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要嫔妃随他殉葬,这妃子严辞拒绝,为何最后只有此妃愿随他下葬
春秋战国,正处乱世。
越王勾践见楚昭王年纪轻轻,便颇有治国能力,在他的治理下国势强盛。同时,也为了不让吴国和楚国结盟,便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越姬嫁给楚昭王为妾,还将名满天下的越王剑作为嫁妆一并送给了楚昭王。
(越姬见昭王)
当时和越姬同嫁的还有蔡国的蔡姬。她们俩和楚昭王年纪相仿,在众多姬妾中也最漂亮,因此深得楚昭王喜欢。
这天,楚昭王驾车带越姬和蔡姬到云梦泽(今江汉平原湖泊)一带游玩。他拥着两个美人登上高台,放眼望去,云梦泽湖泊相连,水波摇曳,荷花如霞,水雾弥漫,煞是好看,忍不住赞叹:这真是仙境一样的地方呀。再低头看看自己怀里的两个美人,突然想试探她们的真心,于是就说:「人说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我们这么恩爱,你们愿意和我生死一处吗?」
(昭王见蔡姬愿同死心花怒放)
蔡姬嫣然一笑:「大王待我恩重如山,活着的时候我愿追随大王左右,死了我也愿陪伴大王到地下。这是我的福份呀!」楚昭王听了心花怒放,看到史官站在不远处,于是说:「快记下来。」
可是越姬却皱着眉说:「我听说楚庄王起初也是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但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最后逐鹿中原,称霸天下。如今大王也有当年楚庄王沉迷玩乐的风采,本来我以为也会如楚庄王般一鸣惊人,谁知大王竟糊涂到要我们毫无意义去共死。太后曾说过,作为王的女人殉葬是因为尊敬王的政德,我还没听说过有人会把生死糊涂到当儿戏的。」
楚昭王听完,觉得越姬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毕竟越姬让他十分扫兴,于是,便渐渐疏远了越姬,对蔡姬愈发宠爱。
(随军的越姬和蔡姬)
公元前489年的春天,吴国攻打陈国,楚昭王是陈国的盟国,前去帮助陈国,越姬和蔡姬随军。谁知到了十月,楚昭王感染了恶疾,病势凶猛。
史书记载,楚昭王病重的时候,天上云朵像赤鸟一样,不停围绕太阳飞翔,整整飞了三日才渐渐散去。
(将相纷纷求替昭王挡灾)
军中所见之人都说不吉,楚昭王知道后就请周太史卜吉凶。周太史观天象后回禀:「大王的病有恶,如能转移到将相的身上,也许能避祸。将相们听了,纷纷请求为楚昭王去抵挡灾难。楚昭王却说:「将相如我左膀右臂,我砍掉了左膀右臂就算能活着,难道不是个废人吗?」
大家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楚昭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有人想起蔡姬曾说要和大王同死的话,于是就询问蔡姬,蔡姬吓得脸色苍白:「我只是戏言,哪里想去死呢?」
(越姬替死)
这时候,越姬站了出来,深情地望着楚昭王说:「大王,让我来替您挡掉灾难吧。」
楚昭王道:「你不是不愿意为我去死吗?」
越姬道:「当年大王成日沉迷玩乐,我不能答应为您而死,如今愿为您死的人都是国家栋梁,可见大王仁政有德,这时为大王而死,正是我做臣妾的本份。」
(重病的楚昭王)
楚昭王听了越姬一席话,摇了摇头:「当时年轻,不过是戏言,你怎么能当真呢?现在如果我真的得死,那只能说明我德行有亏。」
越姬说:「那时大王问我时,虽然我没有答应,但是我的心里是愿意的,现在是我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如今我愿为仁德的大王而死,而不是为儿女情长的大王而死。说完越姬便自杀而亡。」
可惜,越姬的死并没有帮助楚昭王抵挡病祸。没过多久,楚昭王还是病死了。
(楚惠王继位)
楚昭王死后,大家按楚昭王的遗命立越姬的儿子公子章为王,是为楚惠王。因为越姬的信诺得到了楚国将相和百姓的尊重,待楚惠王继位后,大家很是支持他,而楚惠王正是在将相和百姓的支持下,一度称霸多年。


TAG:张生全历史真相 |
※朱元璋死後所有妃子要殉葬,為何張美人能倖免?原來是因為她!
※她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女兒,她母親因此不用殉葬,最後卻嫁給一變態
※史上最大膽的妃子,被要求為朱元璋殉葬,卻嫁給守墓人還生了孩子
※順治駕崩,卻要董鄂妃妹妹殉葬,為了他們的愛情,卻犧牲了很多人
※兒子被選中當皇帝,剛要高興,皇帝卻對她說:你這麼美貌,殉葬吧
※雍正即位後,他的母親為何堅決不當皇太后,還說要為康熙殉葬
※古代有些皇帝駕崩后妃子們要殉葬,殉葬時是被活埋還是先處死?說出來你別不信
※她是清太祖最寵愛的大妃,盛寵無邊,卻因這三個原因,不得不殉葬
※皇后無子,即將殉葬,遂哀求皇帝:我侄女能生兒子!果然逃過一劫
※剛剛成為皇妃,就去侮辱曾經姐妹,結果皇帝駕崩,皇妃被要求殉葬
※此人是康熙的母妃,姐姐寵冠六宮封皇后,她死後卻為皇帝殉葬!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遺旨要求嬪妃殉葬,卻獨留張美人,原因為何?
※皇帝死后妃子需要殉葬,聽起來雖然簡單,但這三種殘暴不已
※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皇貴妃,卻得不到承認,還在花季被迫殉葬
※她年僅十二歲,成為清太祖的妃子,深受寵愛卻被要求隨先皇殉葬
※此皇帝下令在其死後所有嬪妃可改嫁,為何單單讓皇后殉葬?
※朱元璋讓未生皇子的妃子都殉葬,但此妃三歲女兒這句話,救了其母
※唐武宗要求寵妃孟才人殉葬,孟才人唱了首何滿子,留下千古幽怨
※王妃想為死去的丈夫殉葬,皇帝卻急急下旨:千萬不可,你還有重任
※她是皇帝死後唯一沒有殉葬的妃子,只因女兒的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