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傳媒觀察:「文化湘軍」勇立潮頭有何「獨門秘笈」?

傳媒觀察:「文化湘軍」勇立潮頭有何「獨門秘笈」?


「文化湘軍」勇立潮頭有何「獨門秘笈」?


作者:賈永利


「文化湘軍,錦繡湖南。」5月11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盛大開幕。作為中國文化產業勁旅,湖南已連續8年組團參展。本屆文博會,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湖南主展館文產、文旅、文創三箭齊發,非遺館、動漫館、長沙館成果閃亮,更有10萬餘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近6000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展示和交易。

可以說,「文化湘軍」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一年一屆的深圳文博會,「文化湘軍」每次亮相,都會引來世人關注的目光,與其說她是「中國文化產業勁旅」,不如說其為「中國文化航母」更形象。「文化湘軍」體量巨大,勇於改革創新,市場前景廣闊,其發展模式和寶貴經驗,十分值得學習借鑒推廣。


在外界普遍看來,「文化湘軍」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為起步早、力度大、發展快,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演藝湘軍」等一系列的文化品牌,在全國已成燎原之勢,格外奪目。2010年,湖南省通過制定文化強省戰略實施綱要,大力推動文化強省建設;2016年底發布的《湖南省文化廳「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中,則將文化和創意產業2020年的總產值目標設在了7500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高達7%。


如果從更深層次來觀察「文化湘軍」從崛起到如今勇立潮頭的發展脈絡,我們就不難發現其背後有著獨特的精神特質與文化底色。


首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深耕地方文化,讓湖湘文化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這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霸氣十足的湘軍玩偶,簡約精緻的湘繡水晶,既時尚又不乏傳統美感的創意侗錦,剪紙、陶藝……本屆文博會,湖南館首設「文創新夢」特色展區,近10家文創企業集中展示湖南首屆文創設計大賽的30件獲獎產品,這些文創成果不僅極具湖湘文化特色,而且很好地將創意設計融入日常生活中,集創新、經濟、環保於一體。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來到湖南館,聽取了湖南文化創意產業的有關介紹,肯定了湖南文創設計取得的成績,要求認真總結侗錦織造的生產特點,挖掘、傳承好優秀文化遺產。在文創展區,侗錦「織娘」現場表演侗錦織綉技藝,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就是很好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只有把「湖南元素」充分進行呈現,予以「國際表達」,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與關注。


其次,「文化湘軍」的成功,體現了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和「敢為人新」的精神特質。


進入「互聯網+」智能時代,如何讓傳統的地方文化搭乘上數字快車,如何在新興的文化產業上快人一步,先人一步,顯得尤為迫切。本次湖南主展館展示面積為歷年最大,展示內容豐富,展示手段多元,總計達450平米的展館採用1+2的模式,分為一個「文產新篇」主展區,和「文旅新湘」、「文創新夢」兩個特色展區,藉助展板、VCR、觸摸大屏、AR互動等多種手段,形象生動地展出湖南文化產業改革發展成果。因此,只有結合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的變化特點,探索創新信息時代特徵的文化新形態、新樣式,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種高度體現。


第三,文化「走出去」的關鍵,是讓文化企業「走出去」。近年來。湖南省打破文化市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格局,進一步推動國有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真正培育出了一批骨幹文化企業。這不僅盤活了湖南文化資源,而且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時,把文化「走出去」作為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走出去」新路子。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深圳文博會是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平台,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通過這一平台和窗口,「文化湘軍」越飛越高,給予了我們太多的啟示。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文化航母」湧現,讓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日漸硬朗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論 的精彩文章:

原創:山東新省委書記劉家義的健康觀
傳媒觀察:今天早上,文在寅當選總統後打出了第一個辦公電話
文在寅從總統之友到人民之友的人生軌跡,已故的盧武鉉幫助最大
韓媒:朴槿惠當政時逃避同部長們見面,也不怎麼到青瓦台的辦公室

TAG:深論 |

您可能感興趣

主旋律文化當有「蛟龍精神」
冷兵器文化:西洋劍
唐朝文化藝術的象徵為何?
秦始皇「焚書」和「坑儒」,文化災難為何發生?
方旭東:樹立文化自信發展嶺南文化藝術
喚醒中華民族血性的冷兵器!漢族軍事文化的代名詞!
許昌哪裡好玩?悟空問答:漢魏古都被譽「三國文化之鄉」!
韓國網友:中國古代軍力為何很弱?老外吐槽: 弱?是你沒文化吧!
馮立君丨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韓國網友:中國古代軍力為何很弱?外國網友吐槽:弱?沒文化真可怕!
觀點︱陳炎:「文明」與「文化」
三國文化研究專家沈伯俊:「諸葛亮是一代廉相,推薦武侯祠為孝廉文化地標」
探尋「泰州方言」獨特的「官音」文化
川大教授蔡尚偉推薦天府文化地標:諸葛亮是「中國創意之聖」 武侯祠精神內涵古樸又現代
「牡丹仙子」謝麗萍:做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潮汕工夫茶文化使者張虹講茶中「情」、「禮」、「藝」、「道」
「菊言菊語」霸屏的背後,是「亞文化」造星新常態?
廣府文化奇葩之「三粵」藝術
文山彝族刺繡:繼承傳統工藝 傳承民族文化
「心」和「腦」誰做主?中國文化對思維源泉的質疑