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四大著名別墅區中


廬山、雞公山、莫干山這三處別墅區都在山上

而唯一能夠聆聽濤聲的地方


是在北戴河海灣和老房子之間



與夏威夷齊名的北戴河,最多時曾經擁有719座中外別墅,這些「老房子」幾乎涵蓋了英國式、美國式、法國式、東洋式、羅馬式、拜占庭式等所有建築樣式,歷史跨度長達百餘年。這些風格迥異的老建築,包含著怎樣的歷史?


1893年,一個名叫金達的英國工程師,沿著中國第一條超百公里的標準軌距鐵路津榆線考察時,發現了潮緩沙軟的北戴河海濱。隨後,慕名而來的京津達官顯貴、外國使節,開始到此享受陽光、沙灘,北戴河由此拉開了休閑度假區域的大幕。


4年之後的1897年,英國傳教士史德華·甘林在這裡建造了第一幢別墅,繼而,英、法、俄、美等國紛紛湧進北戴河,爭相圈佔和搶購土地修建教堂別墅。當時的清政府注意到了這些外國人在這片海灣的舉動,遂於1898年委派津海關道李岷琛、候選道王修植、開平礦物局總辦周學熙等人到此地進行勘測,並正式劃定戴河以東至金山嘴(實為鴿子窩)沿海向內三華里為避暑區,准中外人士雜居。


隨著一個又一個外國工程師、傳教士買房置地開浴場,避暑區很快成為異彩紛呈的別墅區。據1936年的人口統計顯示,當時居住在北戴河海濱的中國人不足8000人,而來自20多個國家的外國人就有2535名。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時,這裡的別墅已達700幢。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清淺晶亮的海水隨風蕩漾,臨岸的建築沐浴著陽光,靜靜的海灣里還泊著一艘艘的漁船,這樣的景緻為北戴河增加了許多休閑氣息。在如今的北戴河,圍繞著海岸修築了平整的水泥路,遊人騎車或者漫步,都十分愜意。另外北戴河近年來還改造了海濱,把實景山水演出等消夏文化引入了海濱夜生活,以此創造一種新的情調養生方式。攝影/張德志

被稱作「萬國建築博物館」的北戴河老別墅,不僅記錄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入侵過程,也彰顯出了世界建築的多樣風采。從別墅的數量上來看,它在其他三個別墅區中位居第二,是河南雞公山別墅的兩倍多,是浙江莫干山別墅的3倍多。在中國四大老別墅區中,只有廬山別墅以千幢之多超出北戴河。但是,作為「蔣家王朝夏都」的廬山,其別墅建造的年代並沒有北戴河久遠,而且,它不像北戴河那樣讓人好奇。因為是中國著名的中央領導人暑期辦公地,北戴河跟那裡的老房子,在長達60餘年的時間裡都始終保持著寂靜和神秘。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北戴河部分街道現存老別墅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北戴河的名頭越來越大,北戴河海濱開始豎起了越來越多的別墅和其他建築。不過相對於剛剛開發的濱海區而言,它們的存在依然顯得寧靜空曠。這些別墅的樓層都不高,人站在院子里,可以俯瞰整個海灣。供圖/FOTOE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這棟由英國人建造的別墅,如今已經看不到了,它的大概位置就在北戴河海濱東山,建築非常靠近海岸。這張老照片是一個英國人送給北戴河的一位文史專家的。據說照片上的這棟建築,除了主體是磚石外,廊柱、涼亭都是木質結構,英國人還在建築外面設置了寬大的走廊,方便在自家陽台享受日光和海風,而需要遮擋陽光的時候,則把蘆葦編織的席子放下來,既簡單,又回歸自然。供圖/閆宗學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北戴河老別墅見證了近代歷史上的風雲變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裡曾經匯聚過不少時政要員、社會名流和實業商人。在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實業家朱啟鈐修建的別墅里,就曾經接待過黎元洪、張學良等人。圖為1924年初夏,黎元洪、張學良等在北戴河療養期間與朱啟鈐合影。供圖/FOTOE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這棟被密密麻麻的藤本類植物包裹起來的建築,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它的迴廊和屋頂是如今常見的形狀,尤其是木質的方柱和圍欄,也十分接近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不過這棟原本位於西經路的別墅早已不在,這張照片還是一個德國人輾轉送給秦皇島的文史專家的。今天的人們,只能從那些圍繞著建築迴廊的茂盛植物里,想像它當初靜謐的樣子。供圖/閆宗學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英國康木恩別墅現在保存於北戴河東海灘賓館的後院,建造於上世紀初期,整棟建築是方形的,門窗沿襲了東方傳統建築特色,只是沒有繁贅的雕花。這棟建築尚且沒有開發,看起來像荒廢了一般,牆體和建築周圍生長著大片鬱鬱蔥蔥的野花野草。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這棟已逾百年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在上世紀40年代成為傅作義的別墅。這幢別墅全部是磚石結構,氣度上一點兒也不比現在的大理石建築遜色。12年前,這幢老房子成為北戴河第一批對外接待遊人的歷史建築,經過修整的庭院如今愈發清幽迷人,年代久遠的藤蘿在夏天會爬滿屋頂。攝影/於文江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建於1900年的鄰峰館,是德國公使史婁納的別墅,所以又名史婁納別墅。這幢建築具有典型的德式風格,外部布局錯落有致,內部又明朗開闊,整體富於變化。攝影/趙洪輝

最美海岸線上的中外建築群



何香凝別墅原是日本人的建築,建造於1942年,前院是典型的東方建築,而這棟建築屬於何香凝別墅的後院,除了圍牆上的月亮門外,整棟建築看起來似乎更現代一些。攝影/趙洪輝


— 本文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2月—


撰文/王鴿?攝影/狄巨寬?等

責任編輯/王傑 圖片編輯/宋文


精選內容 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海里藏著哪些秘密?
圖說火山湖的形成
「中國國家地理號」亞馬孫之旅
太平洋鮭魚「歸」遊記
風 視角徵稿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踩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
線上平台線下引流,李海波建線上美容美髮商城
站在歷史縱軸線上看中美貿易紛爭
美國海岸線上的「鐵道游擊隊」
中國最美景觀大道 川藏線上 最危險的一段路 巴塘-芒康
中國邊界線上的界湖
青藏鐵路線上最美「守護神」,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探訪中朝邊境線上的美麗村莊
【世界海龜日】劉燁帶你探訪中國海岸線上最後一個「海龜家園」!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川藏線上最美20站,金秋帶你進入中國最美景觀大道!
天路美,人更美,青藏鐵路延長線上的美麗身影
畢世華:中緬邊境線上的「活界樁」
在愛琴海與地中海的分界線上 這座歐洲小鎮比聖島更浪……
越秀山上書院多,中軸線上文脈盛
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中軸線上的巨星之旅!
川藏線上一美景,比江南古鎮美上百倍,堪稱最美小鎮!
珠海海岸線上,靜卧著一座百年古鎮—唐家古鎮
站在天際線上的詩人
萬億級美業市場離不開到店,「線美中國」布局線上+線下美業綜合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