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中國傳統的宗教思想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占絕大多數的觀點是:它實際上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內容而形成的體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是它的信仰核心。它認為人們都有修道成仙的可能。因為「道」無時無處不在,只要認真修鍊,就能得道只要得道,人就可以「與道同久」,成為神仙。長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目標。修鍊方術,如服食、行氣、房中術、守一、外丹、內丹以及齋蘸、符篆、禁咒等等,是達到長生成仙的方法。道教將人的最高理想界定為長生成仙,然後圍繞這一終極目標提出種種思想和方法。老莊的道家思想並不是宗教,而道教借用了道家思想中的某些命題,加以抽象,使之成為脫離自然而追求永恆世界的宗教觀。


佛教的產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西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至隋唐已經進入鼎盛時期。佛教宣揚生死輪迴,因果報應。歷代統治者大多以此來作為愚民的工具,宣稱人們應該逆來順受,多做善事,以期有個好點的來世。因此,佛教思想滲透到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獨特的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哲學觀和服務社會、普渡眾生,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佛教和道教一直是中國傳統宗教思想的主流。實際上,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的佛、道思想並非孤立的發展,而是不斷地相互借鑒、融合、發展。


中國銅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源遠流長,它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正因為佛、道佔據著中國古代宗教思想的主要脈絡,中國的佛道思想就不可避免的在銅鏡中有所反映和滲透,因而成為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傳播中的一個重要板塊。下面我們將銅鏡中由道、佛中產生的靈獸一併展現給大家,以便讓大家更好地從中了解佛、道中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

一、四神


南北朝-隋代 四神鏡 直徑20.5厘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圓形,圓鈕,主紋為刻畫細膩生動的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


四神的起源很古老,相傳在黃帝時便有「四臣主四方」之說,這四臣似應是四神的原形,後來便以幾種動物代替了。或許這四方之神是遠古時期分布於中原黃帝部落周圍的四個部落的圖騰,因此許多奇禽異獸的來源雖然似神話傳說般荒誕不經,卻深深地留下了圖騰信仰的烙印。龍、虎、朱雀和玄武也應是生息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先民們所信仰的圖騰。


《禮記·曲禮》談到四神時說:「如鳥之翔,如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它們被選擇為氏族的圖騰時,明顯象徵著勇猛和武力。隨著時光的流逝,它們的含意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原始部落進行戰爭時,組成部落聯盟的一些氏族被部署在不同的方位。古書說:「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當是指不同圖騰信仰的氏族所部署的方位。後來,人們就將四神代表了行軍的方位。漢代及其以後四神體系成立,它又變成了道教中拱衛天帝的四大神將: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方星宿。四神既是傳說中守衛四方的神靈,也是驅逐邪惡,護衛人們升天的神物。它是道教中身份很高的神祗。


二、麒麟


漢 四乳四靈鏡 直徑11.8厘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圓形,圓鈕,主紋飾為四乳相間的青龍、白虎、朱雀、獨角獸(麒麟),邊緣以兩周鋸齒紋為裝飾。


四靈鏡並不是四神鏡,它只有「四神」中的青龍、白虎、朱雀,而玄武換成了「四靈」中的麒麟,所以應該是四神鏡和四靈鏡的混合體。大家一直認為四大神靈的內容包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其實有誤。「四大神靈」應該是「四神」和「四靈」,「四神」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是指「麒麟、朱雀、玄武、青龍」。而將麒麟代替白虎是因為麒麟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仁獸,是人們心目中極為喜愛的祥瑞之獸,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徵。


麒麟和龍、鳳一樣,是古代人民為了某些精神的寄託,嚮往美好的生活,經過長期地不斷努力而寓意創作出來的。從史料中的紋圖可看出,麒麟的形象隨時代而變化,較早似鹿,後像馬體、龍首。《說文》:「麒,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傳統之說,麒為雄,麟為雌。《毛詩正義》註疏中說:「麟,辨身、馬足、牛尾、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鍾呂」。《大戴禮》日:「毛蟲三百六十,而麟為長」。


《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麟為百獸之長,鳳為百禽之長,龜為百介之長,龍為百鱗之長。麒麟是中國「四靈」麟、鳳、龜、龍之首,百獸之先。傳說麒麟被命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屬無種而生,世不恆有,可活三千歲。麒麟性溫良,「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所以被認為是「仁獸」,「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或「王則至仁則書」。由此而引有關孔子出生的傳說: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門前口吐玉書,意喻長大後必定是賢才之人、國家棟樑。


道教認為,麟的出現是聖王之「嘉瑞」。《漢書·終君傳》:「從上幸雍,獲白麟,一角、五蹄。」漢武帝因幸雍獲麟,更改年號,築麒麟閣,並賜諸侯白金。宋太宗得麟,宰相、群臣來賀。


麒麟作為吉祥的瑞仁之獸,在古代裝飾紋樣中常見應用。「麒麟送子」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源遠流長。夸人家孩子美名日「麒麟兒」、「麟子」。漢代漢武帝將麒麟與才賢之士連在一起,使麒麟象徵有賢才的子孫。麒麟也成為能贈子嗣的送子神靈。


古代銅鏡、石雕、瓦當、服飾、刺繡等方面,都有麒麟的形象紋圖,作為祥瑞的象徵廣泛流傳。


三、十二生肖


隋代 四神十二生肖銘文鏡 直徑21.5厘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圓形、半圓鈕,四獸環鈕排列,外圈十二生肖環形排列,造型獨特、形象生動。


「十二支」為實用天文曆法,很可能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曆法也需要統一。於是,有人將「十二字」與「十二獸」相融合而配伍,形成流行至今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漢代以後,道教又把十二生肖定為道教中的神靈,例如,在太原北齊婁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畫中,發現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該墓頂部是天象圖,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圖。婁睿墓壁畫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像之下,雷公之上,可見是把十二生肖當成了一種天神,可以保護主人死後靈魂升於空幻境界。這一點,與後來將十二生肖作為厭勝、避邪之物是一脈相通的。同時,十二生肖在墓葬中的位置,無疑也開啟了後來用十二生肖作為方位標誌的先河。在漢代,人們就把十二生肖中的雞和牛等作為神靈,如陝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中的「牛首東王公」和「雞首西王母」。


陝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 漢畫像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四、玉兔


唐代 月宮鏡 直徑15.3厘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八出葵花形,樹鈕,主紋是為玉兔搗葯、蟾蜍、玉樹,鑄造精湛。


在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總是有一些侍從,諸如搗葯的兔子、蟾蜍、三足烏和九尾狐等,美麗的嫦娥也是西王母時代的人,是她的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裡請了「不死之葯」,被她吞了飛上了月宮。而不死之葯的製作還多虧玉兔搗葯之功。


也許是玉兔對嫦娥的飛天有關鍵的功勞,也許是我國的神話沒有統一的體系,玉兔後來又成了月亮的主人。例如: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像兔。」傅咸《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葯,興福降祉。」在漢畫像石中,就突出的表現了這一點。


《後漢書.天文志》註:「羿請無死之葯於西母王,娥竊之以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光」。中國神話傳說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藥,飛到月宮,變成了蟾蜍。其實,蟾蜍也是西王母製藥的一個有力的幫手,在漢畫像石中,蟾蜍就在西王母左右搗葯製造不老葯。


而嫦娥、玉兔、蟾蜍、三足烏等都是道教中的成員之一,蟾蜍和玉兔在漢畫像石中則往往代表著月亮,則三足烏代表著太陽。


五、摩羯魚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隋 摩羯瑞獸紋鏡 直徑15厘米

半圓鈕,圓鈕座。凸起的高圈將鏡背分為內外二區。內區為姿態各異的五頭瑞獸。外區為禽鳥兩組、瑞獸、摩羯各一組,每組兩隻,間飾以花卉紋。


這件銅鏡的紋飾中有摩竭的造形,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摩竭龍首魚身,摩羯昂首擺尾,體軀遍飾魚鱗。由於摩羯紋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因此唐代的摩羯紋與印度、中亞地區的摩羯紋基本一致,基本沒有翅膀,此鏡紋飾也證明了這點。


摩羯魚為神獸,魚身龍首,最初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傳入中國頗有時日,在唐代有不凡的藝術再現,特別是金銀器上時有出現。西安和家村出土的銀器上就可見摩羯魚的精美形象。後世以摩羯魚為魚化龍的象徵,再加上童子,以表達望子成龍的願望。


摩羯,亦稱「摩伽羅」,為梵語譯音。在印度神話中,其形象為一種獸頭、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動物,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著翻江倒海的神力。據佛家載記:摩羯,是一種「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鱉魚,有「魚中王」之說。它的「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可「吞陷一切」,「能避一切惡毒」。摩羯在印度還常為西方守護神——水天所乘之獸。另外在印度,摩羯還有一種形象或源於魚,或源於鍔魚。其性惡,能損壞船隻、加害於人。但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釋逝摩尼佛法無邊,他引導摩羯棄惡從善,自然摩羯也就成了佛教的神物。


六、獅子


唐代 雙鸞麒麟獅紋鏡 直徑15.9厘米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八出菱花形,內切圓形,伏獸鈕,鏡鈕旁左右各一隻鸞鳥,上下各有一隻獅子和麒麟,毛髮輕柔飄逸,體態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均同向環繞鏡鈕,其間點綴四朵如意雲紋。


獅子紋飾出現於銅鏡之中,除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還和印度佛教的傳入及其發展密切相關,印度佛教崇敬獅子。《大正藏·中阿含經》如「獅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種外,道中一切降伏,故名曰獅子。」《華嚴經》亦云:「金剛慧獅子,遊行無所畏。」甚至很多佛教著作還直接以獅子來命名,如《大方廣獅子吼經》。佛為人中獅子,故佛之所坐,總名為獅子座,另外像文殊菩薩等所坐也都是獅子。

正因為與西域等地的對外交流,獅子才得以讓漢唐人們知曉。再隨著佛教在漢民族的日益深入,印度佛教中對獅子的崇拜,也逐漸影響並深入到中國文化中,賦予了中國人的文化氛圍,獅子除了有佛性的靈性,同時也作為道教中驅邪鎮宅的神獸,從此以後獅子紋飾除了出現在銅鏡的背後,也大量的出現在織物、瓷器、石雕等各個領域。除此以外,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融還出現在很多類別的銅鏡和其他藝術品之中,這也是佛教和道教相互融合的又一個很好的例子。


七、梅花鹿


唐代 銀背鎏金鳥獸葵花鏡 直徑24.5厘米 日本泉屋博物館藏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伏獸鈕,外區飾兩天馬、一鹿、一麒麟,作賓士狀。


漢代人由愛馬進而神化馬,藉助豐富的想像力給駿馬身上安上一雙翅膀,使只能在陸地上奔跑的凡馬搖身一變而成為了能在天空仙界自由飛行的「天馬」。「天馬行空任馳騁」。天馬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成為一種極為便捷的升仙騎乘工具。也因此,漢代人便塑造出了「天馬」的藝術形象。在南陽漢畫像石中同樣可以見到「天馬」的形象:前邊是一隻猛虎正在撕咬一妄圖阻礙升仙道路的妖怪,後邊是一匹「天馬」騰雲駕霧飛奔而來,墓主人的靈魂將要騎上「天馬」飛升天國。天馬應該是道教的降妖和升天的靈獸。


梅花鹿是佛教中燃燈古佛的坐騎。壽星,他的坐騎是白唇鹿,仙翁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其實也是道教追求長生信仰的一位神祗,為福、祿、壽三神之一,又稱南極老人。將天馬和鹿放置在同一個畫面,這也是道教和佛教相互融合的一個生動的例證。


八、孔雀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唐 銀殼孔雀海獸葡萄鏡 直徑15.4厘米


圓形,鏡背銀殼,魚子紋地張,螭鈕伏於鏡中央,滿身覆麟,脊背鬃毛,尾部垂地。孔雀、海獸成對,相間而嬉。孔雀昂首顧盼,雀腿纖纖,展翅而舞,長尾翎羽後揚,靈動綺麗,繁而有序,胎厚器重。海獸口銜藤蔓,一腿上抬搔腹,好似頑童,憨態可掬。


孔雀在佛教神話中是由鳳凰而生,孔雀明王性甚惡,特別是好吃人,一日,佛祖如來亦被其一口吞下。如來無法,只好破其背而出。本欲殺之,為諸佛所勸阻,遂押至靈山,且封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諸佛中,如阿彌陀佛、鳩摩羅天等皆以孔雀為坐騎。而且,印度教舞蹈之王濕婆的兒子迦爾迪蓋耶曾坐著孔雀雲遊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戰神卡提科亞也都把孔雀選為騎乘工具,甚至封孔雀為鳥國之王。因此孔雀在佛教也佔據一定的地位。


九、象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東漢 王氏四獸紋鏡 直徑18.3厘米 主體紋飾為象、虎、獨角獸及鹿


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普賢菩薩發十大願,此十大願為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普賢菩薩之廣大行願,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也是大乘佛教菩薩行願的象徵。其乘坐六牙白象,用大象的踏實篤行表示成就佛果須切實踐行菩薩道。


收集、研究這些鑄造精良、文圖優美、內涵豐富的神獸銅鏡,可以直觀地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和融合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對中國思想文化的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從以上神獸銅鏡中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思想獨特的相互交融的精神風貌,而這種精神風貌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浩瀚文明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原因之一。

來源: 藝術品鑒


往期佳文回顧


(長按下載雅昌拍賣圖錄APP,了解最新拍賣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拍賣圖錄 的精彩文章:

金剛菩提十問 不解密不知道
澳門中濠典藏首拍即將開啟 大明永樂佛畫像成扛鼎之作
倫敦佳士得:一對乾隆御制粉彩花蝴蝶尊約1.31億元成交
民國四小名旦毛世來經典戲裝扮相照現身北京華辰春拍
螺鈿漆器,迷失在燈火通明之間

TAG:雅昌拍賣圖錄 |

您可能感興趣

青銅鏡中的道文化
美妙神奇的銅鏡紋飾
霍宏偉:為什麼說「傳金村大墓出土銅鏡」乃鏡中極品
鏡中極品——洛陽金村大墓出土的銅鏡
十二生肖銅鏡
銅鏡是否是青銅器中的瑰寶 漢代銅鏡的魅力
明清銅鏡:仿古鏡、龍鳳鏡、佛道鏡、花卉鏡、銘文鏡
就這麼經典、講究:唐八卦十二生肖紋銅鏡
精品賞析:漢代青銅四乳瑞獸銅鏡
海獸葡萄紋銅鏡——中國銅鏡藝術史的一顆璀璨明珠!
銅鏡,中華文化遺產的瑰寶
台灣中正拍賣價格如何:瓷器·玉器·隕石·字畫·漢玉·青銅器·青銅鏡·田黃
古樸漢韻 大紅袍紫砂與銅鏡藝術的完美融合——記省大師路朔良朱泥大紅袍《銅鏡井欄壺》
銅鏡里臭美的歷史
漢代八神車馬銅鏡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
這座漢代古墓出土神秘銅鏡,鏡背鑄四隻怪獸,怪獸名字竟難住專家
星空山巒的精神鏡像:東吳博物館千鏡堂銅鏡續篇一
漢代銅鏡 中天藝術供
銅鏡里的歷史
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