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科學篇

小編曾曾在去丹佛之前就曾經哼著老大格林希望能帶我去看看傳說中的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因為關於該館的文章看了無數,聽美國的同事們說起這裡的故事也是非常傳奇,卻一直無緣親身體驗一番。儘管展會事務繁忙,托中國客人的福,仰著阿瑪王菱錳礦的名,格林抽出了半天的時間帶我們來到了這個全球著名的自然科學博物館。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藍天白雲我們出發了~!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博物館坐落在丹佛市城市公園內,周圍環境優美,周末休閑的好去處。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進門迎接我們的不是迎賓美女,也不是高鼻樑藍眼睛的大帥哥,而是這隻巨大的有著奇怪POSE的霸王龍~!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這是被地上的眼鏡蛇驚到了么?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T-REX,霸王龍,1987年9月12日,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董事會真摯感謝丹佛基金和科羅拉多州學童基金會的慷慨捐贈。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強勁的下顎+粗壯的富含肌肉的脖頸=致命的一口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這個角度是不是更神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頭頂游過的是一隻巨大的恐龍骨架,嘴裡頭還叼著小魚喲。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火星車1:1模型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由丹佛當地著名的啤酒釀造商COORS,中國又稱「銀子彈」,全美第三大啤酒製造商冠名捐贈的寶石與礦物館。

牆上的六塊石頭,你認識么?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現代化的博物館不但是要與科技結合,更是要與參與者交流。這裡的標本,藏品很多都是設計為不用櫥窗隔離,鼓勵參觀者用手摸,去感受,去體會。圖為石英。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全美著名標本之一:青金石,曾經多次登各雜誌封面。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由我們美國時尚礦物(The Collector"s Edge) 的格林從中國新疆購買收得的巨大的硅化木標本。坐落在館門口,經過這裡的參觀者也可以伸手感受一下幾千萬年前的木頭化作了石頭的感覺。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寶石和礦物館是入口是很細心的礦洞設計,從這裡了解到礦物寶石的珍稀和神奇,而在此背後默默付出的是無數採礦人的艱辛和汗水。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進入寶石和礦物館,映入眼帘的第一件大型標本就是這個傳說中的「戴安的礦囊」

此件海藍寶,煙晶和長石的標本是北美最大。來自科羅拉多州安特多山。

並由我們美國時尚礦物(The Collector"s Edge) 修復。(按照原始礦囊的樣子修復,還原自然的本色)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此件標本的長度和寬度都在1米左右。

美麗的海藍寶寶石和標本從何而來? 在地底下,山洞裡,它們就是這樣生長的。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科羅拉多州州寶石:海藍寶。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採礦的難度大家都知道,在無線電和現在科學信號傳輸發明之前礦工是怎樣和地面聯繫的?

上面兩幅圖就是當時礦洞下的一個還原,木頭搭建的垂直和稍微有角度的礦道帶著一個系著鈴鐺的線,拉一下,拉兩下,用鈴鐺的聲音數量和節奏來通知地面或者礦井中的人。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一個櫥窗內不僅僅展出的是大自然的結晶藝術,更多的是歷史的沉澱,和人類智慧知識的積累。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重晶石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天河石和煙晶的礦囊是這樣的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科羅拉多州以礦產聞名,高質量的天河石和煙晶礦囊的還原。

為什麼說一定的礦物標本需要有一定的修復,在天河石和煙晶這個組合中就最能體現了,為什麼?

天河石是地球歷史上年齡最老的礦物之一,因為形成年代早,後續地質的變動和環境的改變使得其少有留下完整的。

幾千萬年地殼變化擠壓拉伸和溫度的上升下降的結果就是圖中散落在礦囊里的破碎的天河石,而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幾千萬年前的天河石是什麼樣的呢? 通過修復還原歷史。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四種礦物的共生標本:螢石,菱錳礦,黝銅礦,和方鉛礦,產地:美國科羅拉多州帕克縣阿瑪區甜蜜之家礦山。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借著淘金熱發展起來的城市:丹佛,對金子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圖為著名的自然金標本:湯姆的寶貝。科州已知最大的自然金標本。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科州盛產的片狀型,葉狀型自然金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滿柜子的金子~~~ 星星眼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科州已知最大的狗頭金,1937年被發現;重12金盎司。

我們所俗稱的狗頭金多為經過河流沖刷而有著潤滑表面的實心金塊,當然我們覺得科州最大的肯定不會才這麼點大了,我們的猜測是更多更大的自然金,狗頭金都最後淪落於熔爐中,當年的淘金都是以冶煉為目的,當時的人們完全不了解也猜想不到自然金對科研科普有著多麼大的作用。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同是自然金,也有呈線狀的。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經過採礦歷史廳我們來到了寶石廳,

上圖1,紅寶石;2,星光紅寶,3和4都是藍寶石。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世界寶石展示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科州寶石展示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這是一枚來自巴西是托帕石,猜猜多少克拉?

10588克拉,你沒看錯,2117.6g,2.11公斤哦各位親~!!

博物館在光彩奪人,驚世珍奇的同時更扮演著另一個重要的角色:科普

來看看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是怎樣做好這個角色的:

它們把礦物的展示全部按元素類型分類的喲~!!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大自然是有多神奇,同類型或者同元素的礦物晶型顏色等等是可以完全不同的,來看看下面的分類展示圖片: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硅酸鹽類:硅和氧組成的化合物(SixOy),最穩定的硅酸鹽是——————石英,也就是我們說的水晶。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硅酸鹽和島狀硅酸鹽;島狀硅酸鹽是硅酸鹽的一個亞類,

島狀硅酸鹽礦物往往呈較鮮明的色彩,其硬度和密度是各種亞類硅酸鹽礦物中最高的,而形態和物理特性則隨具體礦物而異,橄欖石就是其代表礦物。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鉬鉛礦,一種由鉛,鉬和氧元素組成的鉬酸鹽礦物。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巨大的碳酸鹽家族,由碳和氧作為基本元素,與鈣結合就是碳酸鈣,我們常見是方解石;

碳酸鹽家族的礦物多數色彩豐富,硬度較低,透明度較高,而且都能形成美麗完整的晶型。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我們熟悉的菱錳礦就是碳酸鈣家族一員,同樣的元素組成卻能形成風格迥異的晶型:

來自美國甜蜜之家的是方形晶體,

來自阿根廷的腎狀切片,

來自南非的菱形六面體晶型。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磷酸鹽和砷酸鹽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釩酸鹽和鎢酸鹽

除了各種的化合物,我們迎來了自然元素礦物的集合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自然金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自然銅

礦物和光:

記得上回我們關於礦物顏色的專題么?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這個櫥窗就是用實際的礦物展示出礦物顏色和光澤度的來源,

第一排:菱錳礦反射出紅色光呈紅色,赤鐵礦吸收了所有的光,而透明的水晶則傳送了所有的光線。

第二排,光澤度的展示是光線在礦物表面的折射。

金屬光澤-黃鐵礦;玻璃光澤-托帕石;土質光澤-高嶺土;珍珠光澤-白雲石。

PS:這博物館要不要這麼有錢,辣么大快菱錳礦晶體就做個折射光的展示~!!

好了,我知道你們好不容易刷了這麼長的帖子,等菱錳礦的也不耐煩了,刷累了的也無力繼續了,不來點猛料快要取消關注了,各位親表啊~!! 猛料這就來了,好東西當然得壓軸啊~!!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歡迎來到阿道夫科爾斯基金會捐贈的————甜蜜之家菱錳礦礦囊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進入礦洞

一轉身——就看到這一牆的菱錳礦~!! 小編當時就不淡定叫出了聲。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長約2-3米,高約4-5米,一牆~! 整整一牆的菱錳礦晶體啊~!!

之前只看到書,照片,聽過故事,這回真心看到還是震驚了啊~!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更多細節小編後續將放出原圖和視頻百度雲下載,歡迎關注。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還原當時的礦囊;礦物晶體就是這樣在夾縫中被發現。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科學篇

上圖細節。

再一個轉角,真正的壓軸,真正的嚇尿來了:

阿瑪王單晶菱錳礦:

世上已知最大的菱錳礦單晶,兩隻手才能捧住的那麼大啊~!

該標本由我們美國時尚礦物採集並修復,一路和我們講解的格林說,晶體上白色的東東是故意不去掉的,一是要還原當時礦物原狀,二是菱錳礦是相對而言不穩定的,柔軟而且能和多數化學元素髮生反應。

側面

單晶底部細節,黃色點綴的是白雲石。

厚度約5-6cm,

細節

寶石和礦物最後一站,最大的驚艷和美麗,就在這一角。

小編收拾了嚇尿的情緒,假裝淡定的合影了一張留念。

各位有機會一定要去看啊,我回來整理拍出來的照片和視頻的時候就發現,相機和菱錳礦都不是好盆友~!!

親眼看到的永遠都比在屏幕或者紙張上看到的來得更加震撼和感動。

——————————————————————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寶石和礦物大廳就到這裡,小編從一早就開始掙扎的整這個帖子,終於完成了,後續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若您喜歡這帖子,歡迎轉載但請標明來源作者,最近我們有發現多家網站在未通知我們,也未做任何來源署名的情況下轉載我們的辛勤勞動成果,我們後續將會持續跟蹤,不排除採取法律途徑追索。

後續精彩不要錯過: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地球歷史和生命館

美國猶他州恐龍化石紀念谷

丹佛主展精品展示

美國時尚礦物精品展示

運到中國的小精品欣賞

…………………………

(因為照片太多...我拍了快5000張,加上派對的和其他的照片,小編我整理照片都快吐血了...整理好後將和視頻源碼上傳百度雲分享,歡迎大家的關注)

再貼一遍小編的微信二維碼,加我時請註明「礦物」

====

老規矩,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並轉發(請註明來源)和點贊啦~~

告訴我們你更偏好什麼樣的礦標, 是blingbling閃閃光澤型? 還是獨獨鍾愛某個產地? 或是偏愛某一種礦物的各種形態? 等等其他~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台或者私信小編告訴我們,我們會根據回復整理相關資料和準備美膩獨特的礦標照片, 並實際帶來中國參加各種展會喲.

請用力戳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金棕,金藍分不清?這份緬甸琥珀圖鑑,趕緊收藏!
巫新華:試析瑪瑙珠飾的受沁現象——從吉爾贊喀勒墓群出土瑪瑙珠的次生變化談起
工廠視頻直播,14000克蜜蠟原石等你來賭,現場要瘋了
印度珠寶展:王室珠寶藏品
南紅秘籍,教你練成識別真偽優劣南紅的火眼金睛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博物自然 走進地質學
北京篇地質博物館
南京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到山西省科技館參觀調研
地質博物館·植物化石大觀
安化黑茶產區農業地質和地球化學特徵研究
阿拉斯加地震預警!地質學家如何揭開「世紀科學之謎」
中國地質博物館館藏精品化石
如何正確地質疑科學
美國地質調查局環境地質科學現狀、戰略及啟示
江城科普讀庫《跟地質學家去旅行》新書發布會
丁文江小傳:《假如我是張學良》、參加巴黎和會的地質科學鼻祖
托福聽力之地理地質學背景知識及常見學科辭彙
關於地質學祖師爺的趣聞
外星科技的證據?地質學家在羅斯韋爾失事地點發現異常金屬
徵稿|召集學地質的你來做科普!知力君助你站C位
徵稿 召集學地質的你來做科普!知力君助你站C位
河海大學地質工程專業辦學40周年
一座集史科、地質、生物進化為一體的「自然生態大觀園」
召集學地質的你來做科普!知力君助你站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