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作坊里造出戰鬥機?!如何看待工匠精神在日本軍工發展中的作用?

作坊里造出戰鬥機?!如何看待工匠精神在日本軍工發展中的作用?

精密有餘、火力不足

憑心而言,戰前和戰時日軍在武器研發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的,其突出特點在於設計精密、細膩,十分符合日軍自身的戰術特點。日軍作戰不強調大規模戰場覆蓋,強調精準化精細化,打仗和種地似的精耕細作。三八式步槍是日軍單兵的基本兵器,由炮兵大佐友坂成章設計,定型於1905年,在侵略戰爭中廣泛使用。這種步槍秉承了日本武器製作精良的傳統,做工精細,其有效射程400米、全長1.28米、全重3.9公斤,配備長50厘米的單刃尖形刺刀。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裝備的步槍、衝鋒槍和手槍

為適應不同的戰術需要,日軍還制有三八式馬槍、九七式狙擊步槍、九九式步槍、四四式馬槍等槍種。它們與三八式步槍的共同特點是人工裝填、單發射、刺刀較長、易於拼刺,但火力很弱。單就非自動步槍的效能而言,三八式並不比英、法、德等國的遜色多少,有些方面甚至還更為優越,比如子彈速度快,槍口幾乎沒有閃光,而且聲音很小,在遠距離殺傷力量大。

▲日本刺刀

就單兵自動武器而言,日本戰敗前造出了「百式」衝鋒槍,在連續射擊時,射擊流暢而且聲音不大,後坐力也很小。日本的機槍設計水平也與西方齊名,特別是1932年製成的九二式重機槍,其性能和美國馬克沁重機槍、蘇聯戈留諾夫式重機槍相差無幾,是可與列強同類產品比肩的兵器;另外,1936年生產的九六式輕機槍的機匣邊上還安裝了瞄準鏡,使輕機槍手擁有了驚人的命中率;在坦克研發設計上,日本1943年曾在九七式坦克車體上搭載大口徑火炮,從而研製出比較先進的「l式」、「3式」和「4式」坦克。特別是「4式」坦克可與美軍「謝爾曼」坦克媲美,它重30噸,配一門75毫米火炮、2挺7.7毫米機槍、裝甲最厚處達75毫米,時速也能達到45公里。但是因為寶貴的鋼材和能源短缺而並未批量生產,實際投入戰場的數量極少。

▲手拿「百式」衝鋒槍的二戰日本步兵

「瞄準了再打」

以上這些武器雖然與日軍的作戰需要很匹配,但由於工業與科技實力與西方國家的巨大的差距,日本在武器設計可謂精密有餘,火力不足,貧弱的工業基礎決定了在軍工生產方面難有大的作為。以陸軍為例,二戰時日軍的單兵火力遠低於美國和德國,主要步兵輕武器仍是「三八式」步槍,而美軍、德軍和蘇軍都是衝鋒槍和突擊步槍。

▲日本九二式重機槍(「九二」意為神武天皇紀年2592年)

大戰期間,列強分別製造了數以百萬支的自動步槍和衝鋒槍,而日本的總產量僅為8000支,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耗不起彈藥。無論是火力還是數量上與歐美相比可說是捉襟見肘,在使用上講究「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看準了再打」,或者與敵人拼刺刀。

戰爭的實際經驗表明,雖然幾乎每個日本兵都是拼刺高手,但美國和前蘇聯士兵一般不玩肉搏,而是不管三七二一,對著大概的方向一陣猛轟,強調大範圍火力壓制而不求精準,或者輕易地用衝鋒槍的威猛火力消滅手持步槍想拼刺刀的日本兵。就這樣,二戰日本以這種理念設計出來的火炮使其在諾門坎戰役中面對蘇聯機械化部隊的打擊佔盡劣勢,參戰部隊損失率超過50%。

▲日本陸軍薄皮小坦克

再以火炮為例,日軍的師團火炮以三八式野戰炮、四一式山炮、三八式榴彈炮為主,這些都是名符其實的老炮,系明治38年至41年的型號,炮彈威力僅有美軍的幾分之一,射程也很短。日軍官兵常常悲嘆:「炮兵最大的苦惱是敵人的炮彈不停地飛來,而我們的炮彈卻打不到敵人。」此外,由於資源緊張,日軍只能設計生產出性能十分低下的「薄皮小坦克」侵略四方,雖然在坦克和反坦克兵器都十分缺乏的中國戰場上囂張一時,卻在諾門坎和太平洋先後折戟沉沙。

「工匠」的缺陷在哪裡

可以說,二戰將日本裝備研發製造的優缺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戰前和戰時日本的兵器設計水準雖然居世界前列,卻因種種原因無法避免敗亡的命運。筆者談古代和近代兵器時曾提到,無論是日本古代兵器製作工匠還是現代裝備的設計者,都有一種「工匠」氣質(即工匠精神),然而「工匠」思維也會引發很多極難解決的問題。

▲陸上自衛隊八九式自動步槍

首先,無法批量生產戰爭所需裝備。一個民族的特性會在各個方面反映出來,在軍工製造上同樣如此。日本人就有一種手藝人的天性,做事認真精細,但這種民族性格對於現代製造業的影響無法一概而論,過分講究精雕細作實際上就是違背大規模、成批量生產這個現代製造業的準則。這在戰時的日本軍工產業無法滿足戰爭需要這一點上能夠十分清楚地看出來,這是導致日本帝國加速敗亡的原因之一。

▲工匠精神

美國戰前提出「流水線生產」的概念並付諸實踐,其通過流水線作業用一周時間就生產一艘航母的創舉是日本難以想像的,要知道美國戰時生產了100多艘航母,光免費送給英國就送了15艘之多,這是一個讓日本驚呆的數字。流水線的意義在於保證了穩定的質量,對製造或使用都提供了長期保障。

▲美國的戰機製造流水線

可是當時日本產業界認為流水線生產方式是對工匠們的侮辱而拒絕引進,無法在有效控制質量正是導致日本在戰時無法大批量生產裝備的原因之一。「零式」戰鬥機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種戰鬥機雖然性能優越,但其上千個零部件居然是在成千上萬個家庭作坊手工製作出來的,這些規格不完全一致的零部件最後才送到總裝車間組裝,沒有引入流水線往往導致戰鬥機的製造嚴重依賴工人的技藝水平。開戰初期的每架零式戰鬥機都堪稱完美的工藝品,但日本的生產能力無法彌補作戰的損耗,由於開戰以後大批熟練工開赴戰場,填補勞力缺口的婦女短時間無法磨練出高度的技能。

▲零式飛機主要由日本家庭作坊製造

由於產品質量急劇下降,戰爭後期連戰鬥機的駕駛都嚴重依賴飛行員的操作技能,因此,要讓這樣的戰鬥機短時間內大規模量產簡直是天方夜譚。再比如,前面提過的百式衝鋒槍性能優越但卻幾乎沒有投入過實戰,因為大本營明確反對使用,大本營的指示是,「帝國陸軍不適合裝備衝鋒槍,衝鋒槍對彈藥的需求量太大而且使用效率低,還是步槍打得准。」

▲缺陷眾多的日本大陸第五代戰機「心神」

其次,容易滑向「技術萬能主義」。「工匠」一般都有「為製作而製作」的強迫症。過於迷信技術會帶來另一個陷阱,技術這種東西縱然再高明再精湛,畢竟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如果目標或大方向是錯誤的,那麼無論採用什麼技術也無濟於事,甚至技術越精湛,反而會越偏離正確的軌道而無可挽回。一個骨子裡崇拜技術的民族,在國家發展道路的非常關頭,很可能受「技術萬能」思想的迷惑,導致不擇手段,作出錯誤抉擇。

▲美國二戰戰機生產流水線

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一個很好例子,縱然日本能設計生產出精良的武器,卻看不到自身國力和科技實力與西方國家之間無法彌補的差距。雖然在戰時軍需動員方面,日本開始時間之早、動員法令之完備、動員範圍之廣泛、動員徹底之程度,都是其他各參戰國所不及的,但由於日本軍政高層僅僅是優秀的「工匠」和「技術員」而不是「天才」,他們頑固地堅持自己創造出來的信條與盟軍作戰,導致在武器運用理念卻固步自封、落後於時代數十年。

▲7萬噸級的「大和」號戰列艦

最後,固守所謂「精神決定論」。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瀰漫著唯意志論的傾向,漠視已經發生變化的世界軍事潮流,錯誤估價構成戰鬥力的諸因素,過分抬高人的精神和體能的作用,貶低科學技術和物質力量的效能。具體表現為輕視火力的壓倒威力,堅持甲午、日俄戰爭秉承的「白刃萬能主義」,把步兵作為戰鬥力的核心,這一思想對軍工生產也產生了廣泛的負面的影響。

日軍一系列作戰須知、手冊和綱要也表明,他們堅信只要有充分訓練、必勝的信念和旺盛的進攻精神,就可以壓過對手的物質威力。從一戰開始,火力已代替人力成為戰場上實施突擊和殺傷敵人的主要手段,但日軍沒有派兵赴歐作戰,因而缺乏對機械化戰爭的直觀感受。

▲陸自13式突擊炮

能設計出高性能的衝鋒槍卻無法為這樣的武器提供奢侈的子彈,拿著1905年的槍去打1940年的仗——這就是現代日本軍工生產的奇特邏輯。僅僅醉心於技術而疏於理性思考和駕馭大局,決定了日本在戰爭中除了悲劇性的下場之外不可能有別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戰神轟炸機」引發美、俄關注,中國軍工技術發展令人緊張
昔日的「戰鬥民族」光輝不再?兵工廠突發爆炸,軍工行業再受重創
看航展:帶你看梟龍戰鬥機,體驗軍工質量,激發愛國熱情
中國天鷹戰機首飛!焦點卻是:軍工巨頭全體出動火熱競爭
印度國防軍工製造總是會出現問題,那又是如何製造出核武器的?
消失的「軍工泰斗」:如今誰才是真正的哈軍工?
二戰時日本軍工水平到底如何?真的掌握著美國軍事的核心秘密嗎
韓國軍工展示新型戰鬥工程車:身兼十八般武藝,外形如「怪獸」
蘇聯的「怪物」軍工機械,外觀看起來粗暴,設計理念大膽
空調工廠造高射炮,玩具廠造突擊步槍,軍工廠這麼「不務正業」?
為什麼印度軍工不行?從航母建造上就能看出,心態很重要!
中國軍工精品陸戰裝備亮相伊拉克防展,新型單兵導彈最搶眼!
二戰德國憑什麼這麼強?從一個水壺就能出細節,這才是軍工精神!
日本軍工業那麼發達,為啥總要向美國進口戰鬥機呢?
厲害了,中國軍工製造!
無人機又出新玩法,俄軍工這次實力打榜,中國會被帶節奏嗎?
中國造出「鋼鐵俠」了!中國軍工造出多種智能鋼鐵俠版機械外骨骼
越南造船和軍工業如此落後,為何還能向澳大利亞等國出口軍艦呢?
軍工界奇葩記錄!航母即將完工入役,卻沒裝發動機:元首看完大怒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從非正常渠道獲取的裝備,助長中國軍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