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這是一位廣州恆大球迷中的網名為「我是瀾哥哥」專業的財務工作者根據近幾年廣州恆大的股份財務報告寫的分析文章,經過他的同意,他全權授權給我文章的使用權。本篇是下半部分,上半部分那篇《廣州恆大每年虧損十億上下!來自廣州恆大股份年報的解讀》請點擊我的名字「榴槤體育」進入我的空間在文章部分尋找4月29日內的文章就可以找到了。


一、未來盈利可能性分析


1、未來收入分析


2016年廣州恆大的收入情況大致如下表,簡單歸納幾個大頭,廣告4億(其中股東業務7成),比賽獎金1億,門票0.5億,商品0.1億,球員出售賬面損益1.3億,政府補貼0.3億。圍繞這幾塊進行具體分析。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1)廣告及贊助:這部分收益預估與集團業績增長呈顯著相關性,估計每年增長1、2億,上限也就10億8億。為何,看看歐洲頂級球隊,一年的胸前廣告和服裝等贊助,接近1億歐,中國球隊水平不如人家,奈何中國經濟體量和成長性放在那裡,我認為歐洲數據是值得參考的。有其他隊的球迷說,恆大的收入都是爹給的,沒有任何意義,這裡我列一個數據,恆大集團2016年的廣告費用91億,給球隊的廣告費佔比3%,考慮一下恆大隊對恆大品牌的實際貢獻,我想20%應該還是有的。所以,目前恆大隊的廣告收入數據,是紮實的,未來也有增長性,但這項收入的上限我認為也就是10億8億。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2)比賽獎金,2016年剛好1億,大頭是中超分紅的8000萬,這個數預估未來是比較穩定的,5年80億,16個隊吃大鍋飯,增長性不會高。亞冠方面聽說今年開始提高不少獎金,但這和成績掛鉤,不是穩定收益。這項收入未來幾年應該在1-1.5億間波動。


(3)門票,2016年0.5億,2015年2.1億,差異在亞冠決賽,咱不能指望年年亞冠決賽,但是以平穩的戰績來說,以及票價的合理增長,平均保持在1億左右,是合理的。


(4)商品銷售,這一項的商業開發好像真的不咋樣,國內盜版球衣太多,短期內似乎難以整治,也因此,國外大俱樂部每年從耐克阿迪身上領的幾千萬歐贊助費,國內也是做不到的,這項暫時忽略不計了。


(5)政府補貼,這塊也沒必要說了,屬於天上掉餡餅,15年雙冠都沒補貼。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6)出售球員賬面損益,目前恆大全隊球員的賬麵價值11億,球隊9億,足校2億,球隊9億的大頭,自然是我們熟悉的球員,按恆大目前的態度,貌似國內球星基本不賣,之前一腳、李帥這類功勛球員,也是低價出去的,因此國內成名球員基本不會有這塊收入,年輕球員也得打出來才能賣錢,若是打得出來恆大也不會賣,因此年輕球員也沒戲,唯一可能產生收入的,就是賣外援,一年減少一外援,看看啥時把暴力鳥賣個5000千萬歐。


總體預計,幾年內,這一塊不可能成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或許5到10年以後,足校小朋友人才輩出,會有那麼一天。小結一下,2016年的營業收入加上營業外收入,大數是7個億,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判斷,未來3、5年內,會在10億左右波動,上限不超過15億。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2、未來成本費用分析


下圖是兩年的成本費用構成,數據很清晰了,簡單分三塊,薪酬(年薪、個稅、獎金)11億,球員攤銷3億,其他1億,總數15億。其他那1億多就基本不用說了,都是該花的燈油火蠟錢,說另外兩塊。


(1)球員攤銷,2016年攤銷了3.2億,現在的賬面值是不到9億(足校暫不攤銷),按合同年限一般4年左右來計算,未來大概每年2億出頭。再結合考慮幾個因素,球隊不會再有什麼大動作,留用球員會延長合同年限,除了J馬以外目前基本已無人的變現價值低於賬麵價值,所以未來幾年這個數會在2億出頭,並逐年下降。


(2)薪酬,2016年薪酬11億,看了這個數,傻子都能明白球隊賺錢是不可能的事了。恆大目前的人員結構,有點類似安胖時代後期的米蘭,職業生涯後期的功勛多,養了一批高薪球員,隨著俱樂部制定的一年減少一個外援政策,還有鄭智等老球員逐漸離隊,感覺11億這個數應該是峰值了,未來幾年會逐年減少,減少幅度評論每年0.5-1億,如果足協出台限薪政策,下降速度會更快,我認為恆大隊以及的目標,會在3-5年內,壓到6億左右,這會相對合理。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3、盈虧分析的結論


根據上面的分析,未來3-5年內,球隊的收入會以大約12億為目標逐年增長,而成本費用則會以10億為目標逐年下降,盈虧平衡的時間,就在3-5年內,並隨後逐步增長並保持合理的利潤水平。


多少利潤多少算合理?股本回報率達到5-10%。那麼股本是多少,按許馬二人的出資來計算,股本30億,算上股東借款可以按40甚至50億考慮,若按小股東的出資價格來計算,公司的股本是大約160億,公司需要每年賺多少錢,算算就清楚。


在我的概念里,股東利益是最高的,恆大隊不是皇馬巴薩那樣的會員制球隊,而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只要這個球隊不是為了裝完逼就跑,那麼盈利是最終目的,這是冰冷的現實。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分析完恆大的盈虧情況,可能有些球迷們,也想知道一下中超其他幾個球隊的財務狀況吧?


因為沒有公開信息,所以我的估算只是憑藉一些報道,結合我個人判斷,去進行估算,可別追究我什麼責任。


我選擇兩個對恆大隊比較有參考意義的球隊,一個國企上港,一個私企蘇寧,為此,我查閱了一下上港集團和蘇寧集團的2016年報,取得了少許信息。


上港集團報表中有上港隊的簡單財務信息,營收1.4億,利潤-1.5億,蘇寧集團報表則沒有蘇寧隊財務信息,但關聯交易附註中,顯示支付蘇寧隊廣告費1.23億元。

從這些公開信息中,可以確認的內容,上港營收1.4億,貌似也沒賣啥人,估計實際總收入也就2億以內,蘇寧廣告費1.2億,加上門票獎金等,估計2億多,球員出售上任航,處理多名外援,大約球員出售的賬面損益是平衡的,實際總收入也在2億左右。也就是說,上港蘇寧的收入水平,離恆大還有很大差距,2017年,這兩個隊按3億收入估算。


那測算一下兩隊的成本費用,球員攤銷方面,兩個隊現在球員的賬麵價值,按購置成本核算原值,蘇寧大約9億多,上港大約14億,這個數字按轉會費報道來測算,租借出去的球員也算在內,那麼球員攤銷,蘇寧大約2億/年,上港3.5億/年。


再算工資,國內球員工資兩隊都按恆大一半算3億,獎金也按恆大一半算1億,教練外援按媒體曝光數據算,蘇寧大概5億,上港大概10億(沒算孔卡吉安),合計蘇寧9億,上港14億。


再加上球隊的固定運營成本1億,目測蘇寧總成本大約11億,上港大約18.5億,收入大約3億,就這個情況。恆大是7億收入,15億成本。


我到現在仍然無法明白,上港集團財報中,球隊只虧損1.5億的帳是怎麼做出來的。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二、恆大足球到底是一項產業,還是廣告公司?


這個問題,或許作為球迷是無所謂也懶得思考的,但是作為經濟工作者,有時候想想這個問題,也是難免的職業習慣,希望沒人嫌我啰嗦。


前面已經說了,恆大足球一年虧個10億8億,這到底是恆大集團的廣告費,還是培育中國足球市場的前期投入?

如果是廣告費,我覺得站在老許的角度,這筆賬是算的過的,恆大2010進入足球的時候,印象年銷售200億左右,7年後,銷售3700多億,凈利潤176億。


但我不認為老許僅僅把球隊當成廣告公司,一方面,中國體育產業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一支nba球隊隨便能賣到100個億,中國也遲早會走這麼一天。另一方面,這個公司也不是老許一個人的,馬雲也來了,還有後期增資擴股的小股東。所以,我認為許馬是有默契的,恆大足球一定是一項產業,而不是廣告公司。


這個話題很大,也決定了整個公司的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


如果是個廣告公司,那就好辦了,集團負責出錢,球隊負責引援打比賽,不用動腦子。可如果是產業思維,那就是綜合的系統工程了,怎樣賺錢是最終目的,球隊成績則只是一項指標而已,舉個例子,曼聯阿森納這些年成績普通,球迷滿肚子火,可球隊股東則是開開心心的數錢,就是這個情況。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三、恆大足球如何才能實現盈利?


既然盈利是最終目的,所以一切問題請向錢看。


中國體育產業是新興市場,那麼有個市場培育的過程,一般經歷3個階段,培育需求~形成收入~實現利潤,這些年我們身邊的一切新興事物都是這個套路,馬雲就是典型了,這個道理不展開說了。


恆大隊現在處在哪個階段呢?需求已經點燃了,整個中超一片火熱,收入也已經形成了,憑藉多年的優異戰績,品牌效應也形成了,創造收入的能力,在整個中超已經首屈一指了,所以現在是要考慮如何盈利的第三階段了。

前文的財務分析,說到未來收入增長的板塊和預期,這相對受到市場發展和母公司經營的制約,所以未來收入增長應是穩步而非飛躍的。


那麼,盈利點的重點,就應該放在節約成本上了。


成本壓縮,無非兩條,降薪和減少球員攤銷(少買貴球員),貌似這兩條,都是和球隊取得好成績相矛盾的,怎麼可能?!那我回答你,首先,非要在利潤和戰績面前選擇,利潤是優先的,阿森納就是例子。其次,老闆花錢請人來管理運營球隊,就是要把看似相互衝突的矛盾,轉化為可協調發展。


難不難?當然難!我想,有工作經驗的人一定深有體會,否則那些職業經理人憑啥賺那麼多錢呀?


回歸球隊,降薪和減少攤銷這兩件事必須做,怎麼做才能減少對球隊戰績的形象呢?其實,俱樂部已經做出了回答:


1、外援逐年減少,那麼攤銷減少,還能實現收入,工資也減少。


2、優秀的國內球員儲備充裕,也就是說不會再考慮高價買國內已成名球員了。


3、減球員工資是不可能的,但是換了一批人,卻可以不用以前的標準。打個比方,鄭智起碼稅後兩三千萬一年,徐新接班的話,就不用這個價,如果嫌低,後面有更小的球員等著,巴不得你把位置讓出來,愛踢不踢。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四、全華班怎麼搞?目標是什麼?


許老闆提出全華班的這個時間點,我認為是恰到好處的,既符合球隊自身發展階段的需要,又契合中國足球將逐步出台並完善的財務要求和限薪制度。


可能有人會覺得,中超好不容易紅火了,這不是潑冷水嗎?現在16個隊,加起來每年拿了差不多100億出來燒煙花炮仗,咱們看熱鬧的當然爽,但是站在國家角度,簡直是觸目驚心!投資者更是花錢心痛呀,當然,國企除外。


所以,許老闆的全華班背後,其實就是降低球隊成本,而且是死命令。怎樣能最大限度降低對球隊戰績的影響呢?我談一些我個人的看法,也結合一些對球隊的猜測。


1、球隊年年確保中超,年年力爭亞冠,那是不可能了,以後的定位,應該是阿森納、多特那樣,保持在聯賽冠軍競爭者之中。


2、外援逐年減少,所幸恆大現在對外援依存度是相對比較低的,比方說今年,J馬小金本來就不在列,再加上阿蘭也可有可無,逐年減少一個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


3、老傢伙哪個踢不動了,要麼退役要麼低價賣出去,現在這班人,挺個3年問題是不大的,3年後,U23進入黃金年齡,足校學員也有嶄露頭角的人了,還有現在在冊的154名球員,總能踢出來那麼個別,再縫縫補補兩三年,好日子就能來了。


全華班要爭取達到怎麼個水平?


記得2014亞冠,浦項制鐵那個全韓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0人吊打魯能,還有去年吊打我們的浦河,世俱杯的鹿島,日本球隊里的外援基本完全可有可無,我覺得,恆大全華班若是以後能踢到這個水平,那麼像阿森納那樣聯賽前4歐冠16郎還是沒問題的,啥時覺得陣容底子好手上也寬裕,就再買外援,弄個短期王朝。


如果能做到這樣,我目測球隊一年能有幾個億的盈利。

全華班是一個戰略目標,就恆大已經完成的鋪排準備工作,已經是非常充分了,有了不依賴外援的打法,有了充足的當打國內球員,有了年輕球員儲備,還有每年500人的足球學校,這個戰略不是今天才考慮的,而是一直在準備的,從恆大進入中國足球以來,一直都沒讓恆大球迷失望,我相信全華班也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從廣州恆大財務年報分析:全華班趨勢已不可逆,保利尼奧將被出售



基本上,從廣州恆大年度財務報表分析來看,廣大的恆大球迷必須要降低對球隊的成績預期,俱樂部全華班的轉變已經不可避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廣州恆大,將不再是過去那隻恆大了。但從長遠來看,俱樂部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真正的可持續性的發展下去,真正的成為一隻「百年俱樂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榴槤體育 的精彩文章:

京媒魏翊東將于大寶比作因扎吉!又給國安拉仇恨,招來各種恥笑!
河南建業輸球賽後圍攻裁判!氣急敗壞賈秀全記者會罵哭女記者
束昱輝乘直升飛機直奔球場看下午對江蘇的比賽!6名保鏢不離身邊
廣州恆大每年虧損十億上下!來自廣州恆大股份年報的解讀

TAG:榴槤體育 |

您可能感興趣

俄印重拳出擊,未來軍售將以盧布交易,去美元化已成全球趨勢!
尼爾森報告:未來足球營銷的 5 大趨勢
趨勢確定!颱風利奇馬將陷入「鞍場」,權威預報:在山東附近三天
保利協鑫江濤:並不排斥單晶 平價上網大趨勢下公司仍有大機遇
新零售趨勢分析報告
阿里新財報:透露的信息,營造的趨勢
考辛斯重傷,聯盟全明星大前發聲瘋狂減肥,這已成未來聯盟的趨勢
世紀的數據顯示,在特拉華、切薩皮克灣,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正在改變
前瞻性總結:全球未來十年不可不知的10大趨勢
中科院: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前高後低趨勢
分享經濟大趨勢下,消費商將成為時代的寵兒
全球金錢從美國撤離趨勢正蔓延至樓市,美國經濟即將「輸掉了」?
波蘭前副總理: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12大加密趨勢,將使數據保存更安全
樓市三大趨勢已定,房價全面下跌或將來臨
大屏趨勢不可逆轉,海信成全球大屏電視最大贏家
全球農業助劑市場行情和趨勢分析 亞太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
618消費趨勢報告出爐:蘇寧聚焦懶人經濟、顏值經濟
哈爾濱中軟分享:全球網路安全未來或呈現七個趨勢
逆轉下行趨勢,互金上市平台財報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