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在南京保衛戰中兩名年輕的中國裝甲兵浴血奮戰的故事,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抗戰時期中國裝甲兵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裝甲兵經歷了怎樣的血與火的考驗?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中日淞滬會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規化、大規模的全面對外戰爭是中國各種力量都無法承受的。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上海淞滬會戰打響,這是亞洲歷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役,由於受市區建築的限制和坦克本身的機械問題的影響,坦克發揮的作用有限。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坦克首次交鋒,但這些戰鬥並沒有對戰役結果造成多大影響,雙方的坦克均從屬於步兵方陣,掩護步兵衝鋒。當然,這些數目有限的坦克也對戰役部署仍有一定意義的。中國國民政府在此次會戰中動用了40萬大軍,張發奎中將指揮第8和第10集團軍在戰線右翼(包括浦東、川沙),朱紹良上將指揮第5和第17集團軍在戰線的中央位置,陳誠中將的第15和第19集團軍布置在左翼(包括寶山)。這些中國軍隊的精銳部分都是由德國軍官訓練,採用德式先進裝備,號稱「國軍精華」。

與之對陣的為日本第10軍,包括從華北抽調的第5和第6師團、從東北調來的第18和第114師團,第1和第2預備步兵旅團,一個戰車聯隊和3個從日本本土運來的獨立輕型坦克大隊。截止同年11月7日,日本華北方面軍所屬的9個師團在日本海軍第3、第4特遣艦隊(含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的護送下,全部抵達上海戰區。此時,日軍在當地集結了30萬官兵、200輛坦克、200架戰機和龐大的艦隊。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淞滬會戰時中國裝備的坦克和日本裝備的坦克

8月19日,中國裝甲部隊首次參戰。據當時參戰人員史說(第9集團軍司令部作戰科長)回憶,裝甲兵團出動兩個戰車連(坦克重7噸)和戰防炮一個營,配屬第87師(師長王敬久)攻擊楊樹浦街區。當日凌晨,坦克隨87師發起攻擊,但因缺乏步兵的配合,坦克全部被擊毀,兩個連長陣亡。20日,新調來的第36師(師長宋希濂)參加攻擊。當日凌晨,一隊輕型坦克參加了36師對匯山碼頭的攻擊。據資料記載,這些坦克當時正在廠內修理,臨時拉出參加戰鬥。由於沒有步兵配合,這些坦克也全部被擊毀。21日凌晨,36師再度對匯山碼頭展開攻擊,一度攻到黃浦江邊,但天亮後,日軍軍艦開始猛烈炮擊,日機也開始空襲,攻進碼頭的部隊被迫退回,戰車第一連和第二連坦克全被擊毀。


經過長達3個月、在上海南京路不足10平方公里範圍的艱苦巷戰後,10萬精銳的中國軍隊和超過半數的坦克被消耗在這個「東方凡爾登」絞肉機里,而日軍大約損失掉6萬人左右。


武漢大會戰


武漢位於長江的中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國主要的鐵路樞紐,擁有當時唯一的一條全國性鐵路--平漢與粵漢鐵路的交匯點。這座重要的城市是第二次中日雙方激戰的地方。1938年5月初期,經過台兒庄戰役元氣大傷的日本南方集團軍補充了200多輛坦克後,在一支海軍中隊的支援下,殺氣騰騰地向中國內陸撲來,同時北方集團軍新的先頭部隊--第14師團,集合了20000人和數百輛坦克向南進發。很快,他們就遭遇到了國民政府第一戰區第74、第64和第8軍的阻擊。蔣介石急調新整編的兩支最精銳的「嫡系」部隊--第28軍和第200機械化師參戰,以加強第一戰區的力量,阻止日軍對武漢的合圍。這是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軍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裝甲戰。


第28軍和第200機械化師司令官戰爭前都曾在德國的軍事院校深造。當第200機械化師抵達第一戰區的時候,日軍第14師團在山東濰坊被國民黨第71軍從三個方向包圍住,但最後仍被他突圍出去。未能與日軍的這支精銳部隊過招的第200機械化師副師長邱清泉非常失望。在隨後的幾天里,邱清泉私下裡一直在廊坊附近率領一支包括他自己乘坐的蘇制T-26輕型坦克在內的8輛戰車尋找日軍。一天,他忽然發現了一支100多人的日軍偵察連,他毫不猶豫地徑直向日軍衝去,試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這群驚愕的敵人。隨後,他又乘勝追擊7千米,直到遭到日軍反坦克火力的猛烈反擊方才罷休。這一事件被宣傳為中國裝甲部隊的一場勝利,提高了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受這場「勝利」的鼓舞,國民黨總部下令第200機械化師對日軍北方集團軍發起總攻。不幸的是,此時的日本帝國陸軍也已準備好攻擊了。23日晚,藉助夜色的掩護,日軍一戰車團在重炮及一支步兵旅的支援下突然奪取了濰坊,中國軍隊處於隨時被分割的危險之中。蔣介石大為震驚,下令第28軍兩天內務必奪回濰坊。第28軍花了整整3天時間以傷亡5000人(包括3位旅長)的代價才將日軍趕出濰坊。國民政府軍第一次裝甲戰就這樣結束了。第28軍軍長由於未能按時收復失地而被解職,守備濰坊的第36師師長被中央政府處決。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武漢會戰箬溪地區日軍裝備的坦克


同年6月中旬,日本北方集團軍第2軍突破中國第8集團軍在鄭州的防線,中國西翼幾乎門戶洞開。北方日本軍隊已經逼近了鄭州,而長江下游的日軍也蠢蠢欲動,對武漢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面對日寇步步緊逼,國民政府開始從武漢撤出。為了贏取時間重新集結部隊,構築武漢地區的防禦工事,武漢大本營決定決黃河大堤阻擋日軍,隨著開封和中牟的相繼失守,決口地點由趙口改在花園口,1938年6月9日,隨著一場夏季暴雨,洶湧的黃河水終於衝破了河堤,撲向豫皖蘇三省的千里沃野。日軍進犯步伐暫時放緩。


以水代兵的效果立竿見影。四處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日軍不得不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退守徐州。日本方面就如此記載,「中國軍隊6月10日左右於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方向湧出,採取了水淹戰術,淹沒了自己的廣大沃野,形成了經中牟、尉氏、周口、阜陽連接淮河的大地障,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

但隨後,日軍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沿江而上進攻武漢。


為了保衛武漢,蔣介石共在此屯兵120多萬,其中還包括空軍整個家底的100架飛機和海軍僅有的40艘軍艦。他將兵力分為南北兩線,其中北線由23個軍組成,由在台兒庄戰役中威名遠揚的李宗仁將軍指揮;南線包括26個軍,由其心腹愛將陳誠指揮。由於北線受長江洪水的影響,路面泥濘,因此南線成了武漢會戰的主戰場。武漢所有重要部門、工廠、設備等都向內陸,如「陪都」重慶、昆明、宜昌、湖南和西南地區轉移。經過台兒庄和廊坊戰役的教訓後,日本陸軍總部下令不準實施獨自的裝甲突擊行動,禁止速戰的想法。日本人決定沿襲古老而緩慢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地奪取武漢。四個月後,當日軍第11軍進行武漢時,日軍的損失已接近20萬人,而國民黨軍的損失更是高達40萬。1939年年中,武漢失守。儘管當時李宗仁動員50個師的兵力從北線展開反攻,並且一次就將30多萬日軍困在城內,但由於得不到海空支援(當時國民政府的海空兵力已經撤出戰鬥),在日軍的增援部隊及時到來後李宗仁不得不撤退,付出了5萬人陣亡的代價。


在侵華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日軍僅僅是將坦克作為步兵支援武器。例如,新成立的第1獨立混編旅所屬40輛坦克(主要是95式輕型坦克和89乙中型坦克)全部分配到步兵師團使用,而不是作為一支裝甲突擊力量集中利用,這也與第1混編旅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馳。對於中國人和日本人來講,坦克僅僅是一種「機動郵箱」罷了。因此,在1939年8月23日,當日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與蘇聯軍隊發生衝突時,日本人連一點取勝的機會都沒有。在一周時間內,第6集團軍40%的坦克和幾乎所有的戰場指揮官全部被蘇聯紅軍和蒙古人民軍消滅,蘇軍部署的力量包括3個師及6個坦克旅。


廣東方面的坦克作戰

號稱「南天王」的陳濟棠,在1927年蔣介石掌握了國家政權後,在廣東不斷私人加強力量,以備將來和蔣介石對抗。1936年,陳濟棠從英國進口了12輛輕型坦克和15輛裝甲車,組建了一支新式的機械化部隊--戰車大隊。


坦克是維克斯6噸坦克,裝甲車中有14輛是兩噸半重型號,裝輕重機槍各一挺,載員8--10人;另一種是指揮車,重5噸,裝20毫米炮一門,重機槍兩挺,輕機槍一挺,載員14人。12輛坦克編為一個戰車中隊,裝甲車編為裝甲車中隊,總稱戰車大隊,第一任大隊長由鄧鄂擔任。1936年陳濟棠反蔣不成,被迫下野,廣東部隊由余漢謀接掌,戰車大隊幾易指揮官,1938年日軍登陸廣東時,戰車大隊大隊長是曾留學德國的曹紹恩中校,戰車隊駐地在廣州皇婆洞原中大試驗農場。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抗戰期間中國裝備的水陸兩棲坦克


1938年10月12日,日軍登陸澳頭、淡水,隨即向廣州方向前進,15日攻陷重鎮惠陽,余漢謀決心在增城一線組織防禦。16日晚,戰車大隊受命馳援增城方向。17日晚到達增城附近,受186師指揮。18、19兩天,戰車大隊都在構築陣地和進行戰鬥準備。20日晨,戰車大隊鑒於敵情嚴重,將6輛坦克布置在第一線,6輛在第二線,第三線是從裝甲車上卸下的20毫米炮和機槍,裝甲車則隱蔽在樹林中,全體人員進入陣地,準備作戰。天剛破曉,日機開始空襲,炸毀裝甲車5輛,人員傷亡數十人。隨後日軍出動數十輛輕型坦克衝擊,戰車大隊撤退必經之路上的一條橋也被炸毀了,裝甲車中隊人員只好將車輛爆破後,向後撤退。戰車中隊則只有一輛能夠突圍,後來作為教練車使用。廣東軍隊的戰車大隊一戰便全軍覆沒。1939年,日本陸軍省責成石川島汽車製造所根據從中國廣東繳獲的維克斯6噸坦克研製可水陸兩棲使用的戰車,最終出現了一種SRIII型水陸兩用車。



抗戰時中日坦克大戰,中國也曾以強克強



中國遠征軍裝備的美製M4型坦克


遠征緬甸


當中國大陸的戰局進入相持階段時,日本人開始把眼光放到法屬印度支那(含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和英屬緬甸,試圖切斷中國從外部世界獲得援助的渠道。在1942年第一次入緬作戰中,中國軍隊因英印駐軍的背叛而腹背受敵,最終丟失了中國通向西方世界的唯一「陸地窗口」,但中國軍隊仍在某些局部戰鬥中取得勝利,例如在同古和仁安羌。其中被廣為傳誦的是仁安羌解圍,1942年4月,日軍在奪取仰光後,將英軍兩個旅和一個坦克營包圍在中緬甸的仁安羌油田地帶。當時盟軍緬甸戰區總指揮、美國將軍史迪威匆忙命令中國第200師(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師)從蠟戍方向出擊,解救危在旦夕的英軍。經過四天四夜的激烈拼殺,4月17、18日,由孫立人將軍指揮的中國部隊擊潰了日本第33師團,擊斃1000多名日軍,俘虜500人,營救出7000名英印士兵。這是中國軍隊在緬甸取得的第一次全面勝利。僅僅在一周前,史迪威在評價中國坦克部隊時還認為:「他們都是些戰爭的生手,許多人還平生第一次開坦克或摩托車……」


但零星的勝利不足以停頓日本人吞併緬甸的步伐,由於第200師的仁安羌行動,導致中國軍隊的側翼暴露,日軍迅速穿插到中國軍隊防線的後方,威脅中國軍隊從密支那到畹町的補給線,不久日軍進佔蠟戍,中國軍隊的最後防線實際已經崩潰。在許多中國軍官眼裡,是史迪威出於維護白人朋友的利益,犧牲了第200師,犧牲了整個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而他們又是當時中國國民黨軍隊中的精華。隨著第200機械化師在緬甸的失敗,這些坦克大部分被日軍摧毀。


1941年1月份,美國政府允許中國加入《租借法案》,隨著在當年10月份,第一批36輛M3A1坦克由美國海運至中國。不久,國民黨政府又接收了35輛美製M4A4型謝爾曼坦克和44輛M5輕型坦克。中國軍隊也像日本方面一樣,將有限的裝甲力量分散配置在步兵師當中。儘管有美國人為國民黨訓練精銳部隊,以及蔣介石次子蔣緯國二戰前作為中尉軍官曾在德國陸軍服役等等,這些都沒有使國民黨領會裝甲作戰的意義。國民黨軍沒有有效地利用他們手中的武器。專業軍士、通信裝備、後勤及支援的缺乏對中國國民黨軍隊來講,意味著要想實施像德國人那樣的坦克大戰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此還要特別提到,國民黨政府曾從納粹德國進口了一批威力令日本人膽顫的88毫米高平兩用加農炮,但中國軍隊一直將這些裝備用來對空防禦,而沒有用於打擊日軍的坦克。


然而,當中國軍隊經過正確的訓練、裝備和指揮後,他們也像其它地區的軍隊一樣變得堅不可摧。在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全部由美國人裝備、訓練的中國軍隊在緬甸北部一直戰鬥了7個月,向前推進了近千千米,消滅了2萬日軍,而本身卻無一敗績。中國新成立的一支坦克營營長,美國人羅斯威爾·H·布朗上校就曾經指揮著一些坦克參加了第二次入緬作戰。至1944年12月,又有800名日軍被消滅,剩餘的少數日軍逃離八莫進入深山,沒有向盟軍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代重殲 的精彩文章:

無懼追殺:敢於向「恐怖之王」挑戰的小鬍子
這場戰役,動用了人類史上最恐怖的巨炮
C919首飛成功!有人嘲諷:中國不就只是造了一個殼嘛
狙擊女王25歲就殺了309個法西斯,她用了怎樣的「兇器」?

TAG:四代重殲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M1坦克在中東遭中國制導彈暴打,並不比土耳其坦克強
全球最強九大坦克!中國坦克進三強
二次大戰中英國克拉波掃雷坦克曾在歐洲戰場上使用過
高平戰役:中越戰爭規模最大的坦克與反坦克之戰
二戰坦克大戰, 盟軍坦克對德國豹式坦克, 颱風戰機: 我來幫忙了
抗戰時中國若有坦克會怎樣?中國遠征軍一個坦克營,就擊潰日軍師團
抗戰時中國若有美軍的坦克會怎樣?中國遠征軍一個坦克營,就擊潰日軍師團
中國坦克今天「征戰」俄羅斯,與戰鬥民族坦克較高下
六日戰爭中,美俄坦克大戰一決高下分出勝負
在抗日戰爭中,我軍是怎麼摧毀日軍坦克的?
抗日戰爭中,日軍耀武揚威的「小豆」坦克,在美軍面前只是「小」且「逗」罷了!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這個反坦克,威力不大但很有用,日軍吃了大虧
坦克為何被稱為陸戰之王?中國主戰坦克強悍,或能成為領軍者
俄媒:參加坦克大賽的中國坦克已經抵達比賽地
緬甸最強的主戰坦克竟然是中國造
第二次大戰後規模最大的坦克戰,美軍坦克與伊拉克T72坦克的較量
日本頂級坦克,擁有超強射擊精度,然而面對中國坦克卻無能為力
看二戰時期的美國坦克
70年前這場戰役中解放軍表現的這種特質,比國軍的坦克大炮還強大
中國何種反坦克火箭筒竟仿製於美國,在戰爭中曾痛擊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