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

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



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



中醫發展趕上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但千萬不能一哄而上,如果用力過猛,往往會傷了中醫自身。

2017年4月27日,「醫學界」發布了一個關於「中醫在綜合醫院到底發展得咋樣?」的「醫米調研」,引發了廣泛關注。有幾個數據也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一是中醫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問到綜合醫院醫生「醫院是否開設中醫科室或中藥房」時,94%的醫生所在醫院有中醫或中藥服務,82%選擇「中醫科和中藥房均有」。在各級醫院中醫藥實現率(中醫科和中藥房均有)的調研項目中,三級醫院竟然高達89%,二級醫院83%,鄉鎮衛生院73%,村衛生室只有57%,明顯呈現出越到基層,中醫藥服務越差。有趣的是在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院中,86%醫生提供針灸服務,81%提供推拿按摩,72%提供拔罐服務。可見中醫非藥物療法普及率比較高。


二是在中藥應用方面,使用中成藥的占近8成,超3成醫生經常使用。

而經常開湯藥處方的僅6%。關於西醫開處中藥處方依據什麼時,表示根據中醫理論辯證的只有22%,不由得讓人對療效感到擔心。


三是在有關西醫是否有開處中藥處方資格的調查中,48%的西醫認為自己可以開處中成藥,21%的西醫認為沒有資格。


而關於這一點,中醫卻比西醫更不樂觀。僅有27%的中醫認為西醫可以用中成藥,卻又47%的中醫認為西醫不可以用中成藥。看來對於中成藥的應用,西醫並不像中醫認為的那樣複雜。而對開處中藥湯劑中西醫認識更接近,認為有資格的中醫和西醫分別是15%和18%,而認為沒有資格的分別是66%和49%,說明他們都認為開處中藥湯劑專業要求更高。


在本次調研中,專門設計了一個關於「中醫醫生教育經歷」的選題,85%的人回答了「中醫學院」,而回答「自學或師承」的只有10%。也許這一以「學院」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中醫醫生來源渠道更能說明當前中醫生存與發展危機的本質原因。一個更加有趣的調研是,在492個「中醫醫生」樣本調研中,認為中醫教育應該以「師承帶教」和「中醫學院」兩種模式的竟然平分秋色,各佔50%。隨後在一個是否認可「中醫西醫化」的調研中有42%的受訪者認為「是錯誤的路徑」。這一點,進一步證明受訪者更認同建立「傳統醫學師承醫師資格考試」,而調研結果贊同者佔61%也是有力的證明。


根據以上調研數據,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急需調整思路並走上一條科學的發展之路。

一是改革中醫教育模式。


在積極推進「高等院校」教育的基礎上,適當控制招生規模。探索過去曾經嘗試過的「西學中」以及「師承教育」新思路。


二是切實轉變醫院的辦院思路。


中醫醫院突出中醫特色,堅持中西醫並重兩條腿走路。綜合醫院要注重以病人為中心理念,把防、治、康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中醫優勢。


三是切實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

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建立名副其實的以基層為重點的薪酬體系、職業發展體系,讓更多適應基層工作需要的人才下基層留基層用得上發展好、有尊嚴的好制度,特別是建立中西醫都會、防治康都懂的全科醫生制度。


四是修改《執業醫師法》對執業類別的限制。


將全科醫學作為與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並列的第五大類別。同時對中醫執業範圍適當放開,對西醫使用中藥建立培訓考核上崗資格管理。


當前,中醫發展趕上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但千萬不能一哄而上,如果用力過猛,往往會傷了中醫自身。因此,筆者希望在當前大好形勢下,科學規劃,穩步發展,讓中醫造福人類而不要被發展成魚龍混雜的「偽科學」。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梁冬:你身上有這種病毒嗎?關鍵它還傳染
「過勞肥」是真的!研究證實越努力工作越容易胖!
服用維生素多多益善?
春夏之交小心這些蚊蟲叮咬,蟲咬皮炎好發7歲以下兒童
保胎不是萬能手,生育最好在育齡期

TAG:大醫道 |

您可能感興趣

發展中醫事業減輕人民醫療負擔
部門動態丨弘揚中醫事業 傳承中醫國粹
這是武進中醫醫院的發展史,也是武進中醫事業的成長史
江蘇復古中醫弟子拜老師儀式:傳承中醫文化禮儀,發展現代中醫事業
他是一代國醫楷模,一生致力中西醫結合,其子從事西醫事業
大禹後人開啟華夏,中醫事業期待復興,禹州藉助天時地利人和
規培如何為中醫事業培養未來之棟樑?看看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做法
巾幗不讓鬚眉,醫術精益求精!29年投身中醫事業,解一方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