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青龍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種。根據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偃月刀在宋朝開始出現,因重量關係,主要用於練習臂力,而非實戰中的武器。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在中國小說《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殺潘璋為父報仇,奪回青龍偃月刀。

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徵。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那麼,關公到底用的什麼武器?

《三國志》記載了關羽誅殺顏良的一個細節:「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環,紹諸將末能當。

這裡的「刺」字,暴露了關羽使用的武器可能性!其實漢代騎兵作戰的主要方式,是一手策馬,一手持矛,然後利用衝鋒力刺殺敵人,所以,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將領使用的武器應該都是長矛。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三國志·魏書·典韋傳》就稱:「韋好使大雙戟與長刀」。不過這一時期帶柄長刀不是常見兵器,三國時將領使用的主要是長矛。

而除了長矛之外,漢末用得最多的武器便是環首刀了。

漢末時,雖已有騎馬用刀作戰者,但他們用的均是一種短兵器——環首刀。戰場上廝殺,「環首刀」這種專門用於砍劈的單刃厚背的短兵器,極具構造上的優勢。三國時,各國軍隊大量生產過環首刀,並使用了兩漢以來如炒鋼、百鍊鋼、淬火等鋼鐵生產技術。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太平御覽蒲元傳》記載,三國時的諸葛亮曾命「蒲元」這個人造刀,蒲元在斜谷開工,為了造出好刀,還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稱為「神刀」。


那麼,青龍偃月刀又是由何而來?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在傳說中,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青龍偃月刀。快完工時,驟然之間風起雲湧,從空中滴下1780滴鮮血。當地術士分析,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有了「青龍偃月刀」之名,青龍偃月刀要殺1780人之說。

這種偃月刀的雛形最早可能來源於唐刀的某種武器,直到北宋時才有明確記載並繪有圖像。它除了具備實戰功能外,還用來操練,儀仗,以示雄壯軍威。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偃月刀流行於宋代,也不是從漢代環首刀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它們之間的差別不僅是在產生時間上,而且還表現在外形上。

三國隋唐,環首刀又延續了近300年,到唐代進行了顯著的改進,成為了禮儀性佩飾,皇家御用軍隊和侍衛的重要兵器,並稱之為「儀刀」。戰場士兵裝備的刀則增加了護手,並取消了刀柄端的圓環,成為「橫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唐刀、唐大刀,它也是日本刀族的直系祖先。

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最後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這類窄身長刀由於造價高昂無法大規模生產裝備等原因,在隋唐之後的中國戰場上幾乎絕跡

作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過笨重且製造成本昂貴,在格鬥戰場並不普及,更多用在演武、陣列和操練時顯示軍威,或成為宮殿侍衛和鹵簿的儀仗兵器,。在清代早期甚至變成了武舉考核膂力的道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歷史札 的精彩文章:

孟婆發明的孟婆湯和涼皮,其配料到底是什麼
佛的境界其實就是大智慧與大慈悲,小昭都夠格了
大唐帝國發明的這把刀,讓倭國當了近千年學生
趙光義謀殺趙匡胤,其實早就被一位女人所暗示

TAG:刀墓手札歷史札 |

您可能感興趣

樁功的秘密:來自戰場的武科基礎——膂力與馬步
隋唐第三將:膂力三萬斤,四錘震瓦崗,打跑李元霸,死無名輩刀下
他曾以販馬為業,善騎射,膂力過人!上陣時白袍白巾,身先士卒!
岳家小將四太歲:一位膂力千斤,一位斧劈兩金將,一位打傷金兀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