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被抹黑得這麼慘?這才是赤裸裸的真相!
(圖)朱元璋登基
大明王朝(1368年-1644年,以下簡稱明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建立,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1644年)滅亡,凡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目前,史學界普遍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強大且較有成就的一朝。有評論說「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但是,當我們拋開正統史家的之乎者也,詢問尋常人家對這個朝代的看法時,皇帝昏聵、政治黑暗、太監專權、官員腐敗……似乎很難有人說出什麼褒義詞來。尤其是對於明朝的皇帝,幾乎沒有一個名聲好的:殺人如麻的洪武、滅人十族的永樂、蟋蟀皇帝宣德、兵敗被俘的正統、熱衷仙術的嘉靖、二十七年不上朝的萬曆、木匠皇帝天啟、亡國之君崇禎等等,似乎每人都能用作歷史、政治課本上的反面教材。
其實,作為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不論好還是壞,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其特殊地位、特殊功績的。首先,明朝的治世之多為歷朝之最: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萬曆中興……比較而言,清朝給後人也就留下一個康乾盛世,再就只有同光中興了;其次,明朝疆域最大時東、南至海,北抵西拉木倫河、陰山,西包西藏、雲南,東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及哈密,包括內地兩京十三省、南海諸島,並曾在東南亞舊港等地設有羈縻管理機構,影響力波及整個亞洲和非洲東岸;再者,明朝經濟也相當發達,後世計當時朝廷稅收,其經濟規模世界第一,文化科技一派欣欣向榮,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在此出世,單單一部《永樂大典》就足以笑傲古今。
(圖)永樂盛世
那麼,既然明朝有著這麼多令人稱頌的業績,可為何明朝皇帝們卻沒有給人們留下好印象呢?在這裡,筆者斗膽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僅作為一家之言供大家參考。
一、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評價的片面
隨著近代科學的興起,特別是哲學思維的出現,讓今天的我們能夠對許多事情做出辯證的分析,這無疑是時代,也是歷史研究的進步,更是我們歷史學者所必須遵循的理念。對於一國之君的皇帝來說,由於其身份、職業、地位、登基背景、個人能力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更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地來評價。例如,都是亡國之君,隋煬帝有滅陳統一南方、建科舉、修運河等功績,李後主則堪稱文壇巨擘,宋徽宗更是古代傑出的藝術天才。而即便是明君聖主,唐太宗弒兄逼父、強納弟媳,為許多人所不齒;漢景帝冤殺晁錯及周亞夫,背上千古罵名;宋孝宗北伐失利、恢復無望,遭受廣泛批評,但他們為國為民的貢獻確足以留名青史。正所謂瑕不掩瑜,尚見其瑕,是明智的;瑕若掩瑜,不見其瑜,就片面了。顯然,在當時,受限於民眾的認知能力,大眾不可能像今天的我們這樣去全面分析明朝皇帝的功過,導致很多事情只見其瑕不見其瑜,最終以訛傳訛至今,使其名聲一直難有好評。這雖是時代的局限所迫,但確是重要原因。
二、史官立場與環境氛圍不同,影響了史料的公正和客觀
我們知道,中國歷代王朝的建立,都遵循「不破不立」這一原則。新朝必須要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方能彰顯其合法性,方能統一民心、穩固統治,這樣一來,舊朝就顯得「天理難容」了。清朝建立後,為了維護其統治,必須要對前朝的事情「隱善揚惡」,以此來昭示自己的光榮、偉大、正確,故史官們在編撰明朝歷史時,也不得不按照朝廷的需要來下筆,無法完全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
可能有人要問,秉筆直書不是史官們作史時應當堅持的準則嗎?為什麼他們沒有堅持?應當說,史學界目前普遍認為,我國君主專制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那樣一個「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的年代,臣民沒有與帝王進行政治鬥爭的資本,所以他們不會也不敢去干涉君王的決定。處於這樣一種環境,哪裡還有人敢於公正評價前朝帝王或事件?而後人則往往被這些不客觀、不全面的歷史記載所誤導。
(圖)明朝皇帝出行
三、明朝皇帝自身的一些作為,為其留下了詬病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明朝帝王們之所以會有諸多負面評價,確實有其自身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梃仗,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中,君主是不能隨意打罵臣下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一貫的準則。但廷杖的出現,顯然會讓民間輿論自覺地站在被廷杖者這邊,帝王是被批評的。再比如明初四大案,雖然明太祖的出發點是懲治不法官吏、清除政治異己,但波及範圍的確太廣,乃至出現冤魂十餘萬,這又豈能不留下殘忍嗜殺的惡名?
上述劣跡,伴隨著明清兩朝話本和白話小說的興起、普及,在民間被以極快的速度流傳開來。作者將對皇帝的不滿帶到了小說之中,當這些小說流傳在瓮牖繩樞之戶、鐘鳴鼎食之家時,作者的不滿往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加上中國人喜歡對號入座,比如《水滸傳》,其中將宋徽宗描寫成一個忠奸不分、窮奢極欲、荒淫無度的皇帝,朝中以蔡京、童貫、高俅為首的奸臣滿朝,百姓們自然也就把正德和嘉靖想成了宋徽宗。但有些時候,文學作品反映的情況未必就是現狀。據史料記載,明朝民間經濟發展極為迅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民眾生活並非水深火熱。明末,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載:「這裡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而被後人追捧的康乾盛世,當時來訪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很多人沒有衣服穿……軍隊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可見,小說不是史實,不能盡信之。
四、當代文化傳播形式及內容的不正確,導致大眾對歷史認知產生了偏差
如今,各種古裝、穿越類電視劇電影風靡熒幕,其中不乏反映明朝歷史的作品。這些影視劇不能說不好,但其反映的是否是真實的歷史?恐怕有待商榷。而且,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收視率,越是帝王昏庸、制度黑暗、官僚腐敗等情節,往往越受編劇們的追捧,從而成為他們手中劇本的原型。拿明朝來說,錦衣衛、太監專權、八股取士、洪武大案等事件,也不管是與非,只要有看點、有票房,一律付諸熒幕。如此反映出來的明朝皇帝,名聲不壞,那才沒有天理了呢!不可否認,影視作品是當代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對它們的內容要把握好,特別是歷史類的作品,關乎當代大眾對歷史的認識與評價。一個朝代的歷史,倘若只能通過影視劇看到負面東西,焉能不對這個朝代的帝王產生誤讀誤解?
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談論這個話題,筆者絕沒有抬高、追捧明朝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能看客觀地待明朝歷史和明朝的皇帝們,既能看到其過失,也能知曉其對國家、民族、歷史所做的貢獻。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人物,若能做到客觀公正,對我們今後,都莫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作者:林森,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歷史學家、軍事家,擅長用故事刻畫、分析歷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誰
將主宰未來天空》《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盛世餘光》等歷史、軍事類專著。
版權聲明:
【本文由林森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
系QQ:2483843068


※離開位子,你是誰?(深度好文)
※那些改名後腸子都悔青的城市…
※採花大盜男扮女裝,人行妖事,十年間淫女婦182人
※楊貴妃給350斤的乾兒子「洗三」?畫面令人臉紅心跳!
※這個"國家"窮得只剩下錢,家家戶戶以賣錢為生!
TAG:魚羊密史 |
※長得這麼萌,眼神卻這麼冷 有誰知道這隻小可愛是什麼物種么?
※為什麼殭屍是穿著清朝官服?看了這個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她們都笑的這麼好看?
※終於知道老婆為什麼買睡衣都這麼糾結了,這幾款真的很好看
※眼前的黑它不是黑 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看完范冰冰的護膚心得,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她這麼白!
※遼寧艦後面為什麼會出現一條大黑魚?原來這才是它真正厲害的地方!
※什麼?古代這些皇帝都被他圈粉了,看來此人真的不一般!
※中國人為什麼離不開秋褲,是因為老毛子的陰謀嗎?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關曉彤明明很好看,為什麼卻被《鳳囚凰》坑的這麼慘?
※這就是你為什麼一直單身的原因!
※為什麼一定要嫁給愛情?看完這些圖片我才明白
※為什麼流感一來躺槍的總是你,真相了!
※迪麗熱巴一直在看什麼?鹿晗也不在呀!乖乖,這是要幹啥啊?
※終於明白劉德華為什麼會一直紅了,他的真實面目原來是這樣,驚訝
※這是什麼顏色?
※真相為什麼減肥那麼久,你還是沒有瘦
※闊腿褲真的好穿嗎?那為什麼別人比你穿的好看?
※李逵做錯了什麼,宋江為何一定要毒死他,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
※為什麼很多人畫得那麼差還那麼火?原因竟然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