他們的出現有勝於無。


同一份報紙上還刊有一封讀者來信,聲稱:「就圖阿皮卡地區的經驗而言,我們認為中國佬並未造成危害,他們開採歐洲礦工今後多少年都不會開採的黃金,他們展現出的活力及組織性,我們樂見自己的同胞仿效。為了採金,他們使10英畝租賃圍場的價格多達120鎊。前幾日一位店主告訴我們,途經勞倫斯的每個中國佬都讓他有2鎊的進賬。中國人給這個國家帶來很多好處,更不用說他們與歐洲人同樣分擔的間接稅以及中央政府財政計劃下他們在各自省份的人頭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奧塔哥見證報》轉述過《鄧斯坦時報》報道的一則軼事,用以表明中國人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缺乏美好的品質。該報道稱,曾有兩位中國人冒昧到鄧斯坦附近的歐洲人家中投宿,並得到很好的接待。不久後,他們特意託人送去一些好茶,以示感謝。這則充滿溫情的軼事以及《奧塔哥見證報》的態度,反映出早期華洋人士和睦關係的一個側面。


第三,歐洲礦工對華工的排斥情緒在逐漸累積。在奧塔哥省引進華工的過程中,歐洲礦工自始至終抱持著強烈的抵觸情緒。


他們反對華工的理由,可以概括為以下諸點:


(1)華人是所有移民中最不受歡迎的一類;


(2)為何給予他們特殊的保護?

(3)歐洲人只是暫時離去,如果他們的常去之地華人泛濫,他們就再也不想故地重遊;


(4)中國人是潛在的盜賊,由於這個臭名昭著的事實,現有的警察隊伍需要大加擴充;


(5)由於同行女性數量有限,沒法相信他們是品德端正之人;


(6)眾所周知,華人只是地表採礦的礦工,其開採會降低土地的價值;


(7)華人是最壞的移民,引進這樣的人將被證明是對歐洲礦工極大的傷害;


(8)奧塔哥主要是淘洗金礦,黃金及有關設備長時間裸露,中國人嗜偷,盡人皆知,各工地晚上必須有人看守。


隨著進入礦區的華工數量的增長,某些原來態度較為溫和的歐洲礦工也開始擔憂起來。有些人表示:「或可容許數百名中國人進入礦區,但允許數千名華人在我們的礦區聚集是沒有道理的。」


隨著歐洲礦工不滿情緒的逐漸匯聚,歐洲礦工及其利益代言人開始採取行動,其中以瓦卡蒂普地區,尤其是箭鎮的排華活動最為活躍。


箭鎮礦工協會擁有會員100多人,擬具了呈遞紐西蘭國會的請願書,提出「必須切實禁止中國人的進一步湧入」,該請願書在奧塔哥礦區廣為散發。歐洲礦工對該請願書強烈回應,最終有2400人簽名。


奧塔哥礦業委員會的報告書稱:「華人移民問題乃是應由立法機構考慮之事,它確實涉及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紐西蘭)殖民地存在著數量有限的華人並不是太重要,儘管亦屬無益,因為他們終將帶著存下的所有金錢離開。但是,如果不加抑制,華人來此的數量之多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困難,並抑制歐洲移民的流入。基於這些理由,委員們希望提請立法機構關注此一問題。」

金礦區委員會主席霍頓大力推進排斥華工的活動,力促政府採取行動。在此情況下,紐西蘭國會於1871年8月29日設立「華人移民特別委員會」,就有關事宜展開調查。


未完待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原文載《史學月刊》2017年第4期,注釋從略。


關於《史學月刊》網站的公開聲明


據反映和編輯部發現:近期互聯網上有假冒的《史學月刊》網站,並以本刊編輯部名義組約稿件、收取費用等。對此非法破壞我刊網站、涉嫌詐騙的犯罪行為,我刊已向公安機關報警立案。


《史學月刊》官方網站(http://sxyk.henu.edu.cn)由於遭到黑客攻擊,目前暫時無法使用,修復啟用時,將登刊告知。作者來稿,請採用列印稿和電子文本同時寄送的辦法。列印稿請寄至「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史學月刊》編輯部」,郵編:475001。聯繫電話:0371-22869623。來稿請勿寄至個人,以免誤時。


在此鄭重聲明:本刊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出版,發表文章不收取任何費用,凡以我刊名義收費者,均系毀壞我刊聲譽之假冒詐騙行為,我刊有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再次提醒作者,謹防上當受騙。


敬請廣大讀者和作者相互轉告周知,感謝您的支持和厚愛。


《史學月刊》編輯部

2015年9月


史學月刊∣一個有深度的公眾號

19世紀後半期紐西蘭華工淘金熱的興起與排華立法的出台(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月刊 的精彩文章:

論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的法國宗教政策(二)
輿情、消費與應對:抗戰勝利後上海的「抗戰夫人」問題(一)

TAG:史學月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黃金是怎麼淘出來的:圖說19世紀淘金熱背後的秘密 美國淘金熱
19世紀美國插畫家筆下的中國與中國人:淘金熱中的三藩市
120年前美國西部上色老照:配槍牛仔和華人淘金者家眷
拒絕3000塊,中國女梅西海外淘金,加盟巴黎聖日耳曼
穿越時空-十九世紀淘金熱巴拉瑞特遊記
券商2017年「海外淘金」熱 海通國際大賺30億港元創新高
vivo X21屏幕指紋版出海淘金:首站新加坡售799新幣
1958-2018,皇馬的世界盃淘金史
為什麼神經科技將成為21世紀的淘金熱潮?
供考古研究逾20年 美國內華達州13淘金華人遺骸終入土
特立獨行的仲夏「淘金熱」 雷朋24K鍍金鏡片眼鏡奢華閃耀
美華史記?華裔人物:拉露/珀麗-從淘金谷到名人堂
91淘金CPL廣告平台特點
陝西農民淘金髮現一國寶,馬上交給文物局,專家為感謝特批100塊
上林」淘金王「:每月挖金產值六七千萬
【財訊6點半】0425淘金早餐
美國小鎮傳聞藏內戰黃金 估值3.1億引發淘金熱
那些來華淘金的洋模特:時薪 1000-3000,工作三個月回國能買房
陝西農民淘金髮現一國寶,馬上交給專家,專家為感謝特批100塊
中國現金貸南洋淘金的隱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