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運動醫學專家:PK步數其實有點蠢

運動醫學專家:PK步數其實有點蠢

運動醫學專家:PK步數其實有點蠢

「今天多少?」

「我1萬,你呢?」

「才1萬?我1萬5……」

「昨天隔壁老王2萬!」

「可我聽說,今天老王去醫院看病了……」

運動醫學專家:PK步數其實有點蠢

這段對話,說的不是房價,也不是股市,而是朋友間互相探討行走的步數。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幫助下,大家不僅僅能把自己的步數互相分享,還可以曬地圖、曬路徑、曬熱量消耗等等,對於很難抽出固定時間鍛煉身體的人群來說,這種鍛煉方式彷彿既好玩兒又達到了鍛煉的目的。然而,事實果真如此么?

運動的真實含義

當可穿戴設備計算我們的行走步數時,基本上是把一切活動都計算為行走步數,無論是買菜做飯還是去隔壁辦公室複印材料,都會成為計數資料。但對於身體鍛煉來說,這是遠遠不夠格的。所以,步數的增多並不等於鍛煉量的提升,更談不上「質」的變化。這個數據,充其量只能作為在朋友圈互相聊天的內容之一,不可過於當真。

運動醫學專家:PK步數其實有點蠢

既然要運動,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包括肢體運動能力和心肺功能。想要在這上面從量變到質變,必須要有效地調動身體的「主觀能動性」。從運動學角度上來說,我們要在短時間內提升心率,增加代謝率,讓熱量真正消耗。就拿行走來說,至少要快速行走,接近慢跑的活動速率,才能讓身體感受到這是在「運動」。同樣是1萬步,走1小時和走1整天,前者是鍛煉,後者就是曬步數。因此,在鍛煉身體的時候,選擇更加接近有氧運動的方式,不妨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跑步、跳繩、騎自行車,都是好的運動方式。

注意傷痛信號

走多了就是健康,這也是錯誤的概念。在行走過程中,下肢不停地往複運動,關節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顯的。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訓練,盲目追求步數,不僅下肢肌肉會有明顯的疲勞感,膝關節也可能因此產生炎症反應甚至關節積液。因此,在行走鍛煉時,必須控制好距離和時間。如果在一次較長距離的行走之後,關節出現腫痛,要及時休息,並停止鍛煉兩三天。如果癥狀自行緩解,那麼說明應該減低鍛煉強度;如果癥狀仍不緩解,建議諮詢專科醫生,防止延誤關節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此外,注意行走鍛煉的「舒適度」,要選擇好場地。同樣是走路,山路和柏油馬路一定是不同的。要讓這個鍛煉過程不過分地「虐待」身體。再者,依靠雙腳的運動,鞋子的選擇很有講究。過於堅硬的鞋,可能會造成足部不適,引發足底筋膜炎等疾病,造成疼痛反應,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我們想要真正達到鍛煉的目的,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步數,必須提高鍛煉的質量,全面認識鍛煉的本質含義,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

文/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 劉心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肌膚補水別過度,潤膚保濕看膚質
藥王孫思邈:吃小蒜,治心病
我願聰明,但並不想「絕頂」……怎麼辦?
清虛熱、潤肌膚,吃豬肉別丟皮
「調查」大學校園裡的艾滋陰雲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想學「醫學」?這3個大學專業可以重點考慮,第1個是「香餑餑」
醫學APP有巨大缺陷?
中南大學有哪些優勢專業?選擇醫學和臨床醫學沒有錯!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
大學10大最苦最累的專業,醫學和法學領銜,有你學的專業嗎?
運動醫學專家剖析科學健身:要運動更要健康
醫學專業學生去日本留學有哪些優勢
我國被吐槽最多的4個專業,法學專業都是重點,醫學專業讀白了頭
盤點十大改變醫學的技術進步
什麼時間跑步最好?來自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權威觀點
CVPR最新醫學影像AI論文:利用學習圖像變換進行數據增強
醫學專業看歐美?其實這幾所日本大學實力也超強!
FOWARC 研究:成功實踐「少即是多」的精準醫學理念
中山大學6大王牌專業,臨床醫學上榜,有你在學的專業嗎?
「我在大學等你」 -學長學姐教我選專業(五)臨床醫學
大學:高薪專業TOP12,金融學未上榜,臨床醫學排倒數
醫學類專業中最有前景的4個專業!臨床醫學排第2,第4名鮮為人知
大學的醫學專業,竟這麼恐怖!
「日行萬步」好嗎?很多人擔心傷膝蓋,運動醫學專家給你步行攻略
「醫學專家看普通專家門診」舉措推出 病家點贊各醫院安排「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