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孟子之母,教化別分。處子擇義,使從大倫。」這是西漢劉向《孟母頌》中的一句話,孟母仉氏母教一人的故事早見諸史籍,西漢韓嬰《韓詩外傳》載有孟母「斷機喻學」、「殺豚不欺子」以及「不敢去婦」等故事,而稍晚的劉向《列女傳》也有孟母「三遷教子」、「去齊就禮」的故事。

到了宋代,在宋神宗在追贈孟子的詔書中說:「自孔子歿,先王之道不明,發揮微言,以紹三聖,功歸孟氏,萬世所宗。」站在儒學發展的歷史上,此言可謂精準。現在的鄒城孟廟也正始建於宋代,宋仁宗景祐四年,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知兗州,「以張恢大教,興復斯文為己任」,以「諸儒有大功於聖門者,無先於孟子」,遂於鄒縣東北四基山之陽尋訪到孟子墓,並在墓旁首創孟子廟。又在鳧村訪得孟子四十五代孫孟寧,舉薦於朝廷,獲封迪功郎、鄒縣主簿,主奉廟祀。這就是孟廟之始。大體情況就是這個樣子。後來孟廟經過兩次擴遷,方成今天的位置與規模。現在孟廟東路的啟賢門院落內有啟聖殿和啟聖寢殿,就是專門供奉孟子父母的地方。——很顯然,這是明代後期制度。而孔道輔在尋訪到孟子墓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北宋景佑五年,又在闕里孔廟的西側,建立了五賢祠,把孟子、荀子、漢楊雄、隋王通、唐韓愈,並尊為「五賢」,設像以祀之。


其實孟廟除了作為孟氏家廟之外,在歷史上的國家政教制度層面,同時還和孔廟祀典屬於同一個系統、或範疇。比如孟廟的兩廡從祀二十位先賢先儒,東廡由南至北每龕依次為:高子、公都子、盆成括;屋廬連、浩生不害、公孫丑、陳臻、錢唐;韓愈、子叔疑、孫奭;西廡由南至北每龕依次為:季孫氏、桃應、孔道輔;孟仲子、萬章、充虞;彭更、徐辟、咸邱蒙。


古人云,禮主敬,儀從宜。禮者,敬而已矣。所以在《禮記·祭統》上有句話:「祭則觀其敬而時也。」這個「時」,就是凡祭勿「數」、勿「疏」、勿「非時而祭」。正如《祭義》篇所說的那樣:「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傳統禮制中,孟廟的祀期,其正祭在春秋二仲月上丁日及冬至日、和每月朔的行香儀。孟廟之外,又有多處從簡祭儀,大約有:孟母斷機堂(春秋二仲月中丁日)、亞聖墓(清明前一日、十月朔前一夕、臘日)、孟母墓(清明日、十月朔日)、孟子故里祠(正月朔日、二月二日、十一月望日、臘日)、旌忠祠(上巳日、重陽日)、祧主祠(立春日、伏日、臘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


《孝經》雲,「禮者,敬而已矣。」一切「禮」的精神、和核心要義,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敬」字,無敬則不成禮。「誠於中,形於外」,內心誠敬,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就會恭敬。人只有「動必以禮」,才能「不背於道」。《禮記?曲禮》篇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可資前人用意之所在。孔穎達疏也說「毋不敬者,人君行禮無有不敬,行五禮皆須敬也。」祭祀若失去了最基本的「敬、誠」,更是對神靈的嚴重褻瀆。祭祀的要義在敬誠、在守禮,而不在於大肆喧囂鋪張的所謂「慶典」。因此《左傳?定公十年》上說「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周書》也有「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說法,這都點明了祭祀的本意和根本基礎,同時更是禮之本義之所在。《祭統》篇說「祭者,教之本也已」,吉禮的本來目的就是教育後人,祭祀,就是一種示範社會和後人的一種特殊儀式,這非但是先王制禮之本意,更是中國幾千年來實行道德教化的一個主要方式。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孟廟本來就有啟聖殿、啟聖寢殿之設,建立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專門祭祀孟子父母。《左傳·庄公十八年》上有「名位不同,禮亦異數」的說法,後世禮家對這個引為大防。而如果孟子孟母合并一起祭祀,更是重演了一次儒學史上的著名「公案」——就是從南宋到明嘉靖才結束的關於孔廟啟聖祠的問題。


在唐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命令以孔子弟子從祀孔廟,顏路顏回父子與曾點曾參父子均以孔門弟子身份從祀孔庭。但顏回以配享身份坐像於堂上,曾參以孝名也塑像於十哲之次,但他們的父親顏路曾點也都是孔子弟子,卻因為事迹不突出而畫像於兩廡壁上。如此一來,就造成了一種「子在父上、父在子下」的失序狀態,這種現象其實從宋代起就飽受指責和批評。儘管作為兒子的顏回和曾參成就高已稱聖,但在宗法和祭祀之禮上,如同在家用餐一樣,是不能超越其父而先獲得尊奉的。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即引《左傳·文公二年》中的「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之說而質疑之:


「自唐以來,相傳以孔門高弟顏淵至子夏為十哲,故坐祀於廟堂上。其後升顏子配享,則進曾子於堂,居子夏之次以補其闕。然顏子之父路、曾子之父點,乃在廡下從祀之列,子處父上,神靈有知,何以自安?所謂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正謂是也。又,孟子配食與顏子並,而其師子思、于思之師曾子亦在下。此兩者於禮、於義,實為未然,特相承既久,莫之敢議耳。」(《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卷第一》)

洪邁所說的核心,其實一是父子的倒置,另一個則是師徒的錯序,其實這都是人倫大事,這是不符合倫理的。原因就在於,一方面顏路曾點都是孔子的學生,子思的父親孔鯉又是孔子的兒子,現在卻是這些父親在兩廡,而兒子們高居大成殿中;另一方面,孟子是子思的學生,子思又是曾子的學生,同樣,現在是學生位次高於老師。這兩者於禮於義皆為不合,只不過沿訛襲謬,沒人敢提出非議而已。在洪邁指出這個問題的關鍵之後,南宋度宗咸淳三年的四配底定,師徒錯序的問題得以解決,但第一個問題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在元明兩代經過了諸儒激烈的爭辯,其核心就是孔廟祀典到底是重在倫理還是重在學術?倫理與學術到底是孰先孰後?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孟廟東路中的啟聖殿和啟聖寢殿)


元代大儒熊禾對此提出的猛烈的抨擊尤其有代表性:「學莫大於明人倫,人倫莫先於父子,子坐堂上,父立廡下,非人道一日所可安也。」(《欽定國子監志·卷五十五》)元代另一位著名的大儒許衡的弟子姚燧亦曰:「夫為是學官將以明人倫於天下,而倒施錯置於數筵之地,奚以為訓?」(《大學衍義補·卷六六》)元明兩代諸儒,如王禕、曹端、宋濂、胡居仁、祝枝山、丘濬、程敏政等人對此皆有發皇,指出這種狀態下的孔廟祀典於倫理的缺失。明朝的弘治十四年,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謝鐸也上疏直陳:「竊惟人倫,風教所先,人倫不可以不明也,……學校之設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莫先於父子,子雖齊聖,不先父食。奈何承訛襲故,以顏、曾、思三子配享於上,而其父則別列祀廡下?冠履倒置,有是理哉?」(《欽定國子監志·卷七十》)綜考人類東西方文明之要義,莫不是以倫理為首要之務。熊禾、謝鐸等人的這個以明人倫為基礎的重大建議,到明嘉靖九年更定孔廟祀典時終於得到落實。孔廟從此有了「啟聖祠」之設,以祀孔子及孔門賢儒的著名父輩。


而現在所謂的「祭祀孟母孟子大典」,根據圖片來看,是在亞聖殿前進行的。不知道如此一來,孟母的神主放到哪裡?如果放在亞聖殿裡面,那麼只能說兒子配享母親,如此一來亞聖殿就不能再叫亞聖殿;如果放在亞聖殿外邊,則重演了一幕「子坐堂上,父立廡下」的人倫失序;而如果不設神主進行「空祭」,則直接就是荒誕不經、褻瀆禮典!同時,如果站在孟子本人的角度,只對孟母祭祀,孟父呢?正如明嘉靖時候著名的大學士張璁在建議設立啟聖祠的時候所言:「三子配享廟庭,紇及諸父從祀兩廡,原聖賢之心豈安?」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祭品的問題。孟子被追贈公爵、禮享少牢,少牢禮本是對亞聖先師的致敬。但這種合并一起的祭祀,「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有孟母在前,孟子會享用嗎?而如果給孟母,更是不對,因為孟母沒有這個爵位。儒學,講的是一個等差,「禮」,更是在這個等差之義中,「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幕,幾乎完全重演了一次元明諸儒痛批當時孔廟的人倫錯序的情況,這個問題直接關乎儒學(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倫理」問題。頗具諷刺意味和巧合的是,對於一些好事之徒,孟子曾經批評過「好事者為之」。如此情況,借用明代正統年間闕里孔廟孔顏孟三氏學教授裴侃的一句話,頗為恰當:「闕里家廟宜正父子,以敘彝倫。顏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無繇子皙伯魚,父也,從祀廊廡。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不知這樣,孟子之神靈,將會如何感想?


為了搞所謂的「母親節」而祭祀孟母,未嘗不可,也於禮有依。但這種祭祀方式實在說不過去!其解決之道很簡單,就是首先誠心敬意,只需要從古人那裡學習就是了:「凡祭文廟,必先崇聖祠。」先在孟廟東路的啟聖殿、啟聖寢殿舉行孟子父母的祭祀,然後亞聖殿單獨祭祀孟子。——很簡單的。絕不能只祭祀孟母而不祭祀孟父,否則就是「神不自安」。沒有誠敬之心,這種亂想的出現也正可以想見了。真心期待有關方面儘早改變這種狀態。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人文初祖黃帝嫘祖像)


至於所謂的「中華母親節」以孟母為主角,更是荒誕至極。孟母之德,確實很偉大,但以孟母作為「中華母親」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是說不過去的!中華民族的始祖是誰?現在為各族所接受的中華始祖就是人文初祖的軒轅黃帝,黃帝的元妃嫘祖,「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嫘祖使人們結束了衣不蔽體的時代走向了文明,是以鴻蒙初開,乾坤始奠,歷史上遂以「先蠶」禮祀之,歷代皆然。嫘祖也和黃帝同樣被尊為「人文初祖」。這個問題過於膚淺和簡單了,實在不值得一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所謂中華母親節的事,也同樣關乎中國文明的倫理問題。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四川鹽亭縣嫘祖陵)


——根據微群聊天記錄整理,文字未經訂正。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闕里書院 的精彩文章:

李冠云:孔廟表演幾時休?

TAG:闕里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東北王」張作霖的母親是誰?如此賢母堪比「孟母」!
古賢多慈母,致敬中國歷史上偉大的7位母親!岳母刺字、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祠
山東鄒城舉行2018年紀念孟母孟子大典
新版孟母三遷:孟媽媽為何要搬三次家?
古代典故現代說:孟母三遷
仿效孟母三遷,李英愛捨棄5千萬別墅,為龍鳳胎再次遷居
古代四大最牛母親:都接過龍種,生過真龍天子,孟母、岳母比不了
孟母三遷:語言學習及人工智慧
【孟母三遷】毀童年漫畫
孟母三遷的事故
迷失在「孟母三遷」典故中的中國家長
「家教雜說」之一百五十八:《我國古代的第二位孟母》
孫楠潘蔚每月700租房住,效仿孟母,潘蔚:搬家是為了孩子教育
焦慮父母上演現代版「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虎媽」孟母,怎樣把孟子培養成了亞聖?你也可以做到!
民國「孟母」陳,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她的三個子女個個成才!
其實孟母三遷並沒有改變孟子,改變孟子的是孟母的一次發怒
《孟母斷織》里的專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